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经治的562例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351例患者采用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ERAS组),主要措施包括术前宣教、饮食与液体管理、多模式镇痛及术后早期活动等;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11例患者采用传统围术期处理方案(对照组);按腹腔镜经腹腹膜外修补术(TAPP)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两种手术方式分层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术后急、慢性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ERAS组患者T A P P及T E P术后恢复正常进食时间[(5.65±2.80)、(5.89±3.82)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0.31±8.20)、(10.21±7.67)h]、术后住院时间[(2.58±1.73)、(2.12±0.80)d]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接受TAPP患者中ERAS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比较两种术式术后第1天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术后3个月腹股沟疼痛调查表(IPQ)评分、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管理中应用ERAS理念,可促进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RCC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4例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ERCC1基因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 ER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因素无关,而与性别有关。ERCC1高表达病例3年生存率33.3%(8/24),ERCC1低表达病例3年生存率60.0%(12/20),ERCC1低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更高,但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结论 ERCC1与胃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提示ERCC1与肿瘤的不良生物学行为无关。ERCC1基因在胃癌中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糖尿病患者全球逾1.7亿,其中2型糖尿病占90%左右.到2030年患病人数将翻一番,新增患者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重要原因是其血糖控制不佳所致的各种并发症,而目前用于控制血糖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等,由于它们自身的缺陷、不良反应、费用及需要终生维持等原因,以致患者的依从性差,很难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近年来,国外通过分析肥胖症手术效果,发现肥胖症患者接受胃旁路术(gastric bypass, GBP)后,不仅体重显著下降,而且其并发的2型糖尿病得到意想不到的治愈或改善[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纳米碳混悬液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颈部淋巴清扫的引导作用和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价值?方法:对同时实施甲状腺全切除及患侧颈部淋巴清扫的12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随机分为2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60例在术中甲状腺注射纳米碳混悬液(纳米碳组),60例行常规手术(对照组)?分别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甲状旁腺移植病例数?cN0和cN1的清扫淋巴结总数和直径<5 mm淋巴结数量及转移率?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清钙浓度及术后出现低钙血症病例数?结果:纳米碳混悬液组手术时间长(P=0.002),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无明显差异(P > 0.05);纳米碳混悬液组清扫淋巴结较对照组多(P=0.000 1)?在cN0病例中纳米碳混悬液使得淋巴结清扫总数和直径<5 mm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0 1),但在cN1病例中两组淋巴结总数无明显差异(P=0.086),但有助提高直径<5 mm淋巴结的检出数(P=0.000 1)?对照组术后低钙血症多于纳米碳组(P=0.001)?结论:纳米碳混悬液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cN0病例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数,尤其是直径<5 mm淋巴结的检出数,同时对甲状旁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在胆囊三角粘连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胆囊三角粘连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效果。结果顺利完成LC 37例,手术时间30~175 min,平均手术时间(65±8)min,中转开腹2例。39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0±0.5)d。36例获得随访9~25个月,无近期并发症。结论LC对胆囊三角粘连的病例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由于炎症反复发作,胆囊壁不断纤维化、增厚、变硬,体积缩小,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其经腹腔镜下切除难度大。为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行LC的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37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经治的562例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351例患者采用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ERAS组),主要措施包括术前宣教、饮食与液体管理、多模式镇痛及术后早期活动等;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11例患者采用传统围术期处理方案(对照组);按腹腔镜经腹腹膜外修补术(TAPP)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两种手术方式分层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术后急、慢性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ERAS组患者T A P P及T E P术后恢复正常进食时间[(5.65±2.80)、(5.89±3.82)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0.31±8.20)、(10.21±7.67)h]、术后住院时间[(2.58±1.73)、(2.12±0.80)d]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接受TAPP患者中ERAS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比较两种术式术后第1天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术后3个月腹股沟疼痛调查表(IPQ)评分、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管理中应用ERAS理念,可促进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张翼  李惠  陈劼  张士虎 《中外医疗》2014,(25):15-17
目的探讨BRAF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病变中的突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提取石蜡肿瘤组织中DNA,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30例甲状腺不典型乳头状腺瘤石蜡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结果 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6例发现BRAF基因15外显子第600位密码子A/T杂合(V600E),突变率为66.7%(16/24)。而30例甲状腺不典型腺瘤中未发现V600E病理性突变(0/30)。结论 BRAF V600E位点突变仅见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以用于帮助临床甲状腺乳头状增生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育龄女性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中子宫圆韧带的理想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为15例育龄女性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keyhole法保留子宫圆韧带。结果: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56.67±10.98)min,术后平均住院(2.4±1.3)d;术后随访3~32个月,均无复发、慢性疼痛、术区血清肿及大阴唇水肿;3例已成功受孕。结论:TAPP术中采用Keyhole法保留子宫圆韧带,尽管手术时间延长,但符合人体正常解剖结构,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子宫圆韧带的生理功能,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对生育无影响,对于育龄女性腹股沟疝患者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张士虎  苗毅 《胰腺病学》2006,6(6):373-374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糖尿病患全球逾1.7亿,其中2型糖尿病占90%左右。到2030年患病人数将翻一番,新增患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致残和早亡的重要原因是其血糖控制不佳所致的各种并发症,而目前用于控制血糖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饮食、运动、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等,由于它们自身的缺陷、不良反应、费用及需要终生维持等原因,以致患的依从性差,很难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近年来,国外通过分析肥胖症手术效果,发现肥胖症患接受胃旁路术(gastricbypass,GBP)后,不仅体重显下降,而且其并发的2型糖尿病得到意想不到的治愈或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