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7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14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HPLC)检测法,与生物学检测法比较,探讨其在老年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rHPLC对100例健康对照者、23例脑梗死、28例高血压病、65例冠心痛患者血PAF进行分析。结果 rHPLC法与生物学法相关性较好,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脑梗死、冠心痛患者血PAF值显著高于参考值(P<0.01);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HPLC法测定PAF更具可靠性,更能正确地反映血中PAF水平;有助于进一步推动PAF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埃博拉病毒病( Ebola virus disease)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肌肉酸痛、腹泻、出血和多脏器损害,伴随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降低等。埃博拉病毒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人感染后病死率在50%~90%,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 Biosafety level 4, BSL-4)病毒,同时也被视为生物恐怖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3.
发现一株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1株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理。方法 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测定细菌对各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等电点分析(IEF)、质粒抽提、接合试验、转化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耐药基因克隆测序分析细菌编码的B内酰胺酶。结果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等电点显示3条β内酰胺酶条带,分别为5.4、6.7和8.2。PCR扩增测序临床分离菌含TEM-1(pI,5.4)、SHV-12(pI,8.2)和KPC-2(pI,6.7)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转化菌只有一条β内酰胺酶条带,为6.7。从转化菌质粒(60000bp)上获得1500bp的克隆片段,测序证实其为KPC-2编码基因。结论 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上携带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A类2f组KPC-2酶的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基因型分布。方法收集北京、浙江、新疆及郑州等共400株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接合试验,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等方法明确ESBLs基因型。结果400株细菌中356株细菌ESBLs的基因型明确。其中328株细菌产1种ESBLs,主要为CTX-M型,包括CTX-M-14型ESBLs占52.25%,CTX-M-3型占14、25%,CTX-M-24型占7.25%,CTX-M-22型占2%,CTX-M-28和CTX-M-9型分别占0.75%,CTX-M-13、CTX-M-27和CTX-M-29型各占0.25%;其次为SHV型,其中SHV-12占2.5%(10/400),SHV-5占1.00%,SHV-2占0.5%。28株细菌同时携带2种或3种ESBLs,占7.00%(28/400),其中以同时产CTX-M-14和CTX-M-3最常见。结论中国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基因型以CTX-M-14型为主;其次为CTX-M-3型,部分菌株同时产两种及两种以上ESBLs。  相似文献   
5.
αβT细胞受体(TCR)是T细胞膜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多肽的受体分子,具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性。克隆性增生T细胞的TCR往往具有独特性,分析TCR互补决定区3(CDR3)基因谱型,可以了解患者体内克隆性T细胞增殖情况,从而有助于T细胞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展抗TCR的单克隆抗体或DNA疫苗可抑制自身免疫病相关T细胞或肿瘤性T细胞生长,或直接移植特异性T细胞来治疗相关疾病,也可以发展以特异性TCR基因为基础的转基因技术来治疗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6.
甲氧西林耐药溶血性葡萄球菌的RAPD分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甲氧西林耐药溶血性葡萄球菌(MRSH)的分型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临床分离的MRSH 81株.共设计了5组引物进行RAPD,电泳条带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根据树状图分型.结果除引物H12和M13组无法扩增出条带外,其余的4种引物均可以将81株MRSH进行分型.其中引物ERIC2将其分为13型,而引物ERIC1R将其分为8型.两种引物均可以辨别出主要流行株.结论 RAPD技术采用引物ERIC2对MRSH分型具有快速、敏感、稳定性高等特点.在有适合引物的条件下,RAPD可以作为判断MRSH医院感染流行的初筛工具.  相似文献   
7.
2013年2月以来在我国上海、安徽、江苏、浙江、北京和河南省市相继发生H7N9禽流感,截至2013年4月21日16时,全国H7N9禽流感确诊患者102例,其中20例死亡,病死率为19.6%.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国省、市党政领导密切关注疫情进展,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切实做好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计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强调必须遵循"依法、科学、规范、统一"的原则,按照"有力、有序、有效、有度"和"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控方针,扎实做好全国疫情防控工作[1],并发布关于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2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2].现对《诊疗方案》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以及防治等问题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大约有20亿人感染或曾经感染过HBV,主要来自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其中约3.5亿为HBV慢性感染者,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的患者约有100万人[1].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率较高,据调查显示[2],我国每年因治疗HBV感染所花费的金额高达6000亿元,这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而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实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2002年我国开始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适龄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减少了约2000万[3],这也说明了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考虑到我国具体国情,普遍让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还不能实现.因此,研究乙型肝炎疫苗成人的免疫策略,提高免疫接种成功率,是今后乙型肝炎预防工作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乙型肝炎疫苗成人免疫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为成人乙型肝炎预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的意见书(position—paper)。2006年10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制订了我国第一部《肝衰竭诊疗指南》心,从定义、诱因、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肝衰竭进行了系统而精要的阐述,既与国际接轨,又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溶血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 133株临床分离的溶血葡萄球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 16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多聚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mecA基因 ,并与普通药敏试验比较 ,对不相符的菌株进行抑制、诱导试验。结果  133株溶血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无耐药 ,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 6 .0 % ;对阿米卡星、异帕米星、米诺环素、利福平、氟氧头孢的耐药性较低 ,耐药率 <2 0 % ;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 >90 %。除米诺环素、青霉素外 ,住院患者分离菌株的耐药率高于门诊患者分离的菌株。mecA基因阳性率为 90 .2 3% ,且PCR产物经克隆测序证实为mecA特异性产物。对 2株mecA基因阳性而苯唑西林MIC≤ 0 .2 5 μg/ml的菌株进行诱导试验后其MIC≥ 0 .5 μg/ml;对 3株mecA基因阴性而MIC≥ 0 .5 μg/ml的菌株进行抑制试验后其MIC值下降 8倍以上。 结论 溶血葡萄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 ,对糖肽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在下降 ,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