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226篇
预防医学   7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7篇
中国医学   13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丘脑梗死患者发病3个月时的认知功能损害,进一步探讨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event-based prospective memory,EBPM)和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ime-based prospective memory,TBPM)损害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7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丘脑梗死患者31例(丘脑梗死组),收集我院同期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与丘脑梗死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和中文剑桥前瞻性记忆测试量表对受试者进行测试。结果丘脑梗死组时间定向、注意与计算、延迟记忆、言语重复、三步命令和结构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丘脑梗死组TBPM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7±1.81)分vs (13.66±2.74)分,P0.01)]。而2组EBP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40±1.57)分vs (13.85±1.91)分,P0.05]。左侧丘脑梗死与右侧丘脑梗死患者TBPM、EBP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0±1.84)分vs (10.09±1.54)分,(14.57±1.73)分vs (13.74±1.94)分,P0.05]。结论丘脑梗死患者发病3个月时存在认知障碍,提示延时记忆和TBPM仍受到损害,EBPM却保持相对正常。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1例KLHL40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线状体肌病的病例。患儿女,生后即起病,以"气促、肌力、肌张力低"为主要表现,常规治疗后症状加重,体格检查示四肢肌力低、肌张力低,原始反射均未引出;血清肌酸激酶升高。患儿未行肌肉活检。采用全外显子组二代测序证实患儿存在KLHL40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包括c.932G>T(p.R311L)和c.1487T>A(p.M496K),并且分别来源于父母,其中c.932G>T(p.R311L)为已发现的突变位点,c.1487T>A(p.M496K)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线状体肌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肌肉疾病,肌纤维中发现线状体是特征性肌肉病理改变。病理及基因诊断是诊断线状体肌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3.
对2010年4月至2014年7月我院治疗的53例老年胸骨后甲状腺肿手术治疗的病患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所有病患术后恢复良好,术后3 年内随访,均未见复发。老年病人的胸骨后甲状腺肿往往比较复杂和困难,处理起来没有固定模式,只有结合各术式的特点,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手术医院的技术条件采取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4.
翟谨  徐俊  何萍  花盛浩  丰涛 《临床荟萃》2020,35(2):174-176
目的 探讨儿童Epstein Barr(EB)病毒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EB病毒合并MP感染的87例患儿为观察组,同期治疗的单纯MP感染的70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结果及临床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MP合并EB病毒感染以学龄前儿童居多,MP和EB病毒合并感染患儿的白细胞较单纯MP感染略升高,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有一过性升高;合并感染儿童的肺实质性病变程度更高,更易出现胸腔积液。合并感染的患儿临床特征表现为淋巴结易肿大,发热持续时间延长。结论 与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相比,儿童EB病毒合并MP感染的患儿临床表现更加严重,常累及多个器官。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来管理药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医院从药学管理中的流通环节,探讨了计算机技术从招标到药库管理到药房管理等工作中的各项技术应用;从药学管理的使用环节,探讨了计算机技术在药学信息监测分析服务中的应用;从药学管理方面,研究计算机技术如何在药品管理中进行监测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亚型的流行规律。方法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筛检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苏州地区42 208份来自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的RSV病毒抗原;随机抽取不同年份RSV流行季节的RSV阳性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鉴定亚型。结果 RSV流行呈季节性,当年11月至次年3月为高峰期,而当年5至9月为RSV检出低谷期;从2006年至2012年,不同年份间高峰期的RSV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09,P0.01)。在398份不同年份高峰期的RSV抗原阳性标本中,检出A亚型319份(80.15%),B亚型63份(15.83%),未检出16份(4.02%),不同年份高峰期之间RSV亚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数年份RSV流行以A亚型为主,在高峰期RSV检出率最低的2008—2009年A、B亚型同时流行,随后的2009—2010年以B亚型为主。结论苏州地区2006年至2012年,前四个流行季RSV检出率呈现周期性隔年增高趋势,之后两个流行季RSV感染呈持续高发趋势,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RSV以A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的血管造影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血管造影表现,探讨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例手术切除肿瘤后病理诊断为GIST的患者,回顾分析其血管造影征象,确定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性质。结果 肿瘤位于胃1例,空肠6例,回肠2例。良性6例,恶性3例。血管造影的主要征象分为两类:(1)肿瘤血管增粗,呈包绕状,走行清楚,染色均匀,多为良性。(2)肿瘤局部血管紊乱、粗细不均,染色不均匀,为恶性。结论 血管造影对于GIST的定位、定性有重要价值,可作为经一般检查后仍不能明确消化道出血病变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结直肠癌手术围手术期中应用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至2010年在我院收治的251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31例,采用术后联合使用抗生素方法;B组120例,采用术前30min内及术后单一使用抗生素方法。观察两组术后发热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有无、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水平、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等情况。结果术前使用抗生素及单一用药较术后联合用药者术后发热时间短,切口感染几率低(P<0.01),与术前白细胞(P=0.42)、术后白细胞(P=0.426)、术前中性粒细胞(P=0.53)、术后中性粒细胞(P=0.915)、术后首次排气(P=0.882)、术后首次排便(P=0.463)病理因素均无关,吻合口漏(P>0.05)、吻合口出血(P>0.05)、肠梗阻(P>0.05)、盆腹腔感染(P>0.05)等各类并发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使用抗生素及单一用药较联合用药经济,安全且减少了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MP流行株基因分型及其流行趋势变化。方法采集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住院MP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采用基于MP P1基因的巢式PCR及多重PCR方法进行MP基因亚型的监测,并分析其流行趋势。结果在313例标本中检出P1-I型304例(97.12%),P1-II型8例(2.56%),V2型变异株1例(0.32%),基因测序结果与巢式多重PCR结果相符合。结论巢式多重PCR方法能够直接有效地对MP进行P1基因分型,研究期间MP感染株以P1-I型为主,发现1例V2变异株。  相似文献   
10.
虽然预防痴呆和老年认知功能减退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优先事项,但目前还没有建立 统一的预防策略或将这些策略付诸实践的运行模式。本文对多领域痴呆预防的现有研究证据进行 综述,这些研究针对的是没有痴呆的人群,同时对多个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进行干预。基于这些研 究,我们推荐将精准风险降低策略实施到脑健康服务(brain health services,BHSs)中。使用医学数据 库(通过PubMed和SCOPUS检索MEDLINE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来选择符合以下标准的相关研究:非药 理学多领域干预(结合两个或多个干预领域),目标人群为非痴呆人群,主要结局包括测评结果提 示的认知功能下降或明确的认知障碍、痴呆症状。进一步的文献检索涵盖以下主题:在多领域预防 研究中评估潜在修饰物对认知功能干预效果的亚组分析,在多领域预防研究中用作替代结局指标的 痴呆风险评分,与脑病理标志物相关的痴呆风险评分,以及与痴呆相关的心血管风险评分。目前多 领域干预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在目标人群、干预的形式和强度、控制条件的选择和结局评价方面 也有较大的异质性,且多数研究都是在高收入国家进行的。临床研究中,干预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 有精确的预判方法,即成功识别最有可能受益的高危人群。目前有一项研究已经开发出降低痴呆风 险的可操作模式。目前尚无关于精准降低痴呆风险干预措施有效性的关键证据,但未来有希望获得。 今后需要更多的长期、多领域随机对照试验来填补当前的证据空白,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 家,以及整合痴呆预防与现有脑血管疾病预防措施的研究。精准降低风险措施作为预防痴呆中最可 能有效的办法,可以在BHSs中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