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9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及晶状体纤维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胎儿晶状体发育的超微结构为形态学依据,观察老年性、外伤性、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多数细胞膜破裂,作者首先发现其原因是相邻细胞顶部的紧密连结缺失,房水侵入所致.胞质中线粒体空泡化,内质网扩张、脱粒.晶状体纤维膨胀、崩溃.细胞之间的各种连结消失.外伤性白内障除具有白内障特点外,胞质中出现大量溶酶体、残体.1例先天性白内障,上皮细胞发育尚好,晶体纤维不发育.  相似文献   
2.
细胞孙因子在寄生虫感染时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由T_(H1)产生的细胞因子(包括IFN-γ,IL-2等)主要介导寄生虫感染时宿主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另一类由T_(H2)产生的细胞口子(IL-4,IL-5等)则可引起寄生虫感染时宿主的免疫病理损害。此外,一些过量生成的细胞因子(如TNP等)在发挥抗虫作用的同时,也给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可见细胞因子在寄生虫免疫中具有双重作用。本文综述了几种重要的寄生虫感染中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应用细胞因子治疗寄生虫病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及药物治疗的效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简称糖网病 )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 ,为糖尿病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 ,并早期试用中西药治疗 ,观察疗效。 方法 用链尿佐菌素 (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 ,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未治疗组、川芎嗪组、氨胍组及川芎嗪 +氨胍组 (n=12 )。喂养 3个月 ,每月测体重、血糖 ,3个月后处死 ,取视网膜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川芎嗪和氨胍组血糖检测均降低 ,两药相比 ,后者优于前者 ,两药合用疗效大于单独用药。糖尿病 3个月时大鼠眼底可见小动脉瘤形成 ,无出血、渗出 ,视细胞外节的膜盘排列紊乱 ,纵横交错 ,自成多个螺旋体 ,有的膜盘间隙有大量糖原颗粒沉淀 ,椭圆体内线粒体排列稀疏 ,有的空泡化。早期色素上皮细胞微绒毛脱落 ,细胞膜内褶极少 ,内质网扩张 ,但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存在。川芎嗪或氨胍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而川芎嗪 +氨胍组视网膜超微结构基本正常。 结论 大鼠糖尿病早期眼底和视网膜超微结构已有改变。早期用药对防止糖网病病情的进展 ,减轻视功能的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APC,近年来对DC的研究为热点,本文对DC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DC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各种形式瘤苗体外冲击致敏的DC诱导产生抗肿瘤免疫功能及机制,DC与肿瘤耐受等,并提出将DC应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体外肿瘤抗原冲击致敏的白细胞介素 2 (IL 2 )基因修饰的巨噬细胞对肾癌小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相关的免疫机理。方法 :通过重组腺病毒的介导 ,将IL 2基因转入新鲜分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经肿瘤抗原冲击致敏后回输治疗原位肾癌小鼠 ,采用 4h5 1 Cr释放法检测脾脏NK和CTL活性。结果 :IL 2基因修饰的巨噬细胞经肿瘤抗原冲击后体内回输可使肾癌小鼠肺转移结节明显减少 ,存活期明显延长 ,40 %肾癌小鼠达到长期存活。治疗后荷瘤小鼠脾脏NK和CTL活性显著提高。结论 :IL 2基因修饰的巨噬细胞经肿瘤抗原冲击后自体回输是治疗肾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肿瘤抗原可以由肿瘤细胞的MHCⅠ类分子提呈于细胞表面,经微酸法可以从肿瘤细胞表面洗脱下被MHCⅠ类分子所提呈的抗原多肽,进一步纯化富集后可获得高纯度的肿瘤抗原多既.从癌性腹水分离FBL3白血病细胞,以微酸提取液洗脱瘤细胞表面1类肽,洗脱液经Separk C18柱吸附,乙酸洗脱后,可获得分子量小于5,000D的多肽分子,冻干后即可用作肿瘤抗原多肽富集产物.骨髓诱生的树突状细胞,加人FBL3酸提抗原可有效激发FBL3特异性T细胞株的增殖,表明可以被酸提抗原多肽树突状细胞提呈给T细胞.将酸提抗原冲击后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小鼠体内,2天后,皮下接种FBL3细胞(3×10~6),而另设FBL3冻融抗原冲击DC治疗组及未处理组.酸提抗原致敏DC治疗组小鼠可诱导较  相似文献   
7.
对细胞因子基因修饰瘤苗的研究表明,IL-2、IL-4、IFN-γ、GM-CSF等一系列细胞因子基因以不同载体转入肿瘤细胞制成瘤苗后皮下免疫小鼠,均可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瘤苗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了免疫细胞对肿瘤抗原的识别、提呈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有文献报道,逆转录病毒介导的GM-CSF和IL-4共同转染瘤苗可以有效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力,为探讨不同途径瘤苗免疫后机体的免疫反应,我们采用皮下、腹腔、脾内、静脉四种途径接种GM-CSF、IL-4基因双重转染的小鼠红白血病细胞FBL-3瘤苗,发现免疫途径不同,所激发的免疫应答类型不同,诱导机体生成的免疫力不同,提示某些瘤苗应用时应选择适当的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在激发机体抗白血病T细胞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报道DC可以由单核主粒细胞分化生成,本研究应用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了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向DC的分化。从M3型APL患者外周血分离白血病细胞,加入GM-CSF(100ng/ml)或GM-CSF(100ng/ml)_rhIL=4(500U/ml)w体外培养14天,并于培养结束前3天加入TNF-α(100ng/ml)。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激发机体抗白血病T细胞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报道DC可以由单核细胞及粒细胞分化生成,本研究应用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了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向DC的分化.从M3型APL患者外周血分离白血病细胞,加入GM-CSF(100ng/ml)或GM-CSF(100ng/ml) rhIL-4(500U/ml)体外培养14天,并于培养结束前3天加人TN-α(100ng/ml).结果表明,GM-CSF可以促进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并从幼稚状态逐渐分化成熟,表达高水平的CD45分子,其中部分为CD14~ 的单核细胞,部分为CDla~ 的DC(M3DC);培养后期加入TNF-α,可以促进DC生成,约占35%;以GM-CSF IL-4培养也诱导了幼稚细胞的成熟,2周后DC约占10%,但较少单核细胞生成,培养至3周时DC约占60%;而在培养后第11天加入TNF-α则可以加速DC生成,3天后生成的白血病型DC达90%.电镜观察到M3DC具有与单核细胞来源的DC相似的超微结构,但具有的突出特征是部分细胞存在少量胞浆颗粒;M3DC高表达HLA-DR、B7-2、CD40、CD54分子,体外可以强烈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此类由白血病细胞诱导生成的DC可被用于体内外诱导生成肿瘤特异性CTL,在APL的免疫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PDGF-BB在视神经损伤和修复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视神经再生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PDGF-BB在正常视神经和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后不同时段在各组织部位的表达。结果:在大鼠正常视神经,PDGF-BB阴性表达,在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后,视神经PDGF-BB阳性表达,其表达量随病程的发展而变化。结论:坐骨神经移植能够促进视神经的再生,在此过程中PDGF-BB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