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肠内营养液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2019年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1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温组、体温组和高温组,每组60例。低温组患者给予低于体温(33.0~35.9℃)肠内营养液治疗,体温组患者给予接近体温(36.0~38.0℃)肠内营养液治疗,高温组患者给予高于体温(38.1~42.0℃)肠内营养液治疗。比较三组患者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胆囊收缩素(CCK)]水平、肠黏膜功能[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和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低温组、体温组及高温组患者治疗3、7 d后的GAS、MTL和CCK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体温组患者治疗3、7 d后的GAS、MTL和CCK水平明显高于低温组、高温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组、体温组及高温组患者治疗3、7 d后的DAO、D-LA和L/M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体温组患者治疗3、7 d后的DAO、D-LA和L/M水平明显低于低温组、高温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6/60),明显低于低温组的33.33%(20/60)和高温组的26.67%(16/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近体温(36.0~38.0℃)的肠内营养液可有效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激素及肠黏膜功能,有利于减少胃肠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DYX1C1基因mR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10例正常胃组织和40例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DYX1C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DYX1C1基因V2剪切体在正常胃黏膜、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32.5%,72.5%,V3剪切体在上述3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0.0%及40.0%;V2,V3剪切体在各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YX1C1基因V2剪切体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有关,与肿瘤细胞分化无关;V3剪切体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及肿瘤细胞分化均无关。结论 DYX1C1基因mRNA的过度表达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华墨汁作为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示踪剂的价值。方法 42只雌性大耳自家兔随机分为7组,解剖第二对乳腺及同侧腋窝,从第二对乳头基底部注射1%异硫蓝(isosulfan blue,IB) 及配置消毒好的0.1%、1%、10%、20%、50%及原墨各0.1ml,观察淋巴链中腋淋巴结染色的时间、染色枚数及褪色时间。染色的第一枚淋巴结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SLN于墨汁着色后5min、1h和两周各切取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实验动物在实验前及实验后两周处死前采血行常规及生化检查,处死后取心、肺、肝和肾做病理学检查。结果在染料到达SLN及下一站淋巴结的时间上,不同浓度墨汁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1%IB比较均有明显延长(P< 0.05)。在检出SLN数目上,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染色的程度上,0.1%墨汁染色的淋巴结颜色较浅,示踪效果较差。在褪色的时间上,1%IB染色的SLN平均33.9min明显褪色,而墨汁各组观察至实验后2周仍明显黑染。病理学动态观察淋巴结的染色过程,染色5min,SLN镜检见染色碳颗粒主要沉积于淋巴窦中,1h后逐渐被巨噬细胞吞噬。浓度在10%以下组织学观察效果良好,10%以上则因碳颗粒过多而影响了观察。实验动物生化检查各项指标及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浓度为1%~10%中华墨汁SLN染色效果好,特异性较高,且不影响病理组织学观察,使用安全。1%~10%中华墨汁是一种具有潜在临床价值的新型SLNB染料示踪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及集束化干预下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行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根治术105例患者病历资料。2015年3月开始采用术中集束化干预措施,按是否采用集束化干预分为集束化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分析两组SSI发生率,进一步根据是否发生SSI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临床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集束化干预组SSI发生率9.1%(5/55),对照组为34.0%(1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相较未感染组,感染组中合并糖尿病、术中输血、肿瘤浸润超出肌层(T3+T4)、TNM分期较晚(Ⅲ+Ⅳ期)及未采用集束化干预比例显著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未采用集束化干预、合并糖尿病、术中输血、TNM分期较晚(Ⅲ+Ⅳ期)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能降低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术后SSI发生率,未采用集束化干预、合并糖尿病、术中输血、TNM分期较晚(Ⅲ+Ⅳ期)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集束化干预是降低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术后SSI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中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58例胃肠癌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中不全性肠梗阻46例,完全性梗阻12例。17例行保守治疗;41例行剖腹探查术,其中探查发现嵌顿性腹内疝4例,肠扭转4例,粪石性梗阻1例,肠套叠2例,粘连性肠梗阻9例,肿瘤复发者21例。术前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者32例,其中肿瘤复发者19例。PET-CT提示无明显肿瘤病灶但探查发现复发转移者14例。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反复发作的肠梗阻多为肿瘤复发,提示预后不良。及早剖腹探查可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与肿瘤复发有一定的联系;PET-CT对于多发性结节性转移灶的检测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胃同时性双原发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13年2月期间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系肿瘤外科诊治的8例食管胃同时性双原发癌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其综合治疗经验。结果8例食管胃同时性双原发癌患者均经胃镜活检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根据CT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进行术前分期,T1a期以下的病灶行内镜下黏膜切除6例(食管癌4例,胃癌2例),行手术切除1例(食管癌);T2期及以上的病灶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等8例(食管癌2例,胃癌6例),行单纯手术切除1例(食管癌)。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76个月,平均41.3个月。1例在术后7个月死亡,1例在术后20个月发现肿瘤转移,余6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应根据食管胃同时性双原发癌的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根治性胃食管癌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术后化疗等,过度追求手术治疗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的肝脏微环境的变化,评估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的安全性。方法:收集小于70岁的胃癌患者60例,随机入组分为对照组、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组和术前静脉化疗组,入院后常规检查肝功能,化疗后第1、3、7天抽取外周血了解化疗药物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术中收集正常肝组织观察术前新辅助化疗对肝脏结构的改变。结果:与术前静脉化疗组相比较,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组光镜及电镜下肝脏细胞结构变化无显著差异,两组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肝脏细胞结构发生变化,治疗后肝功能轻度异常。结论:术前动脉介入化疗后,患者肝功能及肝脏微结构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胃癌根治术式对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及完成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不同术式对进展期胃癌病例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比较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化疗终止原因、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及吻合口病变情况。结果 327例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其中全胃切除术式81例,近端胃切除85例,远端胃切除161例;术后化疗完成率分别为40.7%,21.2%及36.6%。近端胃切除组化疗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2%,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近端胃切除组化疗不耐受的原因中,消化道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43.3%,尤其是呕吐反应的发生率为35.8%,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切除组反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溃疡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近端胃切除组病例术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化疗完成率低,而全胃切除术后辅助化疗耐受相对好,化疗完成率高,可提高胃上部癌的治愈率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完全缓解病例的进一步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中医院肿瘤外科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行新辅助放化疗后初步判断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的14例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中接受手术者10例,术后真正达到pCR者5例;术后2例复发或转移,其中死亡1例,1例带瘤生存,余8例患者均无瘤生存。未行手术的4例患者中,有3例复发或转移,其中2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余1例无瘤生存。 4例未行手术病例中CEA水平正常者(<5 μg/L)2例(1例复发或转移),CEA升高的2例均发生转移;10例手术病例中CEA水平正常者6例(均无瘤生存,4例真正达到pCR),升高者4例(1例真正达到pCR,2例复发或转移)。结论 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初步判断达到pCR的病例,尤其是CEA值高于正常者,应接受规范的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谢晖  曹勤洪  夏锴  刘晓安  王水 《江苏医药》2007,33(10):1006-1008
目的 检测APRG1基因mRNA在乳腺癌,癌旁组织及良性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PRG1基因表达与乳腺癌及其病程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检测78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32例正常组织标本中APRG1基因mRNA表达.结果 APRG1 mRNA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较低.随TNM分期增加而下降,TNMⅢ期病人与Ⅰ期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G1 mRNA表达在癌细胞核分级3级的肿瘤标本较低,与1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RG1基因的表达在乳腺癌组织、尤其病程较晚的肿瘤组织中降低,提示APRG1是一个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