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囊癌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20例胆囊癌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ERCP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以及病理组织情况。结果 ERCP治疗前后TBil[(230.61±100.73)和(110.10±55.02)μmol/L]和DBil[(190.93±99.72)和(88.13±38.30)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采用活检钳和细胞刷联合活检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活检(P = 0.019,P = 0.008)。结论 ERCP对于晚期胆囊癌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有较好的退黄效果,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可在患者无外科手术指征时取活检确诊胆囊癌,为进一步综合治疗提供病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内镜腔内射频消融(RFA)联合胆管支架置入治疗晚期胰腺癌并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射频组(n=16,腔内RFA联合支架置入)和对照组(n=30,单纯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黄疸消退程度、腹痛缓解情况、支架中位通畅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穿孔、出血、胆漏和胰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胆管炎和一过性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射频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分别为(62.99±42.31)和(50.89±37.78)μmol/L,较术前的(181.51±114.14)和(156.90±105.79)μmol/L明显降低,对照组分别为(112.21±84.27)和(84.23±70.01)μmol/L,较术前的(184.06±130.00)和(160.65±119.93)μmol/L明显降低,射频组黄疸消退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降低,射频组腹痛缓解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7%(P 0.05)。射频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和支架中位通畅时间分别为296和241 d,均长于对照组的240和188 d (P 0.05)。结论对于晚期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腔内RFA联合胆管支架较单纯胆管支架置入能够更有效地减黄、缓解癌性疼痛、延长支架通畅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结合柱状气囊扩张后涂片在诊断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在ERCP过程中,52例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行ERCP时给予柱状气囊扩张狭窄处,同时将气囊表面残留物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并配合导丝辅助下向胆管内引入活检钳对病变处进行活检获取标本。结果经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技术行肝门部病变胆道活检夹取组织块成功率为100.0%,52例钳夹活检中31例获得组织学诊断,活检阳性率为59.6%;行柱状气囊扩张后细胞涂片中有22例获得细胞学诊断,阳性率为42.3%;涂片联合活检,共有34例获得确诊,阳性率65.4%,所有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ERCP导丝辅助进行肝门部胆道活检技术是安全、简便、易于掌握的获取病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联合柱状气囊扩张后的气囊表面残留物涂片病理检查可作为钳夹活检的一种补充,为肝门部肿瘤病理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中的IL—2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法检测了102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人CSF及35例正常人CSF中sIL-2R水平。结果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组(TBMG)、病毒性脑炎(DMG)脱髓鞘性疾病组(DMDG)sIL-2R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神经系统疾病(OND)和正常人(NC)组(P〈0.01)。TBMG进展期与恢复期比较,sIL-2R水平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缓解期VMG、DMDG的sIL-2R水平与进展期比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从实验室指标及脓肿大小等方面探究肝脓肿治疗中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2018年8月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的患者79例,排除病例丢失、中途转院或放弃治疗、年龄18岁、未门诊随访的36例患者,最终入选43例行回顾性研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43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畏寒发热患者36例,31例(86. 1%)患者体温于术后3 d恢复正常,术前术后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ST、ALT及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 668、6. 255、2. 337、3. 001、5. 198,P值均0. 05);术后脓肿直径(31±28) mm,明显小于术前(74±3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 517,P 0. 05);平均住院时长为(19. 84±9. 37) d;其中痊愈数为19例,占44. 2%,治疗有效数为24例,占55. 8%。本组43例患者肝脓肿液培养有38例阳性,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25例,占65. 8%,为最常见病原菌。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可靠,推荐为肝脓肿临床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8.
对硬脊膜外腔的原压力,迄今尚无专用仪器测量。近年来,我们研制的硬脊膜外腔压力监测仪,以定性定量的方法,监测硬脊膜外腔的压力,并借以观察其对硬脊膜外阻滞的影响,现将临床应用观察,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覆膜金属支架在治疗无法行外科手术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20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镜诊治中心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胰管留置全覆膜金属支架的9例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行ERCP,术中见乳头呈鱼嘴样开口,插管后均可见胶冻状液体流出,造影见主胰管局部或弥漫扩张,分枝胰管呈囊状扩张,5例置入10 mm×80 mm、4例置入10 mm×60 mm全覆膜金属支架,2例术中同时置入胆道支架。术后患者腹痛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缓解,2例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无胰腺炎、胆管炎、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24个月,无腹痛和复发,无支架移位,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无新发糖尿病,1例随访至16个月时,支架堵塞,行胰管清理及支架更换。出院当天生活质量卡氏评分为(96.67±3.54)分,较术前的(82.78±3.63)分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和6个月生活质量卡氏评分为(94.82±3.87)和(91.33±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胰腺星状细胞的两种新分离方法?方法:通过酶消化-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静止态的人正常胰腺星状细胞的分离,分离获得的细胞在含10%FBS的DMEM/F12继续培养?通过组织块外植法获得激活态的人肿瘤相关胰腺星状细胞(CaPSCs),分离获得的细胞在含20%FBS的DMEM/F12继续培养?结果:通过方法改良,1 g人正常胰腺组织能够获得(0.5~5.0)×106个星状细胞,细胞活率约为90%?使用新的组织块外植法后,组织块不易掉落,细胞爬出时间显著缩短,约5~10 d即可获得CaPSCs?所有细胞贴壁良好,细胞倍增时间约为24 h?正常胰腺星状细胞(normal 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NPSCs)培养早期形态符合典型静止态星状细胞特征,细胞为多边形或圆形,内含丰富脂滴,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320 nm激发波长下的蓝绿色自发荧光?NPSCs培养晚期和CaPSCs呈多触角状,胞内无脂滴,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快于静止态细胞?激活态的细胞均表达α-SMA?Desmin?vimentin?GFAP等胰腺星状细胞特征性标记?结论:新的原代培养方法能够满足静止态和激活态两种状态胰腺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同时能够增加细胞得率?缩短分离培养时间,所获得细胞的活性和纯度符合进一步实验的要求,为胰腺星状细胞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