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同仁医院40~65岁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药物预防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内分泌科2020年的40~65岁T2DM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 根据是否伴有ASCVD病史分为无ASCVD病史组和伴ASCVD病史组, 分析其ASCVD预防用药及相关指标控制情况。结果: 共纳入254例患者, 其中无ASCVD病史组141例(55.5%), 伴ASCVD病史组113例(44.5%)。入院时血糖、血脂、血压均达标患者18例(7.1%); 出院时, 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的总体应用率均较入院前明显提高(P<0.05), 与无ASCVD病史患者相比, 伴ASCVD病史患者应用他汀类、抗血小板药、GLP-1受体激动剂的应用率均显著偏高(P<0.05), 而SGLT-2抑制剂的应用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该院40~65岁T2DM住院患者的ASCVD预防用药整体应用率较低, 与指南推荐存在一定差距, 且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达标情况较差, 提示临床应加强关注, 尤其是ASCVD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2.
3.
突发性耳聋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现临床多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已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对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旨在为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5.
以变应性鼻炎(AR)和支气管哮喘(BA)为主的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之间的相关性问题一直以来是全球研究的热点,虽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问题早有学者提出,但直到近年来,“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观点才被广泛认可。大量的研究显示,AR和BA常共存于同一患者,AR已成为BA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本文从流行病学、联系机制及治疗等方面对两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对慢性鼻炎患者多因素分层研究,分析其下气道炎症特征和程度以及鼻、下气道、炎症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探讨慢性鼻炎患者下气道炎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的639例慢性鼻炎患者经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Y),其中377例为svr阳性患者,262例为SPY阴性患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鼻分泌物涂片、鼻灌洗嗜酸细胞(EOS)计数、鼻激发,诱导痰EOS计数及血EOS等炎症相关生物指标。采用分层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鼻炎患者下气道炎症阳性率为49.30%(315/639)。SPY阳性患者下气道炎症阳性率为60.48%(228/377),SPY阴性患者下气道炎症阳性率33.20%(87/262),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灌洗EOS计数升高患者下气道炎症阳性率为70.81%(211/298),鼻灌洗EOS计数正常患者下气道炎症阳性率为30.50%(104/34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下气道炎症阳性率与性别、是否吸烟、血EOS及鼻激发结果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PY阳性和鼻灌洗EOS计数升高是慢性鼻炎患者增加下气道炎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加脾切除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所导致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近端胃切除加脾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随访期间血细胞、肝功能、凝血、免疫功能的变化,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再出血率等。结果手术后患者体重、凝血时间、免疫蛋白、补体C3等变化不明显,手术后白细胞、血小板升高明显,随访期间均持久稳定。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死亡率4.35%;再出血率2.17%。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及所导致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行近端胃切除加脾切除术对改善肝功能、纠正脾功能亢进、减少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于1983年首次被发现,是由于细胞膜内吞形成内体,内体限制膜发生多处凹陷,向内出芽形成微囊泡,从而形成的具有动态亚细胞结构的多囊泡体。大多数类型的细胞均可分泌外泌体。构成外泌体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核酸和脂质。外泌体有多种分泌途径,对细胞间通信、疾病的传播及组织修复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外泌体与受体细胞的结合方式多种多样,外泌体可以将膜蛋白或其内容物转移至受体细胞,也可以直接与受体细胞膜融合;此外,外泌体上的跨膜蛋白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受体细胞膜表面的信号分子。外泌体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免疫应答反应中,外泌体可以通过介导促炎症反应来促进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还可以抑制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促进癌症的侵袭和转移,加快癌症部位的血管生成,有助于肿瘤微环境中的上皮间充质转化,并且增强肿瘤的耐药性。外泌体通过与受体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方式,传递各种生物学信息,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本文分别就外泌体的产生机制、分离与鉴定、其对机体免疫过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