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14岁,半年前双眼睑出现少许肤色丘疹,随后逐渐扩展至颈部、躯干。双眼睑可见特征性串珠样半透明丘疹。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上部及毛囊周围可见均一红染物质沉积,PAS染色阳性。外周血DNA二代测序示,患者ECM1基因存在两个杂合突变位点:c.629T>C (p.Leu210Pro)与c.1441C>T(p.Arg481*)。诊断:类脂蛋白沉积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6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82例。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施治;对照组给予倍美力,安宫黄体酮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1.2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组治疗后血E2水平明显升高(P<0.05),FSH、LH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满意,是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是一种亚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病,以全身广泛性血管炎为特点,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及横纹肌非化脓性炎症.1有儿童期和40~60岁两个发病高峰,报道的儿童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 JDM)发病率为0.8~4.1/1 000 000.  相似文献   
4.
祛脂饮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有上升趋势,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在临床上对该病未有特效的治疗方法。自1998年以来,笔者自拟祛脂饮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设对照组加以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是脂肪肝的一种类型,在临床上仅表现为影像学的肝脏脂肪蓄积,而无肝功能损伤的表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脂肪肝已成为重要的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早期治疗对阻止疾病发展,预防脂肪性肝炎及肝硬化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化痰祛瘀法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长波紫外线(uVA)照射的人成纤维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0.01、0.1、0.5、1.0mmol/L白藜芦醇分别处理正常人成纤维细胞6、24、48、72h后,采用MTT法检测增殖活性。10J,cm:uvA照射细胞后立即加入0.01、0.1mmol/L白藜芦醇,继续培养6、24、48、72h,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EusA法检测上清液中白介素(IL)-1α、IL-1β、IL-6蛋白水平。结果0.5、1.0mmol/L白藜芦醇对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72h时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31.99%±8.29%和21.15%±5.76%。单独uvA照射后6h,细胞存活率为78.01%±12.74%,直至照射后72h细胞存活率(80.64%±36.12%)仍低于空白对照组(99.95%±12.23%);照射后6h,培养上清液中IL-1α、IL-1β、IL-6蛋白水平分别升高至(58.39±0.67)ng/L、(1294.37±92.51)pg/L、(197.81±6.37)ng/L,直至照射后72h,IL-1B、IL-6蛋白分泌量仍处于高水平(1236.76±56.49)pg/L、(215.65±3.78)n∥L。成纤维细胞经uVA照射加白藜芦醇后,与单独uvA照射组比较,0.01mmol/L白藜芦醇组在各观察点均使细胞存活率升高,作用72h时细胞存活率升高至91.93%±12.90%,并持续抑制细胞分泌的IL-1α蛋白至48h(43.89±3.60ng,L)、IL-1β蛋白至72h(1110.12±51.91pg/L)、IL-6蛋白至72h(201.94±4.71ng/L);而0.1mmol/L白藜芦醇组在各观察点对细胞存活率均无明显影响,仅持续抑制IL-6蛋白水平至24h(182.90±6.67ng/L)。结论0.01mml/L白藜芦醇对uVA照射损伤的成纤维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抑制uVA诱导的细胞因子IL-1α、IL-1β、IL-6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7.
血清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前S1蛋白与其他HBV检测指标的关系 ,并探讨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血清前S1蛋白检测 ,比较不同HBV指标组合模式中的前S1蛋白变化。结果 HBV高复制组 (HBeAg、HBVDNA、HBcAbIgM阳性各组 )中血清前S1蛋白阳性高 ,低复制组相对低。HBsAg、HBsAb阳性 (1 8)及HBsAg、HBsAb、HBeAb阳性 (7)和仅HBsAg阳性 (2 1 )患者中 ,其前S1蛋白均阴性。前S1蛋白阳性亦见于HBsAb阳性的大三阳 (3/ 1 2 )、HBsAb阳性的小三阳 (5 / 2 0 )、HBsAg、HBsAb、HBcAb阳性 (1 / 3)和仅HBsAb阳性 (1 / 4 39)及仅HBcAb阳性(1 / 3)患者中。结论 血清前S1蛋白不仅是一反映HBV复制状态和传染性的指标 ,而且还可能反映HBV颗粒状态和隐匿性HBV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处方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9月收治的30例中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分析30例患者中药处方中各类中药的合理使用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中药处方中以清热解毒药、补益药和利水渗湿药最为常用,常见的中药饮片有党参、白花蛇舌草、茯苓等药物;30例患者经中药治疗后2年生存率为86.67%,治疗总有效率为53.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治疗后生活能力BI指标评分为(72.06±8.53)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药处方以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为指导,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根据患者症候及病情给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补肾等疗法,从整体上改善患者机体免疫能力,抑制并杀死癌细胞生长,不良反应小,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法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为—种少见病^[1,2],我科收治1例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