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4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对窒息大鼠模型心肺复苏后早期心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雌雄不拘,分为对照组、常规复苏组(常规复苏+肾上腺素10μg/kg)和甲强龙组(常规复苏+肾上腺素10μg/kg+甲强龙1.8 mg/kg)。对窒息大鼠模型进行心肺复苏,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的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心脏组织中肾上腺素能α1受体和β1受体水平。结果:在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30 min后,与对照组比较,常规复苏组及甲强龙组大鼠的MAP和LVSP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在ROSE后0、15 min时,常规复苏组及甲强龙组LVEDP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甲强龙组MAP在ROSC后60、120 min时,LVSP在ROSC后30、60、120 min时均显著高于常规复苏组(P均0.05)。心肺复苏后,甲强龙组与对照组、常规复苏组比较,心脏组织中肾上腺素能α1受体和β1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甲强龙可提高心肺复苏后心脏组织内肾上腺素能α1受体和β1受体含量,有利于心肺复苏后MAP和LVSP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4.
总结采用斑块旋切技术(DCA)先切除大块的髂动脉闭塞性血管内膜病变组织然后植入支架以治疗髂动脉弥漫性病变的经验。 病例和方法:3例骼髂脉严重病变患者,1例为右侧完全闭塞,另2例分别为左或右侧非完全闭塞(前向血流0~I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的适应证不断拓展,除了可以明确诊断冠脉血管病变,还可以评价心肌运动及功能,并对梗死心肌能做出精确地评价,通过一次检查提供心脏的整体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hVEGF165)联合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1stemce11s,MSCs)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将40只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PBS组、MSCs心肌移植联合基因治疗组(MSCs—GENE组)、MSCs心肌移植组(MSCs组)以及基因治疗组(GENE组)。心肌局部注射所构建MLC-2v/pIRES2-EG-FP-hVEGF165与MSCs,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型、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renb1ot)检测hVEGF165蛋白表达。结果:PBS组、MSCs+GENE组、MSCs组以及GENE组的I型胶原PCR产物灰度比分别为(0.359±0.010)、(0.240±0.012)、(0.313±0.058)、(0.230±0.011);而Ⅲ型胶原分别为(0.831±0.011)、(0.842±0.015)、(0.917±0.058)、(0.688±0.015);TGF-β1分别为(0.548±0.067)、(0.370±0.012)、(0.561±0.014)、(0.369±0.098);MSCs+GENE组TGF-81与GEN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显著低于PBS组和MSCs组,提示TGF-β1表达下调;I型/III型胶原灰度比分别为(0.436±0.072)、(0.290±0.023)、(0.337±0.021)、(0.333±0.011),其中MSCs组与GEN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Cs组与GENE组的I型/III型胶原灰度比减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SCs—GENE组进-步使I型/III型胶原灰度比减低;TGF-β1表达分析结果显示,hVEGF165基因治疗较MSCs移植使TGF-β1表达下调的作用更显著。结论:MSCs移植与hVEGF165基因治疗有可能通过下调TGF-β1表达,降低I型/III胶原比值,增加心肌顺应性,减轻心肌胶原网络重塑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能否减少冠脉支架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方法:连续收集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术后行平板运动心电图试验(test of exercise ECG,TE-ECG),分为两组,康复组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另一组不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其后随访6个月。对两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变量回归分析,得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12个变量出现统计学差异;多变量分析:冠心病可能值≥0.85(OR=1.61,95%CI=0.89-2.13,P=0.01)、支架数目≥2个(OR=1.85,95%CI=0.95-2.26,P=0.04)、总运动时间〈5min(OR=1.66,95%CI=0.91-2.21,P=0.001)、最大ST/HR斜率〉2.5(OR=3.16,95%CI=2.21-3.58,P=0.001)、康复训练(OR=0.58,95%CI=0.46-1.23,P=0.03)留在回归方程中。结论:应用TE-ECG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指导能减少冠脉支架术术后半年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75岁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6月间所有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PCI的老年患者,分为高龄组(年龄≥75岁,115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且<75岁,294例),观察高龄组患者行PCI的临床特点及其住院期间和远期的预后.结果高龄组的平均年龄为(78.1±3.7)岁,显著高于老年组的(68.0±4.3)岁.平均随访时间为(964±254)d.与老年组相比,高龄组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构成比无明显增加(P值均>0.05),脑卒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构成比显著增加(P值均<0.05).高龄组在住院期间及远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0、多支血管病变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而年龄≥75岁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尽管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一般情况较差,远期临床预后较差,然而年龄≥75岁并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LVEF低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才是导致临床预后较差的主要因为.  相似文献   
9.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以往一直是外科手术比较棘手的问题,目前开展的介入封堵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多数临床报道取得满意的效果。但仍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个别患者封堵术后近期病情有进一步恶化之趋势,甚至发生死亡。对此,介入医师必须高度重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做好必要的检查,并与心外科医师共同会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对适应证不理想的病例,应该权衡封堵术的利弊,慎重做出选择。同时要充分取得患者及其亲属的理解与同意。术中做好封堵试验,严密观察患者症状、降主动脉血氧饱和度、主动脉及肺动脉的压力变化情况等。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冠状动脉与任一心腔或大血管之间存在的异常交通。近来年国内外开始应用经导管堵塞异常交通 ,可达到和外科手术相同的效果。我院于 2 0 0 1年 5月采用弹簧圈经导管堵塞冠状动脉 肺静脉瘘 1例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 ,女 ,70岁 ,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 9年 ,加重 1周入院。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 ,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I°AVB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未见异常 ,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心内结构、血流未见异常 ,实验室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因病人年龄大未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疑诊冠心病 ,心绞痛。为明确诊断 ,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