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VTE是实体恶性肿瘤者的第二大死因,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本身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被认为是发生VTE最高的危险人群,尤以卵巢癌VTE发生率最高,可达31.5%,且卵巢癌是VTE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HR=2.8)。VTE发生与肿瘤类别相关,鉴于卵巢癌VTE的高发生率,现对卵巢癌并发VTE的高危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与被动凝集法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不同病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肺炎患儿114例,在病程5 d内分别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及被动凝集法检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A组,54例)、非肺炎支原体肺炎组(B组,60例);A组患儿在病程7~10 d用两种方法 复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 的阳性率.结果 114例中,病程5 d内的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与被动凝集法阳性率分别为42.1%和23.7%(P<0.05),灵敏度为83.33%和50.0%,特异度为95.0%和100%,ROC曲线下面积为89.2%和75.0%.A组病程7~10 d复查,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35例(64.81%),被动凝集法检测支原体抗体阳性54例(100.0%)(P<0.05).结论 合理选择检测时机,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与被动凝集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与胰岛素、瘦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符合NASH诊断的23例患儿,符合单纯性肥胖诊断的17例儿童及20例正常儿童分别检测血谷丙转氨酶、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胰岛素、瘦素,比较它们的水平并分析谷丙转氨酶与各指标的关系。结果:NASH组患儿血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胰岛素、瘦素水平高于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谷丙转氨酶与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胰岛素、瘦素和HOMA-R各指标间存在正相关(r=0.407,r=0.32,r=0.338,r=0.384,r=0.524;P〈0.01,P〈0.05,P〈0.05,P〈0.05,P〈0.01)。结论:NASH患儿存在着血脂升高、高胰岛素和高瘦素血症,瘦素抵抗与胰岛素抵抗单独或共同构成NASH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独活寄生汤加味电离子导入治疗骨关节疼痛山东兖州91医院(山东兖州27200)刘昌汉,陈素萍,郝桂芹,孙宝兰1990—06~1994—12,我们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味电离子导入治疗骨关节疼痛874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本组874例、1267个部位系...  相似文献   
5.
王荣  孙宝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2):101-102
目的了解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产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3年来我院进行入托前健康查体的1~5岁儿童4 254例.结果产生抗-HBs 1 866人,阳性率43.86%,低于相关报道.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符合一般规律.结论①我区入托儿童抗-HBs阳性率偏低,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加强宣传,正确接种,提高阳性率;②改进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精确度,降低检测本身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母儿脐血S100B蛋白对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妊娠高血压母亲所生新生儿97例,根据其生后第3~7天或纠正胎龄40周后3~7 d的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分为两组;≤35分为脑损伤组(A组,47例),>35分为非脑损伤组(B组,50例);同时选取健康母亲所生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C组,20例).免疫组化检测脐带组织S100B表达,ELISA检测脐血S100B蛋白水平.结果 A、B、C三组脐带组织S100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脐血S100B蛋白水平较C组增高[(160.68±44.69) pg/ml、(76.37±9.71) pg/ml vs.(31.05±4.25) pg/ml](P<0.05).A、B组脐血S100B蛋白水平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P<0.05).脐血S100B蛋白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以95.04pg/ml作为S100B的最佳截取值时,诊断脑损伤的特异度94.0%、灵敏度95.7%.结论 脐血S100B蛋白是妊娠高血压母亲所生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可反映脑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给予相应治疗和护理措施,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和护理治疗后,所有症状都得到了较好改善,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有效率达到100.0%。结论对于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较好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母亲妊娠高血压病(HDCP)新生儿脐血及脐带组织S100B、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表达,探讨脐血S100B、MIP-1α对母亲HDCP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97例HDCP母亲所生新生儿纳入实验组,并根据其出生后7 d或纠正胎龄40周后7 d的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分为2组:≤35分为脑损伤组(A组),>35分为非脑损伤组(B组);同时选取20例健康母亲所生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脐带组织S100B、MIP-1α表达;ELISA检测其脐血S100B蛋白、MIP-1α水平。评估脐血S100B、MIP-1α蛋白对母亲HDCP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1.A、B、C组脐带组织S100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脐血S100B蛋白水平均较C组增高(Pa<0.05)。2.A、B组脐带组织MIP-1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脐带组织MIP-1α表达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A、B组脐血MIP-1α水平均较C组增高(Pa<0.05)。3.A、B组脐血S100B蛋白水平、MIP-1α蛋白水平均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Pa<0.05);脐血S100B蛋白水平与MIP-1α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4.脐血S100B蛋白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以95.04 mg.L-1作为S100B的最佳截取值,诊断脑损伤的特异度为94.0%、灵敏度为95.7%;脐血MIP-1α蛋白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以101.34 pg.L-1作为MIP-1α的最佳截取值时,诊断脑损伤的特异度为82.0%、灵敏度为87.2%。结论脐血S100B蛋白是母亲HDCP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且可反映脑损伤程度。MIP-1α对母亲HDCP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肌酸磷酸激酶(CK-MB)的变化以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患儿40例(A组,重症型8例,普通型32例)、缓解期30例(B组)和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0例(C组),用ELISA法检测sVCAM-1,ACCESS法检测CK-MB.结果 A组sVCAM-1高于B组和C组[(731.22±122.10) ng/ml vs.(486.77±39.83) ng/ml和(465.85±33.64) ng/ml] (P<0.05);A组CK-MB高于B组和C组[(5.672±8.03) μg/L vs.(2.88±1.75) μg/L和(2.62±0.85) μg/L] (P<0.05).结论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的失调,sVCAM-1和CK-MB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环状RNA:是一种新的内源性非编码RNA,产生于RNA剪切过程,无3’帽子结构和5’poly尾,呈闭合环状,可作为上游靶点调控miRNA从而起到调控组织修复的作用。 环状RNA的主要功能:①作为内源竞争性RNA充当miRNA海绵;②环状RNA与蛋白相互作用可参与多种生理活动的调控;③调节转录;④参与蛋白翻译。 背景:环状RNA是一种非编码RNA,通过反式剪接使3’端和5’端以共价键相连接形成1个闭合环状结构。环状RNA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细胞中,具有结构稳定、序列保守、来源丰富等特征。目前研究表明环状RNA 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目的:该文就环状RNA的分类及形成过程、分子特性、功能及其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至2019年4月PubMed 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环状RNA的文章,英文检索词“circRNA,function,miRNA,injury”;中文检索词“circRNA,功能,miRNA,损伤”。对纳入的39篇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与结论:①目前发现的环状RNA根据其来源可分为4类:外显子来源的环状RNA(exonic circRNA)、外显子及内含子共同组成的环状 RNA(EliRNA)、内含子来源的环状RNA(ciRNA)和聚合酶Ⅱ(PolⅡ)的转录通读形成的通读环状 RNA(rt-circRNA);②环状RNA具有丰富性、保守性、稳定性;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状RNA具有多种功能:海绵吸附功能、与蛋白相互作用、调节转录、参与蛋白翻译;④大量研究表明环状RNA参与组织修复,其表达特征与组织修复具有明显相关性。 ORCID: 0000-0002-3955-4866(施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