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是指视网膜色素上皮与神经上皮之间分离,是严重的致盲眼病,可导致眼球萎缩。在众多致肓因素中占第5位,尤其是14岁以下儿童,可分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裂孔性)、继发性视网膜脱离(非裂孔性)、  相似文献   
3.
夏世刚  彭辉灿 《眼科研究》2011,29(9):798-79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病理特征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是最直接的眼内新生血管形成因子之一。密蒙花是用于治疗眼部疾病的一种中药,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降低皮肤和小肠血管的通透性及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的荧光造影特征。方法对14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结果148例患者中,82例(55.4%)荧光造影下有早期改变,包括70例荧光渗漏,30例毛细血管扩张,30例充盈缺损。结论荧光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芳  彭辉灿  何湘珍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0(2):《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30卷2期-121-122.页-《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30卷2期-121-122.页
目的;观察水下透热电凝虹膜新生血管对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9例(9只眼)伴虹膜新生血管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前房内不下透热电凝虹膜新生血管。结果: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虹膜出血明显减少;1个月后复诊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失。7例视力有明显提高,2例视力无变化。结论:水下透热电凝虹膜新生血管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能提高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晶状体后囊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直接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因此研究后囊混浊的病因预防及减少或消除晶状体后囊混浊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对一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在后发性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为后发性白内障的预防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体外培养的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HRCE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从角膜移植术后新鲜人眼球提取的HRCECs。取生长良好的第3~4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为低糖对照组、高糖对照组、高糖+不同浓度GBE组,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HRCECs的增殖。吖啶橙(AO)/溴乙锭(EB)荧光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HRCECs的凋亡率,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染色后HRCECs凋亡形态学改变。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用12.5,25.0,50.0,100.0mg/L的GBE处理高糖环境下HRCECs,作用24,48,72h,高糖+不同浓度GBE组与高糖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糖+不同浓度GBE组之间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O/EB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显示:高糖+不同浓度GBE组与高糖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糖对照组显著高于低糖对照组(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活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晚期凋亡细胞,非凋亡的死亡细胞生物学形态改变的特征。结论:GBE促进高糖环境下HRCECs的增殖,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体外细胞培养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a-tion growth factor beta,TGF-β)、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HLEC)的增生作用,对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浑浊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首先进行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分成各5个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TGF-β、IL-1,设空白对照组,进行3H-TDR掺入实验,观察TGF-β、IL-1、bFGF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结果:TGF-β、IL-1、bFGF对在体外的HLEC增生均有促进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增强(P<0.05)。结论:TGF-β、IL-1、bFGF在白内障术后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手术后浅前房发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分析小梁切除术手术患者182例308眼发生浅前房的比率及处理方法。结果: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38例42眼(13.6%),其中引流过畅21眼、脉络膜脱离17眼,结膜瓣渗漏2眼,恶性青光眼2眼,33眼行保守治疗(78.6%),7眼行前房重建术,1眼行结膜瓣修复,1眼行晶状体摘除术及玻璃体抽吸术。结论: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其最常见原因为脉络膜脱离及房水引流过畅,大多数浅前房通过非手术治疗,在前房重建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C3F8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C3F8在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22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复位术,术中应用C3F8。结果 术后随访2 ̄6月,20只眼视网膜复位,2例3个月内复发,17只眼视力较术前提高,结论 C3F8应用于视网膜脱离手术,有利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复位率,并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