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3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251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77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321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876篇
内科学   487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294篇
特种医学   2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篇
外科学   382篇
综合类   2223篇
预防医学   831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758篇
  8篇
中国医学   941篇
肿瘤学   16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401篇
  2005年   359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272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6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5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过表达IL-24对乳腺癌细胞CXCR4表达及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与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乳腺癌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CXCR4与其配体CXCL12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Western blot检测CXCR4在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及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453和MDA-MB-231中的表达;采用慢病毒稳转技术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过表达IL-24,免疫荧光显微镜、RT-PCR和ELISA检测感染效率;将细胞分为5组:LV-IL-24组(感染过表达IL-24慢病毒)、LV-NC组(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AMD3100组(采用CXCR4/CXCL12轴阻滞剂AMD3100进行培养)、LV-IL-24+AMD3100组(采用AMD3100进行培养的感染过表达IL-24慢病毒的细胞)、阴性对照组(正常培养的MDAMB-231细胞);Transwell、划痕实验和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实验检测上述各组细胞侵袭、迁移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XCR4、AKT与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Bax与cleaved-Caspase-3表达。结果:CXCR4与CXCL1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与MCF-10A细胞相比,CXCR4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453及MDA-MB-231中表达明显增加(P<0.05),以MDA-MB-231最为显著(P<0.01)。转染过表达IL-24的慢病毒后,MDA-MB-231细胞IL-24 mRNA与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V-IL-24组、AMD3100组和LV-IL-24+AMD3100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率明显提高(P<0.05),LV-IL-24+AMD3100组变化最为显著(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V-IL-24组、AMD3100组和LV-IL-24+AMD3100组细胞CXCR4、AKT与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相关蛋白Bax与cleaved-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P<0.05),LV-IL-24+AMD3100组变化最为显著(P<0.01)。结论: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IL-24可抑制CXCR4表达,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降低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促进其凋亡,联合使用CXCR4/CXCL12阻滞剂AMD3100可显著提高IL-24的上述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焦虑症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仅予抗焦虑治疗,研究组在抗焦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聚焦解决模式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两组HAMA、SA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较护理前提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焦虑症患者应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对改善患者的心境、促进其回归社会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联合艾灸治疗阳虚型肺癌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三阶梯止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经筋刺法联合艾灸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情况、生存质量,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均呈现进行性的下降(P <0. 05)、阳虚证评分均有下降(P <0. 05)、生活质量评分各指标均有上升(P <0. 05);经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阳虚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 <0. 05)。结论经筋刺法联合艾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阳虚型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并在改善患者阳虚症状以及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减少血糖波动是目前干预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的重点,也是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优势所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胰岛微循环障碍是胰岛功能下降进而引发血糖波动的关键病理环节,而胰岛微循环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过度激活作为胰岛功能失代偿的使动环节,与胰岛内分泌细胞功能密切相关,是研究胰岛功能的关键靶点。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血糖波动与"脾气散精"障碍密切相关,脾不散"精"(血糖),精滞为浊,浊邪壅塞,是血糖稳态失衡的使动环节,亦为糖尿病全病程的关键病机。通过补益"脾"气以促进"胰"中精微物质的布散能够恢复糖调节激素间的平衡,从而减少血糖波动。目前,"脾气散精"对血糖波动的调节机制尚不明确。作者基于以往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基础,提出"脾气散精"环节通过促进机体胰岛微循环从而发挥其改善胰岛功能、调节血糖稳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胰岛微循环局部RAS的激活状态相关。RAS系统在胰岛微循环中各信号通路的相互拮抗关系,与中医理论中脾气散精与固精作用的对立制约关系相类似。因此"脾气散精"环节对血糖波动的调节机制有必要从胰岛微循环RAS整体调控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索,以此揭示中医药调节机体内环境稳态,减少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挖掘藏医治疗肝胆疾病的用药规律,寻找核心药组,并预测核心药组的潜在靶点,以探讨核心药组治疗肝胆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藏医药典籍中治疗肝胆疾病处方,采用SPSS软件进行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藏医治疗肝胆疾病的核心药组。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 (TTD)、Genecards、Metascape等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共纳入607首方剂,数据挖掘得到藏医治疗肝胆疾病的核心药组为蒂达-洪连-波棱瓜子。收集到核心药组56个活性成分,作用于47个关键靶点,预测出1194条生物过程、49个细胞组成、54个分子功能以及226条信号通路。结论 藏医在治疗肝胆疾病中主要以“清赤巴热”为核心,所使用方剂中的药物多以苦味为主;核心药组治疗肝胆疾病可能是通过缓解体内氧化应激、降低炎症表达以及调节胆汁酸肝肠循环等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量饮酒4 d及乙醇戒断后大鼠脑脊液中及各重要脑区内维生素C(VC)水平 及钠依赖性VC 转运体2(SVCT2)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30 只健康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5 组,对照组 (A 组)、大量饮酒4 d(B 组)、大量饮酒4 d 后戒断1 d(C 组)、大量饮酒4 d 后戒断2 d(D组)、大量饮酒 4 d后戒断7 d(E组),每组6只。B、C、D、E组大鼠大量灌胃给予乙醇4 d,乙醇浓度为25% W/V,每8小时 灌胃1次,连续4 d;A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采用Y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空间工作记忆能力;以高效液相- 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大鼠脑脊液及前额叶皮质、顶叶皮质、颞叶皮质、海马脑区内细胞内VC 含量, 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各脑区内SVCT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1)Y迷宫实验: C、D组大鼠自发交替反应 率分别为(24.64±15.11)% 和(41.48±13.01)%,均显著低于A 组[(75.47±8.61)%]; E 组大鼠的自发交替 反应率恢复接近正常[(61.64±11.51)%],与A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脑脊液内VC 含量:B 组大鼠脑脊液内VC 含量为(204.54±25.51)μmol/L,显著高于A 组[(145.57±18.98)μmol/L], 而C、D 组 大鼠脑脊液内VC 水平[分别为(90.24±15.45)、(86.93±14.53)μmol/L]明显低于A、B 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均P< 0.001);E 组大鼠脑脊液中VC 含量[(135.80±17.16) μmol/L]与A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各脑区内VC 水平:B 组前额叶皮质、顶叶皮质、海马脑区脑组织匀浆(细胞内)VC 水 平变化趋势相同[分别为(1.18±0.13)、(1.14±0.12)、(1.20±0.20)μmol/g],均显著低于A 组[分别为 (1.64±0.11)、(1.62±0.13)、(2.06±0.27)μmol/g];C 组在乙醇戒断后,前额叶皮质、顶叶皮质、海马脑区 细胞内VC 水平[分别为(1.20±0.29)、(1.05±0.06)、(1.21±0.15)μmol/g]有所恢复,但仍明显低于A 组 (均P< 0.01);C组大鼠颞叶皮质细胞内VC水平[(1.37±0.04)μmol/g]显著高于顶叶皮质(P<0.05);D组 各脑区细胞内VC水平均有回升趋势,前额叶皮质细胞内VC水平显著高于顶叶皮质[(1.63±0.24)μmol/g 比(1.26±0.16)μmol/g,P<0.05];E组前额叶皮质、顶叶皮质、颞叶皮质、海马区细胞内VC水平[分别为 (1.72±0.19)、(1.43±0.22)、(1.67±0.19)、(1.86±0.22)μmol/g]均较B组显著升高(均P<0.01),逐渐恢复至正 常水平,海马区VC水平显著高于顶叶皮质(P<0.05)。(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C、D组大 鼠前额叶皮质、顶叶皮质及C、D、E组大鼠海马区的SVCT2蛋白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大量饮 酒4 d可致大鼠脑损伤,乙醇干预后大鼠脑脊液中及各脑区脑组织匀浆中VC水平呈现负相关的变化过程, 此过程中SVCT2蛋白表达上调,这将有助于脑脊液内的VC被转运至各脑区神经元内发挥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康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气虚痰瘀证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康方加减治疗,1剂/次,2 次/d。连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血糖血脂水平、中医证候评分、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6.71±1.04)mmol/L、餐后2 h血糖为(10.63±1.94)mmol/L、HbA1c(7.13±0.97)%、TG(2.50±0.40)mmol/L,TC(3.94±0.55)mmol/L均低于对照组[(6.89±1.13)mmol/L、(10.93±2.03)mmol/L、(7.22±1.25)%、(2.53±0.36)mmol/L、(4.01±0.53)m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1.23±0.22)mmol/L 与对照组(1.19±0.21)mmol/L比较上升,而观察组LDL-C(2.61±0.34)mmol/L比对照组(2.67±0.37)mmol/L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1.76±0.27)分及BS-PWV(5.90±0.64)m/s、ES-PWV(7.59±0.94)m/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0.31)分、(6.41±0.77)m/s、(8.43±1.31)m/s](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59%和5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康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气虚痰瘀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中医证候以及动脉硬化,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在我国大陆女性体检人群中感染及型别分布特征,为体检人群接种九价HPV疫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法综合评价检索199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Pubmed、Medline、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所有关于中国正常女性人群中发表的有关HPV感染及型别分布的相关研究。由 2 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2.0 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9篇文献,总人数为504 566人;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我国正常体检女性人群中HPV的感染率为16.18%[95%CI(14.16,18.20)%],高危型、低危型的感染率分别为12.95%和3.28%,九价疫苗中高危型和低危型的感染率为10.59%和1.56%,而九价疫苗中所有型的感染率是12.15%[95%CI(10.18,14.13)%],其中大陆体检女性人群中比较常见的型别是HPV16/52/58/33/18/68。七大区的HPV感染率及型别均不同,正常体检人群女性中总HPV、高危型以及低危型的感染率最高的是华东地区,分别为17.54%[95%CI(16.82,18.27)%]、14.17%[95%CI(13.50,14.83)%]、3.75%[95%CI(2.11,6.11)%],总HPV感染率最低的是西北8.79%[95%CI(7.47,10.26)%],高危型感染率最低的是西南地区3.04%[95%CI(6.80,8.70)%],低危型感染率最低的是西南地区0.14%[95%CI(0.02,0.49) %];九价HPV疫苗中高危型的感染率最高的华中和华东地区分别为11.36%[95%CI(9.33,13.40)%]和11.36%[95%CI(10.75,11.97)%],最低的是东北地区为7.83%[95%CI(7.18,8.51)%];九价HPV疫苗中低危型的感染率最高的华北地区为3.50%[95%CI(1.93,5.80)%],感染率最低的是华中地区为0.30% [95%CI(0.06,0.87)%];九价HPV疫苗中所有型的感染率最高的华北地区为12.75%[95%CI(9.64,16.42)%],最低是东北地区为8.34%[95%CI(7.67,9.03)%]。正常体检女性人群中HPV总的感染率、高危型和低危型感染率均是南方高于北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九价疫苗的低危型感染率则相反,南北方感染的HPV型别以及感染率均不同,而九价疫苗中高危型及全部型别的南北方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使用GP5+/6+引物系统检测出的HPV调整感染率显著高于其它引物系统(P<0.001);总HPV调整感染率随发表年限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中国大陆地区健康体检的女性人群中HPV的感染率较高,常见的型别为HPV16/52/58/33/18,不同地区型别分布及感染率不同其中华中地区最高,西北地区最低,且南北方存在差异。而在体检人群中接种九价HPV疫苗其防治效果明显,但是还需要进行宫颈癌的筛查。 受纳入研究的文献检测方法多样性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糖变异性对重症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血糖变异性在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病时间轴上的表现特点。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7月1日收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外科的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30 d后改良Rankin(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mRS≤2分),和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组(mRS>2分)(残疾/死亡),比较2组入院时高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入院24 h内血糖变异性(CV1)、入院1~3 d血糖变异性(CV2)、入院3~7 d血糖变异性(CV3)、入院7 d内血糖平均变异性(CV7)、最低血糖水平以及其他临床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入院30 d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CV1、CV3、CV7、最低血糖水平、血糖标准差是影响重症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P<0.05);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糖标准差、CV1、CV3、CV7、最低血糖水平能独立预测重症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和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组患者的血糖变异性在入院24 h内、入院1~3 d和入院3~7 d时间轴上的变化特点不同(F=5.000,P=0.029),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组的血糖变异性平均幅度较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高,但2组在时间轴上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在急性期(入院1~3 d)呈线性上升趋势,之后趋于下降; 组内效应显示患者的血糖变异性在3个时间段上的变化具有显著差异(F=11.663,P<0.001)。结论 血糖标准差、CV1、CV3、CV7、最低血糖水平是影响重症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重症脑出血患者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过程中血糖变异性的变化具有显著差异,临床工作中重症脑出血患者应在入院早期密切监测血糖,并积极干预,减小血糖波动范围,以期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