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8篇
内科学   77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87篇
综合类   325篇
预防医学   149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116篇
  1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家嘉  董魁  周娟  杨晶  徐建国 《疾病监测》2020,35(3):231-236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野生动物藏原羚携带的海氏肠球菌特征。方法分离细菌,采用16S rRNA、rpoA基因序列比对方法鉴定藏原羚携带的海氏肠球菌。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使用COGs、SwissProt、CARD和VFDB等数据库对基因组进行分析;采用MUMmer和TreeBest软件构建单核苷酸多态性系统进化树图。结果从15份藏原羚粪便样品分离到2株海氏肠球菌。生化分析、16S rRNA和rpoA基因序列分析支持其为海氏肠球菌的鉴定。基因组分析发现其携带荚膜多糖基因簇。系统进化树分析提示2株藏原羚源海氏肠球菌分别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且都与动物源性菌株进化关系更近。2株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敏感。结论青藏高原藏原羚携带的病原菌海氏肠球菌基因组中存在荚膜多糖基因簇,利于其抵抗不利环境因素,提示YL69可能具备在人群中传播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正>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手术依然是实体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然而绝大部分患者死于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麻醉对肿瘤患者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尚存在争议~[1]。本文就近年来进行麻醉药物对肿瘤转移复发的影响等一系列研究作一综述。全身麻醉药对肿瘤转移的影响氟醚类吸入性麻醉药氟醚类吸入麻醉药能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这些细胞的晚期凋亡。但他们同时会对自然杀伤(NK)细胞和NK样细胞的细胞毒性有负面影响,如改变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本研究通过整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及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发现SARS-CoV-2的稳定性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相近,室温下可在多种物体表面或介质中存活数天(不锈钢表面2 d、塑料表面3 d、玻璃表面4 d)。 在低温、低相对湿度条件下,存活时间更长,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也给疫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 SARS-CoV-2的流行特点与甲型流感病毒相似,传染性高,隐蔽性强。 通过了解SARS-CoV-2在环境中的存活潜力和感染风险,进行针对性消毒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席卷全球,对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并给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巨大负担。 到目前为止,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的主要方法和标准,同时其他技术方法也竞相开展,蛋白质组学技术即为其一。 该技术在疾病机制研究、诊断方法开发、病原鉴定等领域已广泛应用,在SARS-CoV-2感染诊断中则主要针对病毒颗粒和感染病毒后人体体液的蛋白质组。 其中,基于病毒颗粒的蛋白质组学在早期诊断中具有巨大潜力,而基于体液的蛋白质组学不仅可用于早期诊断,在监测感染进程,甚至预测病程走势和评价预后恢复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就全球范围内蛋白质组学技术在SARS-CoV-2感染诊断中的研究及其应用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小双节RNA病毒(Picobirnavirus,PBV)在藏羚羊粪便中的携带情况,并对序列进行分析。方法 提取160份藏羚羊粪便样品总RNA,利用转录组测序得到藏羚羊PBV序列,并且采用巢式RT-PCR验证大于1 500 nt接近全长的序列。基于藏羚羊PBV的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dRp)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提取藏羚羊PBV起始密码子上游20个核苷酸,分析核糖体结合位点(ribosomal binding site,RBS)在5'非编码区(5'untranslated region, 5'UTR)的分布情况。结果 转录组测序结合巢式RT-PCR得到7份藏羚羊粪便携带分节段(8条segment 1和13条segment 2)和不分节段PBV(1条不分节段的PBV)。14条藏羚羊PBV RdRp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25.4%~97.7%和16.4%~98.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4条藏羚羊PBV序列处于分散分布,其中11条序列分散在基因I群(genogroup I,GI),3条分散在基因II群(genogroup I,GII),它们与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52.3%~76.4%和50.9%~79.5%;藏羚羊与旱獭不分节段PBV分布于GII中,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47.6%,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45.8%。经比对发现有13条藏羚羊PBV的5'UTR存在RBS。结论 藏羚羊是PBV潜在宿主之一, 藏羚羊PBV序列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徐建国  宋侨伟  沈莹  舒震宇 《浙江医学》2020,42(18):1954-1959,1964
目的使用机器学习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大脑白质的影像组学标签用于预测帕金森病(PD)的早期阶段。方法从PD进展标记倡仪数据库(PPMI)中收集340例受检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包括171例健康对照人群和169例PD患者。所有受试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237例和测试组103例。在训练集的基线MRI中,切割出三维大脑白质以提取每例患者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后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利用ROC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组和测试组中的诊断效能,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分析标签的拟合优度。将所有数据集按照ROC曲线的截断值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比较两组PD患者例数,以确定标签的临床效果。利用ROC曲线和决策曲线(DCA)分别评估标签在所有PPMI数据中的准确性和净效益。结果训练组和测试组的影像组学标签AUC分别为0.849和0.824,灵敏度分别为0.75和0.78,特异度分别为0.87和0.87。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标签在训练组和测试组中的拟合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数据集按模型的最佳诊断阈值(截断值=0.1338)分为高危组144例和低危组196例。其中高危组PD患者123例,HC人群21例;低危组PD患者44例,HC人群152例;两组PD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组学标签在所有数据集中的诊断准确性为0.823,DCA曲线也显示了良好的净效益。结论基于常规MRI的大脑白质影像组学标签对PD患者表现出良好的鉴别性能,证明了其在PD患者识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MgIG)对成纤维细胞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6组,为空白对照组、TNF-α模型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阳性对照组和0.1、1、10mg/ml的MgIG组。DEX组和MgIG组分别给予DEX(1μg/ml)和MgIG(0.1、1、10mg/ml)预处理4h后,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加入TNF-α(20ng/ml)作用1.5h。提取细胞核蛋白,以免疫印迹法检测NF-κB p65蛋白质表达。提取总RNA,用实时PCR技术检测细胞内IκBαmRNA表达。成纤维细胞经DEX和MgIG预处理4h后加入TNF-α作用24h(浓度同上),用报告基因技术检测NF-κB基因表达。结果:成纤维细胞经TNF-α作用1.5h后,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质表达量明显增加,IκBαmRNA表达上调;TNF-α作用24h后,NF-κB基因上调。DEX预处理4h,可以明显减少TNF-α引起的核内NF-κB p65蛋白质表达和细胞内IκBαmRNA表达,明显降低与TNF-α共作用24h后NF-κB基因表达。MgIG处理成纤维细胞4h后,能够明显降低TNF-α作用1.5h后核内NF-κB p65蛋白质表达量,但对IκBα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1、10mg/ml的MgIG能够明显降低与TNF-α共作用24h后NF-κB基因表达水平。结论:MgIG的抗炎作用与抑制NF-κB p65转位入核和NF-κB基因表达,从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相关,但与DEX不同的是MgIG不能改变IκBα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心电监护仪常用于长时间监测病人的生理参数[1],从而为医护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心电监护仪具有监测心电、呼吸、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功能[2],心电监护仪因使用频繁,临床使用中经常出现不同情况的故障[3],本文将我们医院PM8000型迈瑞心电监护仪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故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是众多传染病的自然宿主或易感宿主。 按物种量预估我国可能存在的未知病毒种类在120万种以上;仅青藏高原野生兽类可能存在1万~3万种未知细菌;全世界动物源性寄生虫约不少于60万种,真菌约有200万种。 随着经济增长和全球化发展,人与野生动物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增加了野生动物病原体溢入人类的概率。 未来动物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将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新常态”。 开展野生动物微生物和未来新发传染病防控的研究,建立潜在动物源性新发传染病风险评估及预测预警的分析框架和评估技术体系,不仅能够了解野生动物微生物群体的本底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分析、发现、预警,甚至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动物源性新发传染病;减少从发现到响应之间的应对时间;最大程度降低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及损失;较早地特异性干预疾病的产生或流行;全面提高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反应和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
回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回回药方》、《瑞竹堂经验方》等是研究回医药的重要著作,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回医药典籍遗失,其中回医折伤门是保存相对完整的骨伤科学,与中医骨伤渊源极深,二者在诊治伤科疾病时起着相互借鉴、优势互补的作用。本文就回医药治疗折伤门疾病的辨证、施治、用药等加以论述,以期为回医药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