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研究表明某些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表达异常,其中位于lncRNA上的H19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敲除H19后HCC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简要介绍lncRNA和H19基因,以及lncRNA的检测方法和H19在HCC中的诊断价值,认为H19可以作为诊断HCC的方法之一,进一步研究其在HCC中的表达规律以及快速、简便、经济的检测H19等lncRNA对HCC的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导致的血管并发症显著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致残致死率,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全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3.66亿,较2010年的2.85亿增加近30%[1].中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已跃居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2].T2DM患者首要致死原因是心血管并发症,调查显示死于冠心病的T2DM患者高达65%~80%.鉴于T2DM继发冠心病的高危害,本文就T2DM继发冠心病的机制及预防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3.
在稀土三元催化体系(三氯乙酸钇-二乙基锌-甘油)中加入相转移剂四甲基氟化铵(TMAF),并用于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交替共聚。采用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和原位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in situ FT-IR)等对聚合过程和产物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分析。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分子模拟方法对聚合起始步骤链增长机理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稀土三元/TMAF催化体系可以在不改变聚合特征和共聚物结构性能的情况下,得到高达4 740.6 g/mol(1 mol Zn催化得到聚合物的质量)的催化活性,且将催化剂诱导期从100 min缩短至20 min。机理研究表明:环氧丙烷的插入步骤为反应的速控步骤,且该步骤所需克服的吉布斯自由能能垒随模型催化剂活性锌中心的自然成键轨道电荷的增加而降低,环状链增长机理中二氧化碳的插入并“返咬”成环所需克服的吉布斯自由能能垒很高,进一步证实了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反应更倾向于遵循链状链增长聚合机理形成聚碳酸亚丙酯。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极为重要,当胰岛功能失调时可表现为胰岛素分泌减少及胰岛素抵抗。据统计,全世界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胰岛功能失调相关并发症,在全球主要死亡疾病中排名逐年上升。不幸的是,约超过50%的患者没有意识到胰岛素对机体的重要性,导致死亡率也逐年增加。胰岛功能失调对动脉血管影响明显,可以导致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梗塞、肾功能衰竭等。因此,阐明胰岛素对动脉的影响,积极治疗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1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生理盐水作为肝脏灌注液)、实验组(川芎嗪预处理,生理盐水作为肝脏灌注液).假手术组仅结扎肝动脉,对照组和实验组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分别于术后1、6、24、72h剖杀各组大鼠各5只,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以及血清内毒素水平;检测肝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和Kuffer' s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实验组大鼠的ALT、AST、TNF-α、IL-1β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炎症反应及Kuffer's细胞活跃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预处理能抑制kuffer's细胞吞噬活性,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的免疫抑制作用,以及其诱导免疫耐受作用.方法 该实验应用肝移植120只SD大鼠,分为四组:对照组(A组),TⅡ组(B组),CsA组(C组),TⅡ+CsA组(D 组).分别于术后1、3、5、7、14 d检测外周血的IL-2R的含量和脾脏淋巴细胞IL-2、IL-10的活性表达及脾脏组织CD4+、CD25+、CD8+、CD28+的蛋白表达.结果 三组治疗组的IL-2活性和IL-2R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三组治疗组间的比较是D组低于B、C组;三组治疗组的1L-10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三组治疗组也有显著差异,即D组高于C组,C组高于B组,上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组的CD4+、CD25+、CD8+、CD28+的蛋白活性表达均高于对照组,而CD28+的蛋白活性表达却相反.三组治疗组间的CD4+、CD28+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雷公藤多甙不但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而且还能够诱导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近端胃癌行近端胃根治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数据,为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最佳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92例早期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行传统食管残胃吻合术(EG组);20例行单通道空肠间置术(JI组);27例行双通道空肠间置术(DTR组)。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围手术期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间的比较连续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三组间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EG组较JI组及DTR组手术时间更短,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在术后总并发症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中,JI组、DTR组均比EG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JI组与DTR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近端胃癌采用空肠间置吻合术手术相对安全,近端胃切除后残胃食管吻合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高,空肠间置术能够明显降低近端胃切除后食管反流发生,是早期近端胃癌根治术后较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多甙诱导大鼠原位肝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本实验应用120只肝移植SD大鼠,分为四组:对照组(A组),TII组(B组),CsA组(C组),TII+CsA组(D组)。分别于术后1 d、3 d、5 d、7 d、14 d检测脾脏细胞的CD4+、CD25+、CD8+、CD28+的蛋白表达。结果:三组治疗组的CD4+、CD25+、CD8+的蛋白活性表达均高于对照组,而CD28+的蛋白活性表达却相反。三组治疗组间的CD4+、CD28+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雷公藤多甙不但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而且还能够诱导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肝硬化患者巨噬细胞形成胞外诱捕网(ET)对肝硬化发展的作用。方法运用肝脏超声及肝脏弹性成像检测筛选肝硬化患者;通过ox-LDL等不同物质刺激巨噬细胞,观察ET的形成;检测ox-LDL、ET水平;诱导巨噬细胞表型转换。结果 Ox-LDL刺激健康人巨噬细胞无ET产生;Ox-LDL可诱导肝硬化患者巨噬细胞形成ET,且在刺激后5 h达到峰值;ET诱导巨噬细胞表型M1向表型M2转化。结论 ox-LDL可诱导肝硬化患者巨噬细胞产生ET,可能与肝硬化发展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偶联因子6(mitochondrial coupling factor 6,CF6)在1998年由Osanai等首次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HR)组织中提取纯化,是线粒体ATP合酶的组成成分.CF6是目前体内发现的惟一的内源性前列环素合成的抑制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剪切力、高糖等均可以促进它的生成和释放,被释放入血的CF6可以与细胞膜表面ATP合酶β亚基结合,引起细胞内的酸中毒,抑制前列环素的生成,另外它还可以抑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生成,促进致动脉粥样硬化分子的生成,从而可以对人体产生相应的临床效应.研究证实,CF6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