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严重腰椎不稳定型骨折的内固定修复方法未形成统一的观点.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严重腰椎不稳定型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1个健康成年志愿者,用CT图像和Mimics软件建立T12~L2椎体三维模型,模拟L1椎体爆裂性骨折,并分别模拟后路减压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前路减压钛网置入内固定和后路减压内固定+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置入内固定3种治疗方法.将模型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施加约束和载荷分别加载260 N压力和10 N?m转矩,模拟3种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椎体位移、应力传导情况,以及前后路固定器械的受力情况.结果与结论:从椎体位移分布情况来看,前后联合内固定方式下的位移要较其他两种内固定方式小.从应力分布情况来看,前后联合内固定方式更加符合载荷分布原则.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前后联合内固定方式优于其他两种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定制钢板治疗膝、踝关节周围骨折的方法和初期疗效.方法 对2011年3月至9月收治的13例膝、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男性;年龄19 ~ 64岁,平均39.8岁.骨折根据AO分型:B型1例,C型12例.骨折发生部位:股骨远端1例,胫骨近端6例,胫骨远端6例.入院后骨折部位均行三维CT扫描(层厚0.7mm),数据通过Mimics 10.01软件分析,再经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UG NX7.0制作个性化钢板,局部消肿后行有限切开微创定制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7~13个月,平均1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33周,平均12.8周.无发生骨折不愈合.膝、踝关节分别应用Neer、Baired-Jackson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达92.3%.结论 术前可以利用定制钢板很好地模拟术中情况,定制钢板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膝、躁关节周围骨折可以取得肯定的初步疗效.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离心力是一种促进因素.目的:探讨离心力是否能促进复合于聚羟基乙酸共聚物材料上的兔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方法:全骨髓法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贴壁法纯化,至细胞达80%融合时胰酶-EDTA消化传代,调整细胞浓度为1× 10~9 L~(-1).将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切割成5 mm×5 mm大小,预先浸泡入含血清培养基内24 h,然后将第3代骨髓基质细胞悬液按300 μL/块密度接种于支架材料表面,将复合物置入离心管底,细胞滴加面朝上,加入含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的成骨诱导培养基.设立2组:离心力刺激组每间隔12 h将离心培养管置于离心机上,按1 000 r/min离心30 min,相对离心力132 g;对照组培养管中细胞不作离心静态培养.通过光镜观察及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含量、组织钙含量,评估成骨细胞的分化水平.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第16天,离心力刺激组支架表面被多层细胞和矿化基质所覆盖,而对照组仅支架表层见一薄层细胞.与对照组比较,离心力刺激组培养后第2天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P < 0.05),第4天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P < 0.05).在整个培养期间对照组骨钙素质量浓度一直维持低水平,离心力刺激组第12,16天骨钙素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培养16 d后离心力刺激组的钙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离心力能促进接种于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兔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并形成矿化产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股骨滑车轴( trochleare line,TL)作为全膝置换股骨假体旋转对位标志的可靠性. 方法 对89例正常成人膝关节CT扫描,在横断面图像上定位外科经股骨上髁轴(surgical transepicondylar axis,STEA)、股骨后髁轴(posterior condylar line,PCL)和TL.测量TL相对于STEA旋转的角度(TSA)、TL相对于PCL旋转的角度(TPA)、PCL相对于STEA旋转的角度(PCA),比较它们相对STEA的可靠性. 结果 TSA为(6.77±3.12)°、TPA为(4.22±2.64)°、PCA为(2.95±1.77)°,三种角度2×2析因分析性别、左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秩和检验( HC=66.837,P<0.01)结果 提示三组角度总体分布不同.TSA的变异系数较小,但标准差较大(3.12°).结论 TL仅可作为股骨假体旋转对位的辅助性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钴胺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2组均肌肉注射甲钴胺500μg/d,治疗组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000AXalU/Q12h,连续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肌电图神经传导均明显改变。结论甲钴胺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点注册和面注册两种不同注册方式对胸椎骨折椎弓根钉导航置入的精确性、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导航技术对24例胸椎骨折行椎弓根钉(148枚)内固定,根据注册方式的不同分为“点注册组”和“面注册组”,分析导航记录图像与术后CT螺钉置入准确性,比较两组注册时间.结果 (1)注册时间:点注册组平均( 292±45)s,面注册组平均(245±32)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准确率:点注册组CT扫描显示椎弓根钉准确率为88.16%,面注册组为95.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匹配误差:点注册组(1.10±0.23) mm,面注册组(0.80±0.1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椎骨折椎弓根钉运用导航技术置入中,虽然点注册和面注册操作时间无差异,但面注册可提高术中定位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戴亚芬  徐南伟 《江苏医药》2012,38(20):2493-2494
退行性脊柱侧弯(DS)患者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随着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和老年人群数量快速增长,DS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DS是继发于腰椎间盘及腰椎骨关节退变的成人脊柱侧弯,其临床特点为广泛的椎间盘退变、小关节增生和黄韧带肥厚、脊柱失稳而发生侧弯.本病治疗的重点放在彻底减压、重建腰椎序列的稳定性方面[1].我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DS患者43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脱位合并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骨折的诊断、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及其近、远期疗效。【方法】自2002年8月至2007年3月共手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合并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骨折31例。手术入路包括前后联合入路(10例)和经前路(21例)两种方式。伤后距手术治疗的时间:两周内手术治疗者11例(经前后联合入路5例,经前路6例),两周后20例(经前后联合入路5例,经前路15例)。手术前、后均行X线平片、CT三维重建检查并通过X线平片随访。【结果】31例患者中满意复位22例,复位可9例。伤后两周内经前后联合入路或经前路手术治疗者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周后经前路复位较经前后联合入路其疗效更为满意(P<0.05)。【结论】①伤后两周内为其最佳手术时机。②两周内两种手术入路均可致满意复位。③两周后手术以前路复位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9.
改良矫形复位固定系统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设计一种改良的脊柱 椎弓根矫形复位固定系统(modified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MRFS),用于提高脊柱内固定的复位固定效果。方法:将MRFS与Dick、角度椎弓根螺钉(RF)、滑脱固定(SF)强力固定(AF)等内固定系统在10具新鲜尸体标本上进行生物力学对比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结果:胸腰椎骨折采用MRFS内固定,在脊柱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其他4种内固定系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应用52例脊柱骨折脱位, 均基本达到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CT检查手术前后椎管矢径,提示椎管获得有效减压(P<0.01)。平均随访25.5个月,复位良好。结论:MRFS具有良好的三维空间矫正力,既有达到解剖复位及坚强内固定的能力,又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分析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与传统手术疗效差异的比较,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的优势与不足.方法 自2006年12月~2007年12月行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11例12膝,男5例5膝,女6例7膝,年龄57~74岁;自2006年1月~2006年12月行传统TKA手术10例12膝,男4例5膝,女6例7膝;年龄56~78岁.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HSS评分;影像学评估:MFTA、LDFA、MPTA、STCA下肢力线;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经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传统TKA手术组与导航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HSS评分、MFTA、STCA下肢力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TKA手术,假体植入更准确,下肢力线更佳,并能减少出血量,早期疗效满意,但延长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