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危冠心病患者预防性应用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符合高危冠心病患者59例,分为IABP组(预防性使用IABP,n=23)和非IABP组(未使用或被动型使用IABP,n=36),IABP组PCI前常规预防性的植入IABP,非IABP组未植入IABP或因病情恶化被动性植入IABP。术中术后观察指标:1IABP相关的并发症(血小板下降、贫血、下肢栓塞、坠积性肺炎等);2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3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IABP组贫血和坠积性肺炎或栓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IABP组(P0.05),两组血小板下降的比例无明显差异;IABP组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的比例显著低于非IABP组(P0.05);两组再发心绞痛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无显著差异,IABP组1年内病死率显著低于非IABP组(P0.05)。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预防性应用IABP能有效地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冠脉灌注,减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提高了高危冠心病患者1年的存活率,且并未发生与IABP植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窦性心动过缓人群的心脏变时性功能;比较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对心脏变时性功能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窦缓组)67例和窦性心律、心率正常者(对照组)47例,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和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运动试验中的最大心率和动态心电图的最大心率.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运动试验以运动后最大心率未达85%年龄预测心率,动态心电图以最大心率不超过100次/min.结果:①采用运动试验诊断标准:窦缓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16例(23.88%),对照组4例(8.5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窦缓组中运动试验对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诊断率为23.88%,显著高于动态心电图的7.46%(P<0.05).结论:窦性心动过缓人群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心率者,运动试验对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优于动态心电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心脏变时功能不良的发生和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关系.方法 2006年至2009年75例(2006年至2008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66例,2009年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心内科9例)平时窦性心动过缓的体检人群,男52,女23,年龄14 ~72(47.6±13.0)岁,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和动态心电图检测,检测运动前及运动高峰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运动前静息阶段至运动最高峰的心率(HR)、代谢当量(METS)和NE水平变化,△NE用对数标度表示(log△NE),log△NE/运动时间和log△NE/METS表示运动中交感神经反应的敏感性.观察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指标.按运动试验中运动后最大心率能否达85%年龄预测心率分为变时功能正常组(Non-CI组)及变时功能不良组(CI组).结果 ①CI组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分析指标:低频(LF,49.44±40.73对27.88±12.55,P=0.04)、低频/高频比值(LF/HF,1.85±0.50对1.49±0.32,P=0.008)显著高于Non-CI组,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每5 min段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心搏RR间期的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HF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I组log△NE/METS(0.051 5±0.062 3对0.087 4±0.048 7,P=0.012)和log△NE/运动时间(0.049±0.062对0.080±0.046,P=0.019)明显低于Non-CI组.结论 心脏变时功能不良的发生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对交感神经的反应迟钝可能是心脏变时功能不良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7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SAP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受检者血清MMP-3水平,比较各组受检者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血清MMP-3水平。结果对照组受检者血清MMP-3水平为(1.85±0.86)μg/L,SAP组为(1.77±0.96)μg/L,UAP组为(4.22±2.81)μg/L,AMI组为(6.37±1.68)μg/L。AMI组患者血清MMP-3水平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患者血清MMP-3为(3.72±1.88)μg/L,双支病变患者为(4.22±1.92)μg/L,三支病变患者为(4.86±2.24)μg/L,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血清MM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38,P0.05)。结论血清MMP-3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显关系,但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AMI患者按发病时间依次分为3个时间段(0~4h、4~6h及6~12h),分别检测MMP-3、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并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进行比较分析,描绘相应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并进行分析。结果:AMI患者中,MMP-3水平于发病0~4h内已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SAP组及UAP组(P<0.05),且在4~6h、6~12h时段仍持续升高;而cTnI和CK-MB水平在发病4~6h后才开始升高,并于6~12h内继续增高。cTnI在AMI组(0~4h)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MMP-3次之,CK-MB最小。结论:MMP-3在AMI早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肝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广泛应用于心血管介入、血管外科和血液透析等方面,并发症也被大家所熟知,包括出血、骨质疏松、过敏反应和血小板减少。但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HIT是由肝素类物质诱导的免疫反应,临床表现为自相矛盾的血小板减少和血栓栓塞并发症,是一种后果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我院2010年~2012年心血管内科收治了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发HIT患者4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右心室心尖部(RVA)和右心室中位间隔部(mid-RVS)两种不同部位起搏早期对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心房利钠肽(ANP)水平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探讨IL-6?ANP水平与无症状左心收缩功能(ALVD)不全的相关性?方法:将42例植入DDD型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RVA起搏组?mid-RVS起搏组,观察两组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血浆IL-6?ANP水平?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电图QRS波时限的变化?结果:术前和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浆IL-6?ANP水平和LAD?LVEDD?LVEF等均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RVA起搏组血浆IL-6?ANP水平和LAD?LVEDD较mid-RVS起搏组显著升高 (P < 0.01);RVA起搏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术后3个月比较,IL-6?ANP水平和LAD?LVEDD等明显升高(P < 0.05),LVEF有降低趋势?术后mid-RVS起搏组QRS波时限明显小于RVA起搏组(P < 0.001)?结论:右室中间隔起搏有助于避免常规右室心尖部起搏导致的血浆IL-6和ANP水平增高以及左房?左室的扩大,可能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藜三醇(RES)对培养的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密度的影响.方法:分离成年豚鼠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RES孵育心室肌细胞不同时间的ICa-L密度.结果:①培养72 h时,RES 30 μmol/L和100μmol/L使ICa-L密度分别下降13%和27%,呈现浓度依赖性抑制趋势,且RES 100 μ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RES 10 μmol/L,30 μmol/L和100μmol/L对ICa-L密度呈现时间依赖性抑制趋势.且RES 100 μmol/L在24 h和72 h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藜三醇对培养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87例ACS患者(ACS组)发病4h内外周血MMP-3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患者中,5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7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另选4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描绘相应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AMI组、ACS组MMP-3、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MP-3在AMI组、UA组、ACS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95%CI 0.371-0.903)、0.675(95%CI0.553-0.797)、0.747(95%CI0.665-0.829),均大于CK-MB的0.775(95%CI 0.675-0.875)、0.378(95%CI 0.242-0.514)、0.581(95%CI 0.486-0.677).结论 MMP-3在ACS早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可作为一种早期诊断ACS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皮脂肪酶(endothelial lipase,EL)基因584C/T多态性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195例老年ACS患者和159例对照者EL 584C/T基因型。结果 :老年ACS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12(57.4%)、76(39.0%)、7(3.6%),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1(50.9%)、71(44.7%)、7(4.4%),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明显差异;两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23.1%)、85(26.7%),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传统ACS的危险因素后,结果仍显示EL 584C/T基因多态性与ACS的发病无关。结论:EL 584C/T基因多态性与常州地区老年ACS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