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患者女性,13岁。因左下肢不自主抽搐2年余,数天前全身抽搐1次伴意识障碍入院。脑电图检查提示正常。头颅MRI示:右侧额颞部颅骨内板下方与脑皮层之间可见不规则异常信号影(约5.5 cm×1.2 cm),T1WI呈低信号(图1),T2WI及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像上呈高信号(图2、3),呈膨胀性生长,邻近脑组织受压内移,未见明显水肿,脑沟增宽,右侧额骨内板变薄;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的小环形、结节状强化(图4~6)。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评估肿瘤所在区域的引流淋巴结时,CT、MRI等常用影像技术仅依靠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和分组等非特异性诊断标准,而不能提供有关淋巴结内部结构的重要信息,所以诊断准确性较低。使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adolinium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 Gd-DTPA),尤其是Gd-DTPA类鳌合物等淋巴靶向的对比剂,有望改善这种不利的局面。 目的:制备Gd3+标记的二乙三胺五乙酸-白蛋白——钆喷替酸葡甲胺-白蛋白(Gd-DTPA-HSA),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其淋巴结靶向强化效果,并探讨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12/2009-04 在南方医院影像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首先将Gd2O3与0.1 mol/L HCl反应10 min,制得GdCl3。然后将DTPA环酐、人血清白蛋白溶液以摩尔比分别为200︰1,100︰1的比例混合,各分为4等份,在pH值分别为5.0,6.0,7.0,8.0、室温下反应30 min。最后加入GdCl3,络合反应在1 min内完成。将Gd-DTPA-HSA冻干成粉末并配制成0.50 mmol Gd/L的Gd-DTPA-HSA溶液备用。 方法:健康新西兰兔6只,平扫后在双侧后脚掌趾蹼间隙各注射0.2 mL含Gd 0.50 mmol/L的Gd-DTPA-HSA溶液,于给药后30 min,1 h,3 h 进行3次MRI扫描。测量增强前后腘窝淋巴结的信号强度并计算其强化率。 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反应条件下每个白蛋白分子上所结合的Gd3+离子数量,计算不同反应条件DTPA-HSA的偶联效率。②Gd-DTPA-HSA淋巴结靶向强化效果及其动态变化过程。 结果:①在DTPA-HSA 摩尔比相同的条件下,每分子DTPA-HSA结合的Gd3+数目和DTPA-HSA的偶联效率随着反应体系pH值的增高而增加。②在反应体系pH值一定的条件下,DTPA-HSA摩尔比为200︰1时每分子DTPA-HSA结合的Gd3+数目大于DTPA-HSA摩尔比为100︰1时的二者结合的数目,但前者的DTPA-HSA偶联效率低于后者。③经趾蹼间隙给药后,小腿淋巴管和腘窝淋巴结明显、均匀的强化。 结论:pH=8.0的0.1 mol/L NaHCO3反应缓冲体系有利于人血清白蛋白与DTPA的偶联反应。Gd-DTPA-HSA是一种有效的淋巴结特异性对比剂,能够靶向强化淋巴结。 关键词:白蛋白,钆;二乙三胺五乙酸;对比剂;淋巴结;磁共振成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瘤的MRI影像特征及其与病理间的关系,提高对骨瘤MRI特征的认识。资料与方法14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瘤,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着重分析其MRI强化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骨瘤多呈类圆形,边缘清晰,无软组织肿块和骨膜反应;(2)9例骨瘤T1WI、T2WI均呈低信号,Gd-DTPA增强扫描轻度强化6例,无强化3例,病理上9例均为成熟骨板和纤维组织,其中6例有大量骨母细胞,包括1例位于大腿根部肌间隙内的骨外骨瘤,呈轻度强化,病理上含有成熟的哈氏系统;(3)5例呈均匀或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强化4例,明显强化1例,病理上除成熟骨板和纤维组织外,均有多少不一的骨髓成分,明显强化的1例含有较多的扩张毛细血管。结论对于典型骨瘤病例,MRI具特征性表现;对于增强扫描强化较明显的病例,尚需依赖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5.
背景:在评估肿瘤所在区域的引流淋巴结时,CT、MRI等常用影像技术仅依靠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和分组等非特异性诊断标准,而不能提供有关淋巴结内部结构的重要信息,所以诊断准确性较低.使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adolinium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 Gd-DTPA),尤其是Gd-DTPA类鳌合物等淋巴靶向的对比剂,有望改善这种不利的局面.目的:制备Gd~(3+)标记的二乙三胺五乙酸一白蛋白--钆喷替酸葡甲胺一白蛋白(Gd-DTPA-HSA),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其淋巴结靶向强化效果,并探讨其潜在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12/2009-04在南方医院影像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首先将Gd_2O_3与0.1 mol/L HCI反应10 min,制得GdCl_3.然后将DTPA环酐、人血清白蛋白溶液以摩尔比分别为200:1,100:1的比例混合,各分为4等份,在pH值分别为5.0,6.0,7.0,8.0、室温下反应30 min.最后加入GdCl3,络合反应在1 min内完成.将Gd-DTPA-HSA冻干成粉末并配制成0.50 mmol Gd/L的Gd-DTPA-HSA溶液备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兔6只,平扫后在双侧后脚掌趾蹼间隙各注射0.2 mL含Gd 0.50 mmol/L的Gd-DTPA-HSA溶液,于给药后30 min,1 h,3 h进行3次MRI扫描.测量增强前后胭窝淋巴结的信号强度并计算其强化率.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反应条件下每个白蛋白分子上所结合的Gd3+离子数量,计算不同反应条件DTPA-HSA的偶联效率.②Gd-DTPA-HSA淋巴结靶向强化效果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结果:①在DTPA-HSA摩尔比相同的条件下,每分子DTPA-HSA结合的Gd~(3+)数目和DTPA-HSA的偶联效率随着反应体系pH值的增高而增加.②在反应体系pH值一定的条件下,DTPA-HSA摩尔比为200:1时每分子DTPA-HSA结合的Gd~(3+)数目大于DTPA-HSA摩尔比为100:1时的二者结合的数目,但前者的DTPA-HSA偶联效率低于后者.③经趾蹼间隙给药后,小腿淋巴管和胭窝淋巴结明显、均匀的强化.结论:pH=8.0的0.1 mol/L NaHCO_3反应缓冲体系有利于人血清白蛋白与DTPA的偶联反应.Gd-DTPA-HSA是一种有效的淋巴结特异性对比剂,能够靶向强化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彭旭红 《大家健康》2016,(11):49-50
目的:探究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的临床诊断中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产科接受诊治的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超声检查,同时对患者出现晚期产科性出血原因做相关分析。结果:94例患者中11例患者是由于中央性前置胎盘导致的出血,27例患者是由于部分性前置胎盘导致的出血,30例患者是由于边缘性前置胎盘导致的出血,9例患者是由于胎盘早剥引起的出血,另外12例患者是由于清醒的胎盘早剥导致的出血,其结合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性为95.7%(90/94)。结论:在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的临床诊断中结合超声检查能够明确患者的出血原因,其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孕中晚期"胎儿胆囊未见"诊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前行超声检查的孕中、晚期胆囊未见的所有病例.每例胎儿由两名超声医师行系统超声检查两次.结果 42例胎儿胆囊未见病例中,10例合并其它畸形(其中9例合并严重复杂畸形而终止妊娠),32例为单纯性胆囊未见.这32例单纯性胆囊未见病例均未出现染色体异常或胆道闭锁等畸形,产前复查及产后随访均正常.结论胎儿产前超声诊断胆囊未见合并其它严重畸形时,应怀疑非整倍体畸形,如为单纯性胆囊未见则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早期诊断尽早处理头位难产,减少产妇及新生儿损伤。方法:将136例头盆评分6~7分产妇随机分两组,A组68例用产程图及头位分娩评分法联合监测产程进展,当产程出现延长趋势时即开始处理;B组68例常规观察产程、处理异常产程。结果:A组及B组出现产程延长分别为13例(19.12%)和35例(5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量A组223±12,B组364±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3.24%、2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位难产的诊断不好把握,用产程图及头位分娩评分法联合监测,可及早发现难产,及时处理难产,减少母儿损伤。  相似文献   
9.
肝结核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肝结核的CT表现.结果:肝结核分为以下四种亚型:①肝浆膜型1例,为肝包膜增厚及胞膜下多发低密度病灶.②肝实质型5例,其中又分为粟粒型1例、结节型3例、肝囊肿型1例.粟粒型表现为肝弥漫肿大、密度减低并伴有多发粟粒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结节型表现为肝内局灶性低密度区,增强扫描部分有周边性强化,有1例表现为肝内结节状混杂密度灶,特点为病灶中心密度高,周围密度低,增强扫描有轻至中度的环形强化;肝囊肿型表现为肝内单纯囊肿样改变.③混合型1例,同时具有肝浆膜型和结节型(肝实质型)的表现.④结核性胆管炎1例,仅表现胆管内积气、胆管扩张,沿胆管壁走行的钙化、管型结石均未见.结论:粟粒型肝结核、肝囊肿型肝结核及早期结核性胆管炎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除非有结核病史或活检证实,CT诊断价值有限.结节型肝结核和晚期结核性胆管炎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肝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不典型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CT、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不典型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CT和MRI资料. 结果神经鞘瘤18例、神经纤维瘤12例.少见部位、肿瘤巨大、完全囊变、厚壁囊变、瘤周明显水肿及多发小结节影融合为其主要不典型表现.30例中有20例患者术前误诊(66.7%). 结论不典型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定性诊断较困难,加强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MRI在定性诊断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