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1篇
  免费   681篇
  国内免费   269篇
耳鼻咽喉   120篇
儿科学   96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475篇
口腔科学   167篇
临床医学   1678篇
内科学   663篇
皮肤病学   72篇
神经病学   197篇
特种医学   3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936篇
综合类   2971篇
预防医学   1314篇
眼科学   106篇
药学   1325篇
  14篇
中国医学   1232篇
肿瘤学   2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732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549篇
  2011年   658篇
  2010年   617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601篇
  2006年   595篇
  2005年   625篇
  2004年   517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95篇
  1999年   283篇
  1998年   248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通过对新硫肽类抗生素166A产生菌小单孢菌TMD166进行诱变选育研究,以期获得产166A的高产菌株。方 法 使用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变系统(multifunctional plasma mutagenesis system, MPMS)对出发菌株TMD166的孢子进行等离子体-紫 外(MPMS-UV)复合诱变,单孢子悬液经照射处理、涂布培养后获得单菌落,并以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方法对菌株进行初 筛,之后对高产菌株进行摇瓶复筛,利用突变株摇瓶发酵的化学效价筛选出正突变菌株。结果 对比MPMS-UV不同诱变剂量发 现,MPMS105s-UV60s复合诱变剂量获得的正突变率最高,达到41.43%,相应致死率为99.88%。最终筛选出一株166A高产突 变株TMD166-MU1,在培养温度为28℃、210 r/min的条件下,经过96~120 h培养后,166A产量相比出发菌株提高了7.47倍。结 论 采用MPMS-UV复合诱变方式,再结合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方法和摇瓶复筛,可高效筛选获得166A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模型动物股骨头内吻合断裂支持带动脉重建血供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20例成年家猪髋关节标本,用硫酸钡悬液通过囊外动脉环对股骨头进行灌注,观察各支持带动脉的分布及入股骨头后的走行特点。另20例标本建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后,在股骨头表面凿一个三角形骨槽,显露头内最粗支持带动脉与股骨颈侧的血管断端进行端端吻合。用硫酸钡悬液检测吻合血管的通畅情况和股骨头的灌注情况。 结果 20例灌注标本可观察到有3组支持带动脉为股骨头供血,各支持带动脉入头后的起始部分沿皮质下走行。向20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动物的头内吻合的支持带动脉灌注硫酸钡悬液,均能顺利通过吻合口且在持续灌注后股骨头内的其它动脉均有硫酸钡悬液充盈。 结论 股骨头内吻合断裂支持带动脉的方法可行,可以恢复股骨头血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级命名法在旋股外侧动脉(LCFA)主要分支命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解剖37具69侧成人防腐下肢标本,观察LCFA的起源以及其主要分支数目、口径、长度、走行分布等情况。使用三级命名法对主要分支进行命名并分析主要分支间关系。结果 69侧LCFA起源于股深动脉64侧(92.8%)、股动脉5侧(7.2%)。按照三级法对69侧下肢标本的LCFA各主要分支进行命名:65侧(94.2%)出现斜向上走行的升支共65支,其起始处外径(1.17 ± 0.42) mm,自发出位置至入肌长度(3.21 ± 0.91) cm;65侧(94.2%)出现近乎水平走行的横支共65支,其起始处外径(1.00 ± 0.51) mm,自发出位置至入肌长度(2.9 ± 1.1) cm;66侧(95.7%)出现斜向下走行的斜支共78支,其中12侧(17.4%)为双斜支,其起始处外径(0.94 ± 0.48) mm,自发出位置至入肌长度(4.6 ± 2.4) cm;69侧(100.0%)出现近乎垂直走行的降支共72支,其中4侧(5.8%)为双降支,其起始处外径(1.40 ± 0.68) mm,自发出位置入肌长度(11.1 ± 4.6) cm。69侧中,采用一级命名法命名者44侧(63.8%)、二级命名17侧(24.6%)、三级命名8侧(11.6%)。结论 LCFA主要分支发出位置及形态学变化较大,首次采用三级法可以准确命名各主要分支,可行性高,对股前外侧皮瓣血供解剖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下咽鳞状细胞癌是较为常见的头颈部侵袭性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医疗水平已有较大进步,但由于其发病位置隐蔽,症状出现较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导致患者预后较差。微小RNA已被报道参与广泛的生物学过程,成为癌症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调控者。本文就在下咽癌中异常表达的微小RNA调控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以加速老年骨折患者康复。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总计100例。结合手术室护理方法进行对照组和研究组随机分组,对照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取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SAS、SDS、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干预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进一步稳定了患者的情绪、身体,从而提高了患者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1岁,2019年1月因发现右侧额-眼眶部隆起1月余入院,隆起部无压痛、红肿,无视物模糊、视物重影等,无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查体右侧额-眼眶部隆起,约3 cm×3 cm,无外伤手术史。MR(图1)示:右侧眼眶外侧壁及上壁见一类圆形肿块,约45 mm×41 mm×48 mm,边界清晰,考虑骨来源的良性肿瘤,右侧额颞叶、右眼上直肌、外直肌受压。行右额颞-眶-颞下窝沟通性肿瘤显微切除术,术中见额骨颧突后方骨质呈瘤样改变,质软,肿瘤累及额叶硬脑膜、眶外侧壁、眶顶板、颞底、颞下窝、颞叶硬脑膜,沿肿瘤边界稍扩大,予以分块切除肿瘤。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体外采用维生素C构建兔胫骨骨膜细胞膜片并检测其基本生物学特性。 方法 培养兔胫骨骨膜细胞,采用维生素C诱导构建兔胫骨骨膜细胞膜片。采用显微镜对膜片进行观察,苏木精-伊红(H-E)及Masson染色检测膜片的结构及胞外基质;细胞活死荧光染色观察膜片的活力。 结果 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兔胫骨骨膜细胞,CCK-8检测结果显示骨膜细胞增殖曲线呈S型增长,结晶紫染色显示其具有克隆形成能力,并具有多向分化能力。采用维生素C连续诱导14 d,可获得半透明乳白色膜样结构。H-E及Masson染色显示膜片由多层细胞及胞外基质构成,细胞活死荧光染色显示膜片由大量绿染的活细胞构成。 结论 维生素C可成功诱导兔胫骨骨膜细胞膜片,有望应用于骨缺损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伴与不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扩大的脑内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分布特点。方法 连续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4月就诊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101例PD患者,记录一般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RBD筛查量表(RBDSQ)评估,并将患者分为RBD组、非RBD组; 采用帕金森病Hoehn-Yahr分期(H-Y分期)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Ⅲ评估运动症状,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估认知功能,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情绪心理; 用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估患者白天过度嗜睡情况; 用1.5T/3.0T MRI扫描仪在T2WI和FLAIR序列上对基底节及半卵圆中心进行血管间隙计数,并判断小血管病负荷; 按Maclullich评分(依据血管周围间隙个数)将无血管周围间隙计0分,<10个计1分,11~20个计2分,21~40个计3分,>40个计4分; 依据Maclullich评分将0~1分定义为轻度,2~4分定义为重度。结果 共入组101例患者,根据RBDSQ分为RBD组45例和非RBD组56例,单因素分析发现2组的起病年龄、起病形式、起病部位无明显差异(P>0.05); RBD组的UPDRSⅢ评分高、服用左旋多巴等效剂量较大(P<0.05); 相同H-Y分期的PD+RBD患者病程更短,所需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更大(P<0.05); RBD组患者的抑郁、认知功能障碍、日间嗜睡患病率高于非RBD组(P<0.05); RBD组患者的基底节及半卵圆中心血管间隙分级重度比例显著高于非RBD组(P<0.05)。结论 伴RBD的PD患者病程相对短,病情进展快,服用多巴胺能药物剂量大,易伴发认知功能障碍、抑郁、日间嗜睡等非运动症状; 伴有RBD的PD患者基底节、半卵圆中心小血管病变重。  相似文献   
9.
吴辉 《现代肿瘤医学》2021,(19):3410-3414
目的:探究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患者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和术后复发的情况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06月至2013年06月收治的78例膀胱癌患者,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行TUR-BT治疗,观察组行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TUR-BT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及CD4+/CD8+)、肿瘤学指标[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生存素(Survivin)、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及总抗氧化活性(AOA)]及患者术后随访80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对照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值较术前显著降低,CD8+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3 d,两组TSGF、Survivin及Tiam1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SOD、GPx及AOA水平降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TUR-BT可显著提高膀胱癌的手术治疗效果,减少肿瘤标志物水平,对于患者免疫功能和氧化应激造成的影响较小,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降低,生存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 2016—2020 年合肥市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疫情,了解全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合肥市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 2016—2020 年合肥市国家监测点螺情和病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2016—2020 年,合肥市国家监测点总体螺情稳定,小范围内有波动,2019 年复现钉螺面积 0. 50 hm2,镜检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从 2018 年的最高 0. 27%降至 0,五年来均无当地感染病例;未发现血吸虫阳性家畜。 结论 2016—2020 年,合肥市继续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全市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局部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今后应继续加强对该地区的疫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