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7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14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HPLC)检测法,与生物学检测法比较,探讨其在老年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rHPLC对100例健康对照者、23例脑梗死、28例高血压病、65例冠心痛患者血PAF进行分析。结果 rHPLC法与生物学法相关性较好,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脑梗死、冠心痛患者血PAF值显著高于参考值(P<0.01);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HPLC法测定PAF更具可靠性,更能正确地反映血中PAF水平;有助于进一步推动PAF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耐药转座子结构及分子分型.方法 收集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杭州市5家医院21株VRE菌株,用Etest法进行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并通过PCR、接合试验、质粒提取、耐药转座子结构、脉冲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MIST)及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型(MLVA)进行研究.结果 21株VRE基因型及表型均符合vanA.属于10个不同的PFGE型,7个不同的MLST分型,4个不同的MLVA分型,其中18株属于克隆复合体CC17,另外3株为ST343与CC17接近.所有VRE菌株均对利奈唑胺及替加环素敏感.多对引物对转座子的不同区域的PCR扩增并进行序列拼接、比对,发现其中2株VRE菌株携带典型的耐药转座子Tn1546,其余19株VRE菌株均携带一种新的与Tn1546相似耐药转座子,均在vanXY之间反向插入IS1485.18株VRE菌株均可通过滤膜接合试验进行万古霉素耐药转移,接合菌均含有约54 000 bp大小的质粒.结论 杭州市5家医院21株VRE菌株均为vanA表型及基因型,发现了一种新的万古霉素耐药转座子结构.21株VRE菌株经MLST分型属于7个不同的序列分型,属于或接近易在医院环境里生存并在近年来迅速造成了全球播散的克隆复合体CC17.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溶血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 133株临床分离的溶血葡萄球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 16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多聚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mecA基因 ,并与普通药敏试验比较 ,对不相符的菌株进行抑制、诱导试验。结果  133株溶血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无耐药 ,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 6 .0 % ;对阿米卡星、异帕米星、米诺环素、利福平、氟氧头孢的耐药性较低 ,耐药率 <2 0 % ;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 >90 %。除米诺环素、青霉素外 ,住院患者分离菌株的耐药率高于门诊患者分离的菌株。mecA基因阳性率为 90 .2 3% ,且PCR产物经克隆测序证实为mecA特异性产物。对 2株mecA基因阳性而苯唑西林MIC≤ 0 .2 5 μg/ml的菌株进行诱导试验后其MIC≥ 0 .5 μg/ml;对 3株mecA基因阴性而MIC≥ 0 .5 μg/ml的菌株进行抑制试验后其MIC值下降 8倍以上。 结论 溶血葡萄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 ,对糖肽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在下降 ,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丙二醛 (MDA)和血浆内毒素 (ET)等指标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rHPLC)和生物学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鲎试验 (LLT)、硫化巴比妥酸法 (TBA)对 6 0例健康对照者、2 1例急性肝炎、85例慢性肝炎、2 6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PAF、TNF α、ET和MDA等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 rHPLC法与生物学法比较 ,两者呈较好的相关性 (r =0 .912 )。肝炎患者血PAF、TNF α、内毒素和MDA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重型肝炎患者血中PAF水平与ET、TNF 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892 ,P <0 .0 1;r =0 .76 7,P <0 .0 1) ;血清TNF α水平与内毒素水平成正相关 (r =0 .86 3,P <0 .0 1)。结论 rHPLC法测定PAF可靠 ,能正确地反映血中PAF水平 ;联合测定血PAF、MDA、ET、TNF α有助于检测病毒性肝炎的进行性损害程度及预后判断 ,有助于推动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4例健康供者皮下注射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常规数据。结果经G-CSF刺激后,外周血CD3+(%)、CD3+CD4+(%)、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均明显升高(P0.05);而动员第4天、第5天、第6天骨有核细胞密度、CD34+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差别。经相关性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与CD34+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男性供者优于女性供者,年龄越小,体质量越轻,白细胞计数越高,经G-CSF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CD34+细胞百分比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构建原核表达系统,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蛋白,为各种急慢性肝损伤及肝衰竭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正常人肝组织提取总RNA,经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取hALR cDNA全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hALR—pET28a(+)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诱导表达重组hALR蛋白,以组氨酸为标签进行蛋白纯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结果经双酶切和DNA测序证实hALR cDNA正确插入表达载体pET28a(+),成功表达并纯化得相对分子质量为23000的重组蛋白,低温诱导表达使可溶蛋白明显增加,与预期结果相符。结论成功表达和纯化获重组hALR蛋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拉克替醇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及血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伴血内毒素升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保肝降酶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克替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肠道菌群、血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肠道内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产气荚膜梭菌显著降低(P〈O.01),血内毒素水平显著降低(P〈O.01)。结论拉克替醇能通过调节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更有效降低血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动态监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外周血SARS病毒载量和抗体含量变化。方法 选择3例因同一传染源感染的SARS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外周血PBMCs中病毒载量,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检测血清SARS病毒IgG、IgM含量。结果 3例患者分别在出现症状后第3~11日、第1~13日、第1~9日检测到SARS冠状病毒核酸,第5~7日病毒载量达到高峰。IgM抗体在患者起病后第7~9日即可被检测到,IgG抗体在患者起病后第7~14日即可被检测到,高峰在第10~20日。结论 SARS病毒载量存在自限性消长过程。SARS抗体IgG、IgM均较早出现,IgG维持时间比IgM长。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现代诊断和治疗水平的进步,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逐年提高。因此,基于诊断和治疗水平的肿瘤临床分期也在不断进行修订。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自产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期间已经历了10次修订,成为在全世界描述居民健康状况不可缺少的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