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9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筛选胃癌血浆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RNA,分析其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及与胃癌患者的疾病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病理确诊为胃癌的住院患者与消化内科及体检中心的无癌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液样本,离心后试剂盒抽提血浆外泌体及其RNA,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鉴定标志蛋白及纳米粒径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 NTA)对血浆外泌体进行鉴定,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鉴定与胃癌发病相关的miRNA。结果共纳入胃癌患者80例和健康对照80名。成功对2例血浆外泌体(GC1和NC1)进行鉴定以证实其相关特性。在初始筛选阶段,对12例胃癌和12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外泌体RNA进行qRT-PCR验证并依据其各自的2~(-△Ct)值,分析受试者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胃癌的血浆外泌体miR-452-5p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2),miR-452-5p的AUC值为0.798(95%CI:0.552~0.883)。而后纳入新的68对样本对筛选结果进一步验证,miR-452-5p的表达趋势与初始筛选一致,且诊断AUC值为0.733(95%CI:0.647~0.818)。分析已验证的miR-452-5p表达水平与胃癌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外泌miR-452-5p可能为检测胃癌的新型潜在生物标志物,然而其对疾病的病理特性的影响仍需更大样本量的实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胃黏膜上皮的内镜下钳夹活检术病理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差异广泛存在,该差异包含病理升级和病理降级,尤其是病理升级对临床诊治、患者预后均有重要影响。本文对胃黏膜活检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对临床治疗、预后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胃溃疡内镜随访价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重新讨探胃溃疡内镜随访的价值。方法病例来源为我科2002年10月至2005年11月胃镜检查病人,其中胃溃疡1699例,459例有胃镜随访记录。459例中良性溃疡363例,性质待定溃疡96例。我们对其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459例溃疡共随访593次,平均1.3次/人。经平均9个多月的随访,共发现14例(3.05%)胃癌,其中9例来源于良性溃疡,5例来源于性质待定溃疡,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在随访中也发现38例(8.27%)在经2月以上的正规治疗后溃疡未愈或复发,其中8例判为性质待定溃疡,而8例中6例第1次胃镜诊为良性溃疡。溃疡未愈或复发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未根除有关。结论我国为胃癌高发区,良性溃疡及性质待定溃疡均有必要进行内镜随访。  相似文献   
4.
Not Abstract. [Chinese FullText URL http://zhgz.chinajournal.net.cn].  相似文献   
5.
在医务处医疗管理工作中,探索、总结出一套"项目管理"模式,即将31项基础管理项目按其性质分配到医务处"项目负责人",每个科室设立"项目管理员";由"项目负责人"牵头对所负责的项目组织学习、培训、督查、考核和反馈;在此基础上,科室开展持续改进活动。这种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医疗质量,促进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瘀清热中药+内镜钛夹夹闭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及对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烷素B2(TXB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内镜钛夹夹闭术治疗,观察组6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瘀清热中药治疗,观察2组呕血频率、便血频率、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红蛋白水平、胃液p H值、GMP-140、6-Keto-PGF1α及TXB2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再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7 d内呕血频率、便血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6-Keto-PGF1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血红蛋白水平、胃液p H、GMP-140水平及TXB2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清热中药+内镜钛夹夹闭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可显著控制出血及全身症状,提高血红蛋白、胃液p H值、GMP-140及TXB2水平,下调6-KetoPGF1α水平,且有助于降低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江苏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了解我国胃癌高发区Hpylori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在江苏响水县及高邮县进行整群抽样,纳入调查人群1457例.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家庭情况、饮水和个人习惯、饮食习惯、吸烟和饮酒习惯及既往病史,Hpylori检测采用血清HpyloriIgG抗体检查和13C呼气试验检查,如任何一项检测结果阳性则判Hpylori感染为阳性.结果:1371例完成了问卷调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Hpylori总的感染率为62.07%,男女性别无差异,30-40岁感染率最高67.25%,但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别.以年经济收入1000-4999元感染率为最低(53.49%),年经济收入愈高,Hpylori感染率也愈高.家庭人数增多Hpylori感染率显著增高,家庭中有10岁以下儿童Hpylori感染率偏高,小学教育程度时Hpylori感染率为最高(66.92%),总的趋势显示教育程度愈高,Hpylori感染率愈低.喝生水、茶杯用后不洗刷、合用茶杯、恶心、呕吐、嗳气者反而Hpylori感染率下降,饭前洗手、便后洗手、肥皂洗手反而Hpylori感染率升高.Hpylori感染率与每日食用米饭次数成正相关,而食用土豆则成负相关,与饮水水源、吸烟、饮酒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经济收入与Hpylori感染成正相关,教育程度,茶杯用后洗刷与Hpylori感染成负相关.结论:我国胃癌高发区农村Hpylori感染、家庭人数、教育程度及家庭经济收入有关,并存在家庭聚集现象,有一定经济基础(5000元/年以上),受过一定教育(小学)的人易感染Hpylori.卫生习惯、饮水、饮食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腺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AI)与增殖指数(PI)及Survivin表达,分析AI、PI与Survivin表达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Survivin蛋白在癌旁组织无表达,在胰腺癌组织阳性率为87.9%,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01).AI与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关,随胰腺癌组织分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癌旁组织显著高于胰腺癌组织(30.47% vs 1.64%,P<0.001):PI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相关,随着胰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从分化程度观察,胰腺癌组织AI与Survivi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5),PI与Survivin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7);从有无转移来看,胰腺癌AI与Survivi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1).结论:Survivin凋亡抑制基因在胰腺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使更多的急诊医师了解循证临床实践,促进其广泛使用,本文对循证医学和急诊医学的发展以及循证临床实践的基本步骤进行了阐述,使急诊医师能够认真做好循证临床实践,更好地为急诊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食管鳞癌发生过程中血管生成机制,我们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食管正常上皮、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变化,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