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道菌群多指生活在人体小肠、结肠和盲肠的细菌群,种类超过1000种,基因数目超过人体100倍,是人体已知最 大的微生物群,与宿主的代谢健康密切相关。基因功能注释和代谢组学的成熟和推广,丰富了宿主与微生物组间的探索维度。 抗生素影响肠道菌群组成和抗生素耐药基因负荷,抗生素使用后肠道菌群形成新的稳态,干扰疾病和治疗进程,并与个体所处 的生长发育时期、抗生素种类和使用时长有关。菌群多样性和特性的细菌种类可能影响抗生素使用后肠道菌群的恢复。此 外,粪菌移植和益生菌补充用于抗生素干扰后肠道菌群的恢复尚无明确证据。“粪菌”和“肠道菌群”不能完全等价、小样本量和 难以控制的混杂因素是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代谢组学的“归类”作用或将帮助解答上述问题。综上,本文就人体肠道菌 群与抗生素应用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正迅速改变着肺癌的治疗模式,也标志着免疫治疗2.0 时代的到来。新的肿瘤治疗模式对精准医学提出更高要求,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抑制剂预后生物标志物也在不断地探索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D-L1 表达水平、肿瘤基因组异质性与肿瘤新抗原、T细胞特点、肿瘤微环境以及机体整体状态等。本文将针对目前PD-1/PD-L1 抑制剂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及其研究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治疗窗较窄,给药剂量间较小的差异既可使一部分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导致药物减量甚至 治疗延迟,又可使一部分患者药物暴露相对不足,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疾病结局。因此,任何以优化药物剂量为目的的 探索都是值得的。依据 BSA 给药作为目前临床上抗肿瘤药物剂量标准化的经典方式,已成为多数细胞毒药物确定化疗剂量 “约定俗成”的标准。但近年来这一传统的药物剂量计算方式饱受质疑 [1, 2]:首先,BSA 公式本身的推导及其在Ⅰ期临床 试验以外的应用缺乏合理依据 [3];此外,多项研究证实,依据 BSA 计算药物剂量并不能降低个体间药代动力学的差异 [4, 5], 它带给大家一种错误的印象:即我们正在应用一个机体间特异性的度量指标来实现个体化给药。研究显示,人体成分与机 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人体成分分析作为人体组分及机能的评估手段能较好的预测抗肿瘤药物的毒性与疗效。随 着 BIA、CT 等人体成分分析方法的飞速发展,基于人体成分分析计算药物剂量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目前跨学科领域的热点课 题。本文拟通过阐述人体成分与机体药代动力学的相关性及其对抗肿瘤药物毒性的预测作用,对目前人体成分分析在抗肿 瘤药物剂量标准化临床转化过程中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免疫检查点的研究在近几年实现突破性进展,PD-1/PD-L1信号通路与免疫逃逸机制密切相关,针对阻断PD-1/PD-L1 通路免疫检查点的治疗在肺癌中取得明显效果。从Checkmate-017、Checkmate-057研究到KEYNOTE-010研究和OAK研究,逐 步奠定了PD1/PD-L1抑制剂作为化疗失败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的地位;PD-1/PD-L1抑制剂可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包括放疗、 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其他免疫治疗等方式,在肺癌综合治疗中起到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了疗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带来了肺癌治 疗模式的改变,也对肿瘤疗效评价模式、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带来挑战。另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发也有力地推动了精 准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肿瘤的过继细胞治疗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方式之一,在临床研究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并预示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就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γδT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基因修饰的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的过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医学发展背景,尤其是肿瘤学的学科特色及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组成多学科性、专家型教学团队,进一步确立课程目标及教学模式,重视教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注重以知识综合运用为前提、临床思维能力训练为目的的跨学科教学。  相似文献   
7.
微量元素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职业或饮食习惯等因素所致铁暴露增加可通过氧化应激损伤等机制导致肿瘤的发生。此外,有研究发现肿瘤患者体内存在铁代谢异常,参与铁代谢的各种标志物水平发生改变,肿瘤细胞处于高铁代谢水平,这些代谢指标的改变成为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新靶标。本文作者对肿瘤患者体内铁代谢异常及其对肿瘤诊治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Friend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Fli-1)是属于E26转化特异性因子(ETS)家族的转录因子,在造血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中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正常血管生成的关键因素,而且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均需要新生血管的形成作为肿瘤进展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是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复发的根源。目前尚缺乏一种无创、省时、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血清学评价方法。我们利用磁珠分离和MALDI-TOF-MS检测的血清多肽图分析技术,对AL及健康者进行血清多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永飞  崔久嵬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24):1243-1247
随着抗肿瘤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以及肿瘤患者预后的改善,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日渐凸显。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传统化疗药物对心脏产生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的损伤,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甚至在治疗结束后数年,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出现,使得心脏毒性的发生更加复杂,限制肿瘤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对其生存及预后也有重要影响。了解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病理生理机制,风险评估,早期监测系统管理及合理的药物治疗对于减少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和改善肿瘤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