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0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83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312篇
内科学   198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15篇
综合类   1038篇
预防医学   224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307篇
中国医学   301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万里(Giovanni Maciocia)作为海外中医英译的代表人物,对中医英译事业及中医海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对马万里的英译从"三维转化"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高中医英译质量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重庆地区3 776例儿童、青少年骨密度与骨龄发育的关系,为重庆地区的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 776例2015年至2019年间在重庆高康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进行咨询的儿童、青少年的左腕骨X线骨龄片、骨密度、身高、体重。应用Logistic向前逐步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层分析儿童、青少年骨密度与骨龄发育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中的儿童、青少年在各年龄段均出现骨龄发育提前,其中四个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的骨龄年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骨密度同龄比、生活年龄为骨龄发育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性别、年龄和BMI分层的各亚组中,骨龄发育提前的概率在骨密度较低段有少量上升然后下降,在骨密度较高段呈上升趋势,在体格消瘦和正常组中最明显;各年龄段的骨龄发育提前趋势相当;随着BMI的增加,超龄发育概率逐渐向0.8~1.0区间靠近。结论 重庆地区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骨龄发育提前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与性别、骨密度、肥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的1例松果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术后视物模糊、重影好转,眼球活动正常;术后6 h复查头颅CT未见术区出血;肿瘤切除满意,脑脊液循环通畅。术后2周后接受全脑全脊髓加肿瘤局部推量放疗,术后3个月头颅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松果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影像学缺乏特征性表现,术前定性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取病变组织活检,但对后续放化疗支持有限,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既是治疗手段,同时可以减轻放化疗剂量;神经内镜良好照明,成角优势,通过幕下小脑上入路,在固定臂支撑下的双手操作、精细分离、可以安全、高效切除该区域肿瘤。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我国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idiopathic mult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iMCD)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谱的特征性改变。方法:收集22例确诊iMCD患者治疗前的血浆标本,并以17例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1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及15例健康供者血浆标本作为对照,应用细胞因子磁珠阵列(cytokine beads array,CBA)和ELISA 2种方法,检测17种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ELISA法检测的6种细胞因子中,iMCD患者的IL-2,IL-6,IL-21和VEGF的血浆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 0. 01),且IL-21水平在iMCD组最高; IL-1β和IL-4水平与正常对照无差异。CBA法检测13种细胞因子浓度结果显示,iMCD患者的IL-6、IL-33和IL-12-p70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 0. 01),其余细胞因子与正常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除了已知的IL-6和VEGF可能参与了iMCD的发生发展外,IL-2、IL-21、IL-12-p70和IL-33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相关研究可能发现iMCD治疗的新型靶点。  相似文献   
7.
<正>孙远岭教授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儿科主任,从医四十余载,学验俱丰,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有独到的诊治经验,尤其擅长病毒性心肌炎并室性早搏的诊疗,笔者有幸跟诊孙远岭老师抄方学习,现将其诊治病毒性心肌炎并室性早搏的经验总结如下,以期对各位同道有所指导和帮助。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与嗜心性病毒感染有关的局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的单次神经阻滞(single-shot peripheral nerve blocks,sPNBs)麻醉术后暴发痛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探讨暴发痛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sPNBs麻醉下进行择期骨科手术的患者。患者术前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阻滞完成后的24 h、48 h分别随访患者,采用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描述峰值疼痛,记录疼痛出现的时间、性质、缓解措施及手术当晚的睡眠质量。结果:共纳入了31例22~83岁患者。术后峰值疼痛达到中、重度疼痛(NRS≥4)的患者25例(80.6%),其中重度疼痛(NRS≥7)患者15例(48.4%)。主诉中、重度疼痛的患者疼痛均为突然发生,使用舒芬太尼无法缓解,持续约30 min~1 h后逐渐缓解。峰值疼痛发生时间距离阻滞时间的中位数为16.8 h(IQR 12.3~22.9)。年龄≤60岁的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P0.05)。峰值疼痛的发生距离阻滞的时间与当时的NRS评分线性负相关(P0.05)。单纯sPNBs麻醉是暴发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引导下sPNBs麻醉的骨科手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高,60岁以下患者的发生率高于60岁以上人群;暴发痛出现在阻滞后12~24 h,随着发生时间的延后,疼痛程度有所下降;单纯sPNBs麻醉术后比联合麻醉更易发生暴发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