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1.
2.
目的:研究ATP缺失时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肌动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改变?方法:建立细胞的体外ATP缺失模型,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内骨架组分及胞浆组分中肌动蛋白的分布变化;用二维电泳法分离并比较细胞内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的肌动蛋白含量的改变;用免疫共沉淀法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ATP 缺失后细胞内肌动蛋白酪氨酸?苏氨酸及丝氨酸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ATP缺失处理后细胞内F-肌动蛋白含量逐渐增加,G-肌动蛋白含量逐渐减少;ATP缺失细胞内磷酸化肌动蛋白量明显增加,肌动蛋白的磷酸化程度随ATP缺失时间延长而增加;ATP缺失处理后肌动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逐渐升高,且与ATP缺失程度呈相一致;肌动蛋白苏氨酸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ATP缺失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肌动蛋白出现聚合过程,可能与细胞中肌动蛋白磷酸化酪氨酸水平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TP缺失时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组情况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含0.1 μmol/L antimycin A的ATP缺失缓冲液处理培养的NRK52E细胞,建立细胞的体外ATP缺失模型;采用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标记纤维型肌动蛋白(F-actin),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分析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组情况;用Western blot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ATP缺失后NRK52E细胞内骨架组分(Triton不溶组分)及上清组分(Triton可溶组分)中ERM(Ezrin/Radixin/Moesin)蛋白的分布改变.结果:体外ATP缺失模型建立,各实验组细胞内ATP浓度呈时间依赖性的下降(P<0.05);ATP缺失后,NRK52E细胞内纤维型肌动蛋白的量渐增,且肌动蛋白的聚合程度随ATP缺失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ATP缺失后,ERM蛋白从细胞骨架解离进入胞浆,且ERM蛋白从细胞骨架的解离程度随ATP缺失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ATP缺失后NRK52E细胞骨架重组可能与ERM蛋白的重分布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七氟烷对后腹腔镜手术呼吸力学及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将80例后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瑞芬太尼组(SR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R组),每组40例。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3~5μg/kg、依托咪酯0.15~0.30 m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进行麻醉诱导,术中SR组维持呼气末七氟烷为1.3 MAC,PR组维持丙泊酚6~10 mg/(kg·h),2组均泵注瑞芬太7~12μg/(kg·h),按时追加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监测并记录诱导后5 min(T 1)、侧卧位气腹前(T 2)、气腹后15 min(T 3)、30 min(T 4)、45 min(T 5)、解除气腹后10 min(T 6)的气道峰压(Ppeak)、动态肺顺应性(Cdyn)、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T1、T4、T6时刻的血浆ET-1。结果 T3、T4、T5时SR组的Ppeak(22.5±2.2)、(23.4±2.1)、(22.9±1.7) cmH 2O(1 cmH 2O=0.098 kPa)明显低于PR组(25.2±2.2)、(25.3±2.1)、(25.3±2.6)cmH 2O(P<0.05),Cdyn(28±4)、(27±5)、(27±47)cmH 2O明显高于PR组(24±3)、(24±3)、(24±3)mL/cmH 2O(P<0.05);血浆ET-1在T 4、T 6时SR组(65±5)、(61±6)ng/L均显著低于PR组(84±6)、(79±7)ng/L(P<0.05),2组血浆ET-1在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能更有效减轻后腹腔镜气腹对呼吸力学的影响和抑制血浆内皮素-1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30~50岁,BMI 18~25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两组麻醉诱导相同,麻醉维持P组持续泵注丙泊酚4~12mg·kg-1·h-1,S组持续吸入七氟醚2.0%~3.0%,两组均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0μg·kg-1·h-1,术中维持BIS 40~50。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气腹后30 min(T2)、60 min(T3)、90min(T4)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中血栓烷素B2(TXB2)、内皮素-1(ET-1)、D-二聚体和Hb的浓度;采集肘静脉血,测定T1、T4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与T1时比较,T2~T4时两组TXB2、ET-1和D-二聚体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S组比较,T2~T4时P组TXB2、ET-1和D-二聚体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不同时点两组间APT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时比较,T4时两组PT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七氟醚较丙泊酚能更有效地抑制机体TXB2、ET-1和D-二聚体的释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