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cyclinL2基因在化疗药物顺铂(DI)P)、氟尿嘧啶(5-Fu)和多西紫杉醇(Doc)诱导下的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用胃腺癌BCG-823细胞,MTT法检测DDP、5-Fu和Doe不同药物浓度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CyclinL2转染、反义cyclinL2转染后对该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的影响,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的化疗药物对该胃癌细胞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浓度的依赖性。细胞凋亡率和cydinL2基因表达率成正相关。结论CydinL2基因在化疗药物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放疗不同分界标志对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34例行根治术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在不同放疗分界方式下术后治疗方式与生存的相关性.结果 腹膜返折处直肠癌下缘距肛缘距离为4 ~15 cm,(7.79±2.71)cm.以术后治疗方式(术后放化疗、术后化疗和术后未治疗)为分层因素,以腹膜返折下分界(n=163)与下缘距肛缘0~ 10 cm分界(n =212)的直肠癌患者3年无瘤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无局部复发生存(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Ⅲ期腹膜返折下直肠癌3组3年DFS分别为73.1%、68.8%和46.2% (P =0.598).腹膜返折上且下缘距肛缘0~10 cm直肠癌3组3年DFS分别为53.8%、75.6%和60.6% (P =0.375).结论 我国患者可考虑以腹膜返折作为直肠癌术后放疗分界标志.  相似文献   
3.
王素芬  黄鼎智  邓婷  白明  巴一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22):1408-1411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氟脲嘧啶用于Ⅱ、Ⅲ期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分析本院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间279例接受根治术的Ⅱ、Ⅲ期胃癌患者,其中200例患者术后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氟脲嘧啶化疗,79例患者术后未行任何治疗,分层分析辅助化疗在不同分期、不同年龄患者中对3年生存率的影响,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手术术式、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辅助化疗、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化疗时间、切检淋巴结数目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根据NCI-CTC 3.0毒性标准来评价化疗的毒性。结果:辅助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1%和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进一步分析发现,辅助化疗时间为3~8个周期者(134例)的3年生存率优于未化疗者或化疗时间为1~2个周期者,P值分别为0.025和0.013。亚组分析发现,Ⅲ期患者中及年龄<65岁患者中术后接受≥3个周期辅助化疗者的3年生存率(47%,64%)均优于化疗时间为0~2个周期者(38%,49%),P值分别为0.015和0.006;而在Ⅱ期患者中及年龄≥65岁患者中生存差异均未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辅助化疗时间(P<0.001)、浸润深度(P=0.005)、淋巴结转移度(P<0.001)及病理类型(P=0.008)是独立的预后因素。不良反应多为Ⅰ~Ⅱ级,耐受性良好。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脲嘧啶方案用于Ⅱ、Ⅲ期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可提高生存率,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邓婷  巴一 《中国肿瘤临床》2022,49(9):433-437
肿瘤支持治疗是与肿瘤放疗、化疗和手术并重的治疗手段。肿瘤支持治疗包括从肿瘤诊断开始一直到生命结束的全程,其内容相当宽泛,且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节约医疗成本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支持治疗在各领域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其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为重要的是,医患认知从传统治疗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使肿瘤支持治疗的发展前景焕发蓬勃生机。目前,肿瘤支持治疗逐渐向多学科整合、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全程化的管理及数字化方向发展。未来,随着学科分支的精细化和基础转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患者的支持治疗必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造福广大的癌症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GBM)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s(miRNAs),并探讨差异表达的miRNAs与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1 月至2009年6 月48例北京天坛医院经临床病理诊断为GBM患者的术前术后血清样本。采用Solexa 测序的方法初步筛选出术前术后表达量有差异的 miRNA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RT-qPCR)的方法对每个样本进行逐一验证,应用t 检验的方法筛选出满足条件的miRNA(两组之间的平均值差异在2 倍以上,且P < 0.05),对48例患者进行随访,统计生存时间,根据48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94 d,将所有标本分为长生存期组和短生存期组,应用Kaplan-Meier 法和Log-rank 检验,研究患者术后血清miRNAs的表达量与患者生存时间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果:Solexa 结果显示,有63个miRNA 表达量存在差异,基于本研究先前的研究成果和其他文献的报道,从中选出4 个miRNA(miR-26b,miR-30e ,miR-129- 3p,miR-206)进行逐一验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只有1 个miRNAs(miR-30e)在术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有明显上调现象(术前与术后表达水平平均值差异≥ 2 倍且P < 0.05),随访结果显示,生存时间> 494 d,患者术后血清miR-30e 的表达水平有降低的趋势(P < 0.05),但生存分析显示,患者术后血清中miR-30e 的表达量与患者总生存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01)。 结论:GBM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RNA 只有miR-30e ,且术后患者血清中的miR-30e 水平与肿瘤负荷成负相关关系。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患者血清miR-30e 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GC-1α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HCC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PGC-1α基因的表达,比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采用siRNA干扰技术体外抑制人正常肝细胞株L02中PGC-1α基因的表达,并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应用人全基因组Oligo DNA芯片分析比较肝组织和肝细胞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HCC组织中PGC-1α基因的表达明显下调,仅为正常肝组织的25.0%.抑制PGC-1α基因的表达可使人正常肝细胞株L02呈现出类似肝癌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即细胞变小、变圆,胞质减少、核增大,细胞数量减少,成簇分布,线粒体膜呈髓鞘样变性等.基因芯片分析显示,抑制PGC-1α基因的表达可使人正常肝细胞株L02呈现出类似肝癌组织的基因变化趋势,即细胞黏附基因(TNFAIP6、ITGAX、ICAM1、FN1、EMR1、ITGA6、PARVA)、成瘤基因(PMAIP1、CRKL、FHIT、IRF1、PLK)和促进细胞增殖基因(STAT1、CCL3L1、IL6、WARS、PCK1、MUC2、PRKR、IFITM1)表达上调,肿瘤抑制基因(FHIT、PRKR、IL24、DLEU1、RCN2)表达下调.结论 PGC-1α表达下调能诱导人正常肝细胞株L02的肿瘤性转化,PGC-1α在肝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小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一  蔡星  陈熹  殷媛  张燕  张辰宇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4):1683-1686
目的 研究结肠癌组织与对应正常结肠组织微小RNA(miRNA)的表达特征及其在结肠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取天津市肿瘤医院2004至2007年手术切除的15例晚期结肠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通过定量PCR(qRT-PCR)法检测6例结肠癌及其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的手术标本中200种miRNA的表达情况,应用问题分析(PAM)法对其他9例结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结肠组织进行定性判断(癌和非癌).结果 6例结肠癌及其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存在132种miRNA,其中47种miRNA在结肠癌发生过程中表达量显著下降(<0.66).应用PAM法对9对结肠癌组织/远端正常结肠组织进行定性判断的结果与病理切片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吻合度准确率11/12).结论 miRNA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肿瘤标志物以进行结肠癌的早期预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8.
晚期胰腺癌的内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诊率低,手术切除率低,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的比值接近1。目前放化疗联合姑息性手术的综合治疗是局部晚期及转移性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吉西他滨是目前的标准治疗,以其为主的联合方案的疗效亦有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与靶向药物联合有一定的疗效。随着新的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的涌现,给晚期胰腺癌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BCL-2/腺病毒E1B 19 kDa相关蛋白3(BCL2/adenovirus E1B19 kd-interacting protein3, BNIP3)和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食管鳞癌(ESCC)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测定食管鳞癌组织和切端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芯片的BNIP3、HIF-1α的表达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BNIP3和HIF-1α在食管鳞癌组织和切端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BNIP3和HIF-1α与肿瘤原发病灶部位、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含淋巴侵犯)、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BNIP3表达在细胞质中, HIF-1α表达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食管鳞癌组织中BNIP3蛋白表达阳性率37.5%(27/72), 明显低于正常切端组织的60%(18/30)(P=0.037);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52.7%(38/72), 明显高于正常切端组织的13.3%(4/30)(P < 0.001)。BNIP3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5、P=0.048、P=0.033)。HIF-1α蛋白表达亦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23、P=0.004、P=0.002)。并且, BNIP3表达与HIF-α表达呈负相关(r=-0.274, P=0.020)。   结论   在食管鳞癌中, BNIP3与HIF-1α的表达密切相关, 且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因此, 联合检测BNIP3和HIF-1α, 有助于食管鳞癌的辅助诊断、病期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巴一 《中国肿瘤临床》2013,(15):879-882
多学科综合治疗是局限期胃癌现代诊疗的模式,选择何种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特征而个体化选择。接受了标准D2术后胃癌患者,Ⅱ期患者可选择口服S-1或者XELOX联合化疗,而Ⅲb期及以上给与同步放化疗。单纯术前新辅助化疗可能不是一个理想的提高生存的策略,而围手术辅助化疗更为合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胃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围手术化疗较单纯术后化疗有更好的生存,新辅助化疗的价值更多体现在降期和使不可R0切除的局部晚期肿瘤转化为可切除肿瘤。术前同步放化疗因降期和转化效率高而在不可切除局限期胃癌中更具探索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