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6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生物电阻抗矢量法评估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容量负荷,探讨高容量负荷状态对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透析前收缩压(6次透析治疗前平均收缩压值)>160 mmHg的血液透析患者。用生物电阻抗矢量法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并根据患者容量状态分为容量增加组和非容量增加组(包括容量正常和容量下降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细胞内液比例(ICW)、细胞外液比例(ECW)、体细胞质量、瘦体重、干瘦体重及其占总体重的百分比、脂肪含量占总体重的百分比、阻抗/身高、容抗/身高、相位角、疾病指数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共51例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入选本研究,容量增加组19例,非容量增加组32例(容量正常27例,容量下降5例)。容量增加组患者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磷较非容量增加组显著下降,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容量增加组的细胞外液比例、疾病指数显著高于非容量增加组(均P<0.01);相位角、阻抗/身高、容抗/身高显著低于非容量增加组(均P<0.01)。临床追踪20个月,容量增加组患者血压达标率(透析前收缩压<160 mmHg)低于非容量增加组(26.3%比4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容量增加组患者全因死亡率高于非容量增加组(26.3%比15.6%),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提示两组生存率的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容量负荷增加的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细胞外液增加明显,营养状态评估指标较非容量增加的高血压患者明显下降,而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与患者微炎症状态有关。容量负荷增加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更加难以控制,临床预后可能不及非容量增加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H_2S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给予C57BL/6J小鼠STZ(50 mg/kg×4 d)腹腔注射和高脂饮食制备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分两组:STZ+GYY 4137组(H_2S组)给予20 mg/kg GYY 4137腹腔注射,STZ+生理盐水组(DKD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另外取正常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注射12周后,观察各组小鼠24 h尿白蛋白情况、肾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给予小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高糖(25 mmol/L)刺激并H_2S预孵,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DKD组小鼠24 h尿白蛋白较正常对照组增加,H_2S治疗后小鼠尿白蛋白减少;DKD组小鼠肾小球系膜增殖,H_2S治疗后小鼠肾小球系膜增殖改善;DKD组小鼠肾组织凋亡增加,H_2S治疗后小鼠肾组织细胞凋亡减少;H_2S产生酶胱硫醚β合成酶、胱硫醚β裂解酶、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在肾脏表达,其中糖尿病小鼠仅胱硫醚β合成酶减少,胱硫醚β裂解酶、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无改变。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在高糖刺激下cleaved-caspase-3增加,H_2S预孵降低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改善细胞凋亡。结论 H_2S治疗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尿白蛋白,减轻肾小球系膜增殖,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caspase-3活性从而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超过75岁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of renal diseases,ESRD)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1]。血液透析是老年ESRD患者最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2]。2000年至今,美国75岁以上的透析患者增加了12.2%,这是所有ESRD患者中增加最快的一部分[1]。这一趋势同样体现在其他国家。加拿大75岁以上ESRD患者的数量  相似文献   
4.
<正>肾脏是调节机体平衡,维护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器官。当肾功能急性损伤后,肾脏调节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据不完全统计,对肾脏功能损伤的定义多达30余种,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和急性肾脏病(acute kidney disease,AKD)等多种常见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是透析患者维持生命的有效治疗手段,水处理系统是血液透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透析治疗需要大量的水,患者每周三次常规透析接触水约300 ~400L.如果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达不到安全标准要求(透析用水细菌菌落数应< 200 CFU/ml;内毒素水平<2 EU/ml),透析液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不但影响透析液电解质浓度,对透析设备造成损害,更严重的是有害物质通过透析膜弥散直接进入患者体内,即使是较低浓度的有害元素,长期蓄积也会导致慢性中毒;导致患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影响透析质量及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全球透析患者数逐年增加,目前大约有200万人依靠透析治疗维持生命。我国有11万血液透析患者,随着医保范围的扩大,透析患者的数量必将剧增,从而增加我国终末期肾病(ESRD)的治疗负担。根据2008年,USRDS年度报告,我国台湾地区ESRD新增率居世界第一,初发者中糖尿病患者比例占42.4%,国内报告仅为19%。  相似文献   
7.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中,频繁的体外循环(管路、滤器、中心静脉导管)凝血,使得实际治疗时间缩短,实际超滤量减少,不仅降低治疗的充分性,增加患者的血液丢失,而且增加护理工作量,间接增加CRRT治疗花费.尽量避免体外循环凝血,延长体外循环装置的使用寿命是CRRT治疗的重点.体外循环凝血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凝血状态、抗凝方式和护理干预措施等.护理干预对CRRT体外循环治疗的维持起重要作用.本文将对CRRT体外循环抗凝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脂净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脂血症被称为无症状的疾病 ,只有在血液粘稠度显著提高时 ,才出现明显症状 ,它是产生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与冠心病、脑梗塞、肾脏病及血管闭塞性疾病相关联 ,对人类的健康有很大危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高脂血症的治疗常采用饮食疗法和药物疗法。虽然最近开发出不少降脂的药物 ,但是某些病因所致的高脂血症常出现抗药性 ,特别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近年来 ,人们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采用血液净化方法选择性去除低密度脂蛋白(LDL) ,这一技术被称为血脂净化治疗。血脂净化治疗 (Blood…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腹膜透析导管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腹膜透析导管的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及防治体会。方法68例终末期肾衰竭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患者分为两组。组1:28例患者采用Tenckhoff曲管;组2:40例患者采用鹅颈直管。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腹膜透析液引流速度、隧道感染、出口感染、导管移位、腹膜透析液渗漏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腹膜透析液引流速度的隧道感染率和出口感染率无差别(P〉0.05).Tenckhoff管组5例患者出现导管移位(17.8%),而swan-neck导管组仅2例(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前组患者漂管发生于第一周3例(60%),第二周2例(40%),而鹅颈直管发生漂管多于1周内。另外鹅颈直管组有3例患者于术后第一周出现引流不畅,拔管时发现导管内均有大量蛋白凝块阻塞。结论不同类型导管各有优缺点,鹅颈直管的导管移位率明显低于Tenckhoff导管,但易发生透析液引流不畅,而Tenckhoff导管不容易发生堵管。在置管过程中调整swan-neck腹膜透析管外段与腹正中线的角度后能明显改观引流速度。改观  相似文献   
10.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过程中外周血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 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8(IL-8)和内皮衍生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方法:5例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患者在明确诊断之后即开始地CRRT,每天持续10-12小时,血管通路采用动-静脉内瘘成颈内静脉留置导管,AK-10血浆建立体外循环,血滤器采用FH66D型(聚酰胺膜,0.6m^2)。治疗前和治疗1,2,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