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青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接受静脉注射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的动脉硬化性AIS患者90例,根据术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计算PLR和测定D-D的水平,分析二者与AIS青年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IS患者预后影响,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LR和D-D对AIS的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90例动脉硬化性AIS患者中73例预后良好,17例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心房颤动患病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PLR和D-D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0,t分别=5.18、9.48、3.53,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和D-D是AIS青年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OR分别=1.23、1.71,P均<0.05)。PLR和D-D诊断AIS青年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和0.84;采用PLR和D-D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21%、80.49%,均高于D-D、PLR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7.23、5.12、6.85、4.79,P均<0.05)。结论PLR和D-D可作为预测AIS青年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二者联合使用可以提高预测AIS青年患者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人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MMP-2蛋白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肝癌SMMC-7721细胞为研究模型,以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YFP-Mmp-2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YFP-Mmp-2一过性转染模型细胞过表达MMP-2-YFP,siRNA转染沉默模型细胞内源性MMP-2表达,设立空白对照、MMP-2沉默对照组、MMP-2沉默组、过表达MMP-2融合蛋白对照组、过表达MMP-2融合蛋白组,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侵袭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钙蛋白酶(calcium-activated neutral protease,Calpain)特异性抑制剂Calpeptin抑制Calpain活性,蛋白印记实验检测MMP-2、MMP-2-YFP、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人Mmp-2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YFP-Mmp-2。pEYFP-Mmp-2转染过表达MMP-2融合蛋白组细胞高表达MMP-2-YFP。与MMP-2沉默对照组相比,MMP-2沉默组内源性MMP-2表达明显下调(P=0.000),细胞12 h、24 h及48 h迁移率明显降低(P=0.000或P=0.001),48 h侵袭率明显降低(P=0.004),E-cadherin表达明显上调,N-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明显下调(P=0.000)。与过表达MMP-2融合蛋白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MP-2融合蛋白组12 h、24 h及48 h迁移率明显增强(P=0.015或P=0.001),48 h侵袭率明显升高(P=0.011),细胞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N-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明显上调(P=0.003或P=0.001)。Calpeptin预处理明显降低过表达MMP-2融合蛋白组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率(P=0.000),上调E-cadherin,下调N-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P=0.000)。结论:本实验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人Mmp-2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YFP-Mmp-2,成功表达MMP-2-YFP 融合蛋白;并发现MMP-2通过调节Calpain介导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侵袭及EMT。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选择及影响中转开腹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8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从症状发作到接受手术的时间进行分组,Ⅰ组93例患病时间在48 h内,Ⅱ组86例患病介于48~72 h之间,Ⅲ组66例患病超过72 h,Ⅳ组43例患者择期手术.结果 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Ⅲ组、Ⅳ组中转开腹率高于Ⅰ组,手术时间长于Ⅰ组(P<0.05),Ⅱ组及Ⅳ组中转开腹率低于Ⅲ组,手术时间短于Ⅲ组(P<0.05).体温≥38℃患者、有胆囊肿大、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15.0×109/L、胆囊壁厚度≥6 mm、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手术时机>48 h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中转开腹率(P<0.05).白细胞计数及手术时机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症状发作后48 h内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时机,影响中转开腹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为白细胞计数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术中输尿管完全断裂的处理方法,预防手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12年12月该院处理的5例因输尿管镜碎石引起的输尿管断裂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治疗结果。总结输尿管断裂原因、探讨预防输尿管断裂的方法。 结果 5例患者均转开放手术,采用输尿管端端吻合、输尿管膀胱壁瓣成形术、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等外科修补方式治疗输尿管断裂,所有患者手术成功,预后良好。 结论 输尿管断裂是输尿管镜技术的严重并发症。及时终止输尿管镜手术,转开放手术是处理输尿管断裂的重要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联合延续性护理对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研究组127例和对照组123例,分别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延续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质量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研究组SF-36量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住院期间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以提高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为术后出院患者提供更多的护理支持,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膀胱癌患者尿沉渣中miR-142-3p和miR-145-5p差异性表达,为临床寻找早期膀胱癌肿瘤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搜集51例未接受经尿道肿瘤切除术的早期膀胱癌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的清晨中后段尿液,从尿沉渣中提取RNA,采用miRNA特异性茎环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目标miRNA表达水平,分析两组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miR-142-3p和miR-145-5p及其组合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miRNA-142-3p在早期膀胱癌患者尿沉渣中显著升高(FC=3.93, P=0.0002,AUC=0.736)。组合测定miR-145-5p/miR-142-3p比值在膀胱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04, AUC=0.755)。结论测定尿沉渣中的miR-142-3p能有效发现早期膀胱癌,而检测miR-145-5p/miR-142-3p比值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背景:为优化羟基磷灰石的生物活性,前期实验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羟基磷灰石表面等离子喷涂制备了压电陶瓷涂层,但此种新型材料的细胞毒性还不明确。目的:评价羟基磷灰石/钛酸钡压电陶瓷涂层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将第3代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羟基磷灰石/钛酸钡压电陶瓷试件与羟基磷灰石试件上,接种5 d后,扫描电镜观察材料上细胞黏附情况。分别以羟基磷灰石/钛酸钡压电陶瓷试件浸提液、羟基磷灰石试件浸提液、含5%二甲基亚砜和体积分数15%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溶液、只含体积分数15%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第3代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1,3,5 d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毒性。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羟基磷灰石/钛酸钡压电陶瓷试件与羟基磷灰石试件表面增殖旺盛,达到复层生长,伪足与细胞之间连接很紧密,胞体丰富,表明两组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CCK-8细胞毒性实验显示,羟基磷灰石/钛酸钡压电陶瓷试件与羟基磷灰石试件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均在80%以上,毒性分级为1级,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几年关于鼠、兔等小型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较多,如何获得大型动物羊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报道还较少。目的:观察全骨髓培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对羊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取健康2月龄的阿勒泰大尾羊,麻醉后于髂后上棘穿刺抽取骨髓,分别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形态及贴壁情况,记录两组细胞首次传代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抗原表达,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VonKossa’s染色检测成骨诱导的分化潜能。结果与结论:两种分离方法均能得到较均一的梭形,三角形和多边形的BMSCs,胞核大胞浆丰富,CD44抗原表达阳性。全骨髓培养法较密度梯度离心法的细胞数量较多,传代时间略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培养至第14~21天,两组的VoKossa染色均阳性。其中首次传代全骨髓贴壁法的传代细胞较密度梯度离心法的细胞贴壁较快,活力较好。提示全骨髓培养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结合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方法。方法:选择4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中药辨证施治与WF电脑仿生肝病治疗仪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生化指标(TG、ALT、TB il)、B超表现。结果:43例患者B超检查示脂肪肝恢复正常率83.72%;主要生化指标(TG、ALT、TB il)恢复正常率85.18%;症状、体征恢复有效率90.58%。结论:中药内服结合电脑肝病治疗仪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