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贴近实战化训练模式的连续推拉动作(PPM)离心机训练方法。方法调研提炼飞行训练中典型的PPM载荷参数,编制离心机模拟连续PPM曲线。16名战斗机飞行员作为志愿者,A组6名,采用-1Gz/3s→+6Gz/10s→2Gz/10s→0Gz/3s→+4.5Gz/10s→2Gz/10s→0.5Gz/3s→+5 Gz/10s连续PPM曲线,B组10名,采用-1Gz/3s→+6Gz/10s→2Gz/10s→0Gz/3s→+4.5Gz/10s→2Gz/10s→-1Gz/3s→+7Gz/5s连续PPM曲线(根据A组建议对曲线进行了改进),进行了HP动作对抗连续PPM离心机训练。志愿者在相对-Gz(小于+1Gz)暴露时采用HP动作的呼吸方式,在向+Gz转换时开始做较用力的HP动作,记录分析+Gz耐力、心率(H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A组6名志愿者均完成了连续PPM离心机训练,对PPM曲线提出了改进建议。B组9名志愿者采用改进的连续PPM曲线完成离心机训练。两组在相对-Gz时的HR均显著高于安静状态(P<0.05),连续PPM暴露时的HR变化趋势说明心血管调节有持续效应,其适应负荷有滞后。结论建立了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连续PPM离心机训练方法,模拟连续PPM曲线中不同水平-Gz与+Gz交替作用的模式更能体现实战化训练中长时间反复空战的特点,将应用于后续飞行员离心机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分析适用于飞行教官的FT动作的抗荷效果.方法 FT动作以腹部、腿部肌肉持续用力为主,呼吸不用力.7名受试者在力量训练前和力量训练后分别进行了4组离心机试验:FT组采用FT动作,载荷峰值时发出指令;HP组采用HP动作;FT+KH-X组采用FT动作与KH-X抗荷服,在载荷峰值时发出指令;HP+KH-X组采用HP动作与KH-X抗荷服.记录分析G耐量(G值×时间之和)、心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力量训练前的G耐量,HP组显著高于FT组、HP+KH-X组显著高于FT+KH-X组(P<0.05);力量训练后的G耐量,HP+KH-X组显著高于FT+KH-X组(P<0.05);训练后FT组、HP组、FT+KH-X组、和HP+KH-X组的G耐量分别增加了60.8%、34.6%、50.5%、51.7%.力量训练前HP组的平均心率与最大心率均显著高于FT组(P<0.05),HP+KH-X组的最大心率显著高于FT+KH-X组(P<0.05);力量训练后,FT组与HP组、FT+KH-X组与HP+KH-X组之间的平均心率与最大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力量训练后,只有HP组的平均心率与最大心率显著低于训练前(P<0.01、P<0.05).结论 适用于飞行教官的FT动作具有良好的抗荷效果,对飞行教官安全有效的指导带教,提高自身抗荷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魔鬼周”极限训练对武警特战队员身体状况的影响,以便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提高体能训练效果。方法 选取90例来自武警某部参加2017年第三季度“魔鬼周” 极限训练的特战队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魔鬼周”的第1天及第7天进行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四项指标的检测,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尿素(UREA)、肌酐(CREA)、尿酸(UA)、血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胆固醇(HDL-C)、低密度胆固醇(LDL-C)。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训练后血清ALT、AST、UREA、CREA、UA、Glu、TG较训练前明显升高(P<0.05),UREA、TC、LDL-C低于训练前(P<0.05),T-Bil、D-Bil、IBIL、HDL-C训练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魔鬼周”极限训练对武警特战队员的生理功能可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其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下川芎嗪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氯化钴(CoCl2)创造缺氧微环境,设常氧组、缺氧组及缺氧加药物组,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川芎嗪作用HepG2细胞48h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常氧环境下突变型p53蛋白呈弱阳性表达,缺氧诱导48小时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t=283.42,P<0.05),缺氧环境下川芎嗪能抑制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t=407.63,P<0.05)。结论缺氧环境下川芎嗪能抑制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呼吸肌和双下肢肌肉力量,使用经验公式估算+Gz耐力,对比分析男、女飞行学员之间的抗荷耐力差异,探讨使用抗缺氧能力检测仪进行抗荷耐力地面测试的方法. 方法 检测了32名女飞行学员和30名男飞行学员的心-眼距、最大呼气压力、最大吸气压力、双下肢蹬力,以及平静时和做HP、PHP动作时的收缩压;估算了受试者使用抗荷装备做抗荷动作时的+Gz耐力. 结果 男飞行学员的心-眼距、最大呼气压力、最大吸气压力和双下肢蹬力均显著大于女飞行学员(t=4.852~6.762,P<0.01).男飞行学员做PHP动作时的+Gz耐力大于女飞行学员(t=2.226,P=0.034),但男、女飞行学员做HP动作时的G耐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 结论 ①女飞行学员的呼吸肌和双下肢肌肉力量素质不如男飞行学员.②与男飞行学员相比,女飞行学员心-眼距小,做HP抗荷动作时的收缩压低,这可能是男、女飞行学员穿抗荷服、做HP抗荷动作时G耐力相差不显著的主要原因.女飞行学员呼吸肌力量小,不适应抗荷正压呼吸,因此在使用抗荷正压呼吸并做PHP动作的耐力比男飞行学员低.③做抗荷动作时血压的测量方法有待继续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测量成功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某新型显示头盔的过载稳定性,为该型产品研制和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6名男性志愿者参加稳定性静加载试验,用三维空间坐标测量仪测量头盔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同时由志愿者主诉显示信息的变化情况。6人中的5人完成了载人离心机试验,采用Sigma Scan Pro软件对高清录像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头盔位移,并根据志愿者的主诉量化分析显示信息的丢失情况。结果静加载试验中,志愿者可看到全部显示信息,头盔最大位移11.0 mm。载人离心机试验时,+3.0 Gz 10 s暴露和暴露结束后,志愿者均能看到全部显示信息;+5.0 Gz 10 s和+7.0 Gz 10 s暴露时分别有2名及3名志愿者出现视力变化,部分显示信息丢失。结论该型显示头盔具有较好的过载稳定性,抗荷耐力合格的志愿者在试验载荷内能看到全部显示信息。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防治工作重点已从疾病的治疗转为预防,但就目前我国的基层疾病预防工作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疾控部门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群众对疾病控制认知不足、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弱、医疗应急体制不够健全、疾控监督力度不足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可提高基层疾病预防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发利用高性能载人离心机的功能,进行推拉效应(PPE)模拟方法的研究。方法推拉动作(PPM)加速度曲线的参数设为:Gmin为-1Gz持续5s,Gmax范围为从+2.5Gz持续10s开始按0.25Gz的幅度递增,对编制的模拟PPM加速度曲线进行试运行后,以12名战斗机飞行员和6名志愿者为受试者,分别测定了在预先有和无-1Gz5s作用情况下受试者的基础+Gz耐力。结果 -1Gz的产生会附带产生+1Gx和+0.5Gy,能够为人体所耐受。预先暴露于-1Gz5s后所有受试者的基础+Gz耐力均显著下降,志愿者组平均下降(0.87±0.13)G(P0.01),飞行员组平均下降(0.95±0.25)G(P0.01)。1名志愿者和1名飞行员受试者在PPM暴露的"拉"阶段发生加速度导致的意识丧失(G-LOC)结论在高性能载人离心机上初步建立推拉效应模拟方法,为后续的推拉效应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综述战斗机高+Gz环境导致飞行员颈部损伤的致伤原因、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探讨采取综合性措施提升预防效果的发展前景.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与综述.资料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综述50篇.资料综合高性能战斗机的高+Gz值、高+Gz增长率特性给飞行员颈部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近20多年来,众多学者针对高+Gz环境导致飞行员颈部损伤的机制和致伤原因进行了研究.在致伤阈值、头戴装备负荷、被动带飞、不良飞行姿态和反复暴露于高+Gz环境等致伤因素方面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提出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加强颈部肌肉力量训练,研制防护装备及改善装备人机适配性,建立常规化的健康检查、康复训练、功能评价机制等.结论 战斗机飞行员在飞行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高+Gz环境的威胁,在当前单一预防措施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积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并加强其预防效果的研究,对增强飞行员的飞行适应能力,提高飞行员健康水平将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为高+Gz环境导致腰部损伤的预防工作提供借鉴经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reasons, mechanism of fighter aircraft high +Gz induced pilot's neck injuries and prevention methods, and to expect the integrative methods for enhancing prevention effects.Literature resource and selection Professional references which were published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cited.Literature quotation Fifty published papers and reviews were referred.Literature synthesis The characters of modern high-performance fighter aircraft which was described as high +Gz and the rapid onset rate acceleration induced serious harm to pilot's neck.Since more than 20 years, many researches on mechanism and the reasons of inducing neck injuries had conducted by scholars.They indicated the consensus in the factors of inducing neck injuries, including +Gz threshold, the load on pilot's head, passive effect on back seat, unsuitable head posture in flight and frequent exposure in high +Gz.The preventions were primarily focused on leaning upon cervical spine function evaluation and neck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developing protective equipment and improving man-machine adaptability of equipment.Conclusions In fighter pilot's career, it is unavoidable that he will be threatened by high +Gz environment.At present, it is important to adopt integrative preventions and emphasize effective research for increasing pilot's capability for adapting high + Gz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ng himself.Also such experience will be useful in preventing pilot's waist injuries induced by high +Gz.  相似文献   
10.
烧伤休克期有关补液公式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第三军医大学烧伤休克期补液公式(简称三医大公式)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防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5-2007年笔者单位收治的热力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伤后8 h内入院且无特殊疾患)共71例,分为成人组(46例)、小儿组(25例).患者入院后即按照三医大公式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同时监测尿量、心率、血压等指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补液速度.记录并统计2组患者补液量、实际补液系数、尿量. 结果 71例患者均平稳度过休克期,未发生明显的因液体复苏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成人组伤后第1、2个24 h及小儿组伤后第2个24 h的实际补液量超过各自计划补液量的16%~38%.成人组第1、2个24 h的实际补液系数大于公式所要求的补液系数.2组患者第1个24 h尿量为1.1~1.2 mL·kg-1·h-1左右;第2个24 h成人组为(1.2±0.4)mL·kg-1·h-1,小儿组为(1.7±0.5)mL·kg-1·h-1. 结论 三医大公式是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治疗的较好选择,在应用此公式时须强调进行个性化液体复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