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孙心亮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1037-1038
小儿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类以小儿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食物或粪便滞留等症状为临床表现的胃肠综合征,使用常规检查方法,并不能发现胃肠道相关的结构和形态上的改变,需要排除器质性疾病后才能作出论断。本病由多种生理改变(如动力改变、内脏敏感性增高、脑-肠轴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胃肠激素水平探讨健脾运脾复方儿宝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饮食不当法复制小儿厌食症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外周血中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肠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制素(SS)水平的变化,以及胃肠病理形态学改变,观察儿宝颗粒的作用.[结果]儿宝颗粒可以改善厌食症大鼠外周血5-HT、NO、SP、SS、VIP水平变化及胃肠黏膜病理形态.[结论]儿宝颗粒可改善厌食症大鼠胃肠黏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对5-HT、NO、SP、SS、VIP具有调节与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消化内分泌角度探讨儿宝颗粒及不同剂量对小儿厌食症大鼠模型胃肠内P物质(SP)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饮食不当法”将幼龄大鼠喂养成小儿厌食症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探讨不同剂量儿宝颗粒治疗后各组胃肠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SP在胃和肠中的含量变化与差异。结果模型大鼠胃底部以及小肠空肠段肌间神经丛中P物质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用儿宝颗粒治疗后SP含量均比模型组增加(P〈0.05),其中小剂量儿宝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形态学方面,模型组与大剂量组胃肠组织有不同程度结构改变。结论儿宝颗粒可促进SP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加快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儿宝颗粒对小儿厌食症模型大鼠胃、空肠段黏膜形态及肠内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制素(SS)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饮食不当法复制小儿厌食症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胃与VIP、SS的含量变化及胃肠黏膜形态改变。结果:儿宝颗粒可以改善小儿厌食症模型大鼠胃肠黏膜病理形态,小剂量较大剂量为优。模型组胃底部与空肠段VIP表达水平均有下降,而SS则呈上升趋势。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胃底部与空肠段VIP水平上升回复,而SS在胃底部总量受抑下降,接近正常对照组;在空肠段表现为小剂量使SS上升,大剂量使其略有下降。结论:儿宝颗粒可通过改善小儿厌食症大鼠胃肠黏膜的病理改变与SS、VIP的异常表达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小儿胃肠功能紊乱的内外合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胃肠功能紊乱由多种病理生理改变所决定,如胃肠动力学改变、内脏敏感性增高、脑-肠轴调节障碍等,并受社会文化及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过去认为,由于本病不伴有胃肠道相关的结构和形态上的改变,因此不在病变的范畴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脾助运复方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理。方法用饮食不当法复制小儿厌食症大鼠模型,通过测定外周血NO及胃内SP、VIP、SS的含量变化,以及胃病理形态学的改变,观察儿宝颗粒的作用。结果儿宝颗粒可调节与平衡厌食症大鼠外周血NO及胃内SP、SS、VIP含量水平,改善胃黏膜及腺体病理形态。结论儿宝颗粒对NO、SP、SS、VIP有调节与平衡作用,并可改善厌食症大鼠胃黏膜及腺体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