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95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们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以及磁共振成像(MRI)、PET-CT、CT等现代医疗设备的应用,肺孤立小结节(SPN)的检出率不断增加。由于肺孤立小结节对肺部组织结构及肺功能的影响不大,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轻微的胸痛、咳痰、咳嗽,临床常通过胸部CT、胸片等影像学检查方法来辅助诊断疾病,螺旋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及内部结构、解剖位置、密度边缘特征以及周围病变等,可为诊断提供较多的信息和依据[1,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鉴别肺孤立小结节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解决心电图诊断学理论中关于心电图波形产生原理中遇到的教与学的两难问题。方法我们尝试将临床心脏三维电生理标测图与心电图产生基本机制相结合,用来解释正常及部分异常心电图波形产生的基本机理,从而介绍一种新的心电图理论教学方法。结果本方法可直观地阐述正常和异常心电图各个导联心电图波形特征及其机制,使学生迅速具备心电图的分析能力和阅图判读能力。结论将心脏三维电生理图应用于教学可以解决心电图诊断学理论中关于心电图波形产生原理中遇到的教与学的两难问题,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电风暴的发生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单中心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电风暴(ES)的发生率、发作特征和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中心123例植入ICD的患者进行随访。Es定义为24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VA)导致ICD治疗,或ICD监测到持续30s以上的VA但未发放治疗。结果在(26.9±21.3)个月的随访期间,共有41(33.3%)例患者(ES组)发作139次ES(3.4±3.9)次/例,其中29(70.7%)例患者的首次发作在植入后1年内出现,Es发作呈现出6:00—10:00和14:00~17:00两个高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植入ICD作为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是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797,P=0.044)。本组共15(12.2%)例患者死亡,Es组死亡率较无Es组(24.4%对6.1%,P=0.003)显著增高,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Es组累计生存概率明显低于无Es组(Log—rank检验P〈0.001)。结论Es发作表现为上午和下午两个高峰,可导致死亡率增高,其首次发作多在ICD植入后1年内。植入ICD作为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是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表现具有多变性和隐匿性。体温是影响Brugada综合征临床表型的一个重要因素。体温不但可以导致Brugada综合征心电参数的改变,亦与Brugada综合征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体温介导Brugada综合征临床表型变化的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单中心33个月所做的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健康教育对HUTT阳性患者再发晕厥次数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因反复晕厥或反复出现晕厥前兆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HUTT患者294例。根据HUTT中患者心率与血压的变化,196例HUTT呈阳性,其中混合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Ⅰ型)146例,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Ⅱ型)14例,血管抑制型迷走神经性晕厥(Ⅲ型)36例。分析各型患者HUTT阳性率并对健康教育前后HUTT阳性结果患者晕厥发生次数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在294例行HUTT检测的患者中,有196(66.7%)例患者出现血管迷走性晕厥,其中I型、Ⅱ型、Ⅲ型血管迷走性晕厥分别有146例(74.5%)、14例(7.1%)、36例(18.4%)。年龄>60岁患者HUTT阳性率明显高于年龄<40岁患者(77.1%vs.57.1%,P<0.01)。在196例HUTT阳性患者中,80例(40.8%)患者接受随访,随访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晕厥次数中位数从2(四分位数间距IQR:1~4)次降到0(IQR:0~0)次(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UTT证实,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中以混合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为主,年龄较大患者HUTT阳性率较高,随访结果提示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此类患者再发晕厥风险。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评价以左心房-肺静脉电联系双向阻滞作为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终点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疗效的影响.方法 在7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达到左心房-肺静脉传入阻滞后,分别于每根肺静脉内起搏评价肺静脉-左心房传导情况.据此分为双向阻滞组(传入与传出均阻滞)和传入阻滞组,随访观察房颤导管消融的临床疗效.结果 76例均完成导管消融术,306根肺静脉(2例患者存在右中肺静脉)均达到左心房-肺静脉电学传入阻滞之传统终点.18例消融术后左心房-肺静脉传导呈双向阻滞,58例仅传入阻滞.平均随访(6.85±1.08)个月,1次消融成功率为77.63%.其中,双向阻滞组为83.33%,传入阻滞组为75.8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5.26%(4/76),无心脏压塞、脑栓塞、左心房食管瘘等并发症以及死亡发生.结论 以左心房-肺静脉传导双向阻滞为房颤导管消融终点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策略似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特发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102例特发性室早患者,根据室早数量与24 h总心搏的比值,将入选患者分为室早负荷<10%组(低负荷组),10%~20%组(中等负荷组),>20%组(高负荷组)。采用二维心脏超声分别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值,并检测以上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结果室早负荷与LVEDD(r=0.27,P=0.003)、LVESD(r=0.31,P=0.001)大小、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21,P=0.02),和LVEF呈负相关(r=0.21,P=0.02);高负荷组与低负荷组、中等负荷组相比,LVEDD、LVESD值明显增大,LVEF值明显降低(P<0.05),而NT-proBNP的升高无显著性。结论随着室早负荷的增大,左室的结构与功能出现重构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卒中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无论儿童,青年还是中老年均可患病,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掌握正确的应急措施对减少合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放疗对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直肠癌患者为试验组,予以术前放疗,放疗结束后3~4周行根治性手术;以31例同期直接给予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复发率及生存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9.0%、淋巴结转移率25.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1.6%和54.8%(P值均<0.05),试验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为69.9%显著高于对照组39.8%(P<0.05)。结论术前放疗对直肠癌患者疗效肯定,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术后复发率及淋巴结转移率,延长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