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对个性化3D打印导板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腮腺癌的剂量学参数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探讨其治疗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0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的腮腺恶性肿瘤患者13例,所有患者均合并预后高危因素(肿瘤残留、肿瘤破溃等)需要辅助放射治疗。粒子植入术前依据患者CT数据设计并打印个性化手术导板。术中,需要保证导板与体表术区贴合,并按术前治疗计划进针、植入粒子。术后第2天进行CT扫描,勾画靶区进行剂量学验证,按照英国哥伦比亚癌症研究中心粒子植入质量评价标准对植入质量进行评价。术后第3、6、12个月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放疗相关并发症及肿瘤控制状况。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设计并打印个性化导板并顺利实施了粒子植入手术,术后剂量验证与术前设计参数一致性较好,包容90%靶区体积的剂量值(D90)为[93(90.5,103.5)]Gy,承受100%处方剂量的体积大小(V100)为[93.5%(91%,95%)]。13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4(14,26)]个月,局部控制率100%。其中,9例出现腮腺区0~3级放射性皮炎。所有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均在1年内恢复正常。结论:125I近距离放射治疗是腮腺恶性肿瘤患者辅助放疗的一种可行选择,具有并发症少、局部控制率高等优势,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融合三维面像用于研究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术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可行性,并应用此方法初步测量各软硬组织标志点手术前后的位置变化。 方法: 选取10例牙颌面畸形患者,分别于术前(T0)和术后3个月(T1)拍摄大视野CBCT和三维面像。利用MIMICS和Geomagic Studio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将CBCT进行阈值分割并与三维面像融合,生成新的三维立体模型,探讨该方法可行性。使用3D 色谱分析(3D color map)和测量平均距离对CBCT与三维面像配准过程的误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CBCT骨组织配准,将新生成的手术前后三维模型置于同一空间坐标系,测量各标志点[鼻尖点( pronasale, Prn )、鼻下点(subnasale, Sn)、上唇突点(labrale superior, Ls)、前鼻棘点(anterior nasal spine, ANS)、上齿槽座点(subspinale, A)、上中切牙点(upper incisor edge, UIE)]手术前后位置变化。结果: CBCT融合三维面像用于研究正颌术后软硬组织变化具有可行性,配准误差在0.3 mm以内,通过3D 色谱分析直观看到,面部区域配准良好。正颌术后唇部各标志点(Ls、ANS、A、UIE)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鼻部标志点(Prn、Sn)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CBCT融合三维面像作为一种新方法可以用于临床研究正颌术后软硬组织变化,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可重复性。正颌术后唇部软硬组织标志点位置明显变化,而鼻部标志点位置受正颌手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颌骨解剖标志的三维测量分析获得理论髁突距(TCoD),用于颌骨复位重建中确定下颌骨宽度。方法 收集100例正常颌骨CBCT数据,将Dicom数据导入Mimics中,重建后对6个骨性标志进行标记,并获得12个线性和角度变量。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TCoD。通过10例下颌骨折病例的回顾分析验证可行性。并在临床中指导1例下颌骨骨折复位。结果 不同性别、个体角度变量的差异通常小于长度变量,升支高度和下颌角的总体变异系数(COV)最大。但是,关节窝距(FoD)与髁突距(CoD)具有高度的一致性,50岁以下CoD等于FoD(P>0.05)。并且CoD与FoD之差与年龄存在线性关系(P<0.05),因此在50岁以上的患者可以通过修正获得TCoD。通过10例骨折患者术后回顾分析,TCoD与FoD相比更接近术后髁突距。1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无牙颌患者,进行术前虚拟手术通过TCoD对下颌骨复位重建进行指导和验证,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理论髁突距可以作为确定下颌骨宽度的理想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收治流程与感控措施,为口腔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3月5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诊断、治疗方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数据,探讨疫情期间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的收治流程及感染防控措施。结果:疫情期间共收治了24例7至77岁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包括口腔颌面部感染3例、口腔颌面部骨折4例、恶性肿瘤8例、口腔恶性肿瘤术后7例及其他2例。17例行手术治疗,且恢复良好,其余7例行术后辅助化疗。收治患者均未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除急诊患者外,限期手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也应谨慎进行。严格控制患者的入院标准,入院后优化治疗方案,对术前准备标准化,术中简化术式以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出血,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与管理。在精准防控疫情的基础上,有序开展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尽可能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型高频针状电极在软腭粘膜良性病变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 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软腭粘膜良性病变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16例及对照组12例。 试验组使用微型高频针状电极进行手术,对照组使用常规电极进行手术。比较两组软腭肿物的手术切除时 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疼痛评分。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术后出血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第1、3、7天疼痛评分均低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微型高频针状电极在软腭粘膜良性病变切除中的应用效果 较好,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US)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与MRI对比分析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1例腮腺肿瘤,其中58例多形性腺瘤和23例Warthin瘤,比较两种病变的US特征:形态、边界、强回声、无回声、血流分布、血流分级以及SWE定量参数:最大值(Emax)、平均值(Emean)、最小值(Emin)、标准差(SD)。分别建立US、SWE和US+SWE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鉴别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诊断效能,并与MRI对比分析。结果 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的声像图特征中形态、强回声、无回声、血流分布、血流分级、Emax、Emean、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的形态、血流分级、Emax、Emean、SD是鉴别的有效参数,US、SWE和US+SWE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0.837、0.962。US+SWE的敏感度为85%,特异度为88%,准确度为86.2%;MRI检查的敏感度为87.27%,特异度为84%,准确度为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诊断价值较一致。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可以提高超声鉴别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的能力,并且诊断效能可媲美MRI检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