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2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176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130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364篇
内科学   126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科学   284篇
综合类   828篇
预防医学   301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307篇
  2篇
中国医学   526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基因组Survey分析对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基因组大小和杂合率进行估计,并通过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特征对其在甘草属Glycyrrhiza L.中的系统发育位置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刺果甘草进行测序,采用K-mer方法对测序reads进行分析,估算刺果甘草基因组大小和杂合率,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叶绿体基因组组装、注释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Survey分析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大小约为577.82 Mb,杂合度约为0.31%,重复序列比例约为53.72%。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27,267 bp,不具有典型的四分体结构,总GC含量为34.32%,包含110个基因,其中7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刺果甘草与圆果甘草G. squamulosa Franch.亲缘较接近。结论 刺果甘草存在低杂合和重复序列较多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对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拼接和组装,可尝试采用三代测序结合二代测序的分析策略进行基因组组装;刺果甘草叶绿体全基因组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为后续开展甘草属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分子鉴定标记筛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分期CKD患者肾功能进展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t检验分析SCr、BUN、e GFR、ALB、Hb、UA对疾病病程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检验CKD不同分期对疾病进展速率的影响; 2年e GFR下降率评价CKD不同病因进展速率。结果:SCr、BUN、e GFR、Hb与病程进展有关; Hb与CKD3、4期病程进展有关; ALB、UA与病程进展关系不显。多组分析显示SCr、BUN、e GFR、Hb与疾病所处分期有关,ALB、UA无法定论。CKD4期、病因属糖尿病肾病恶化最剧烈。结论:慢性肾脏病的进展速率与所处分期密切相关,以CKD4期进展最为迅速,病因中糖尿病肾病为进展速率之最,慢性肾炎进展相对缓慢。影响因素中病因、生活方式、高血压、蛋白尿、糖尿病、贫血、低密度脂蛋白可影响CKD进展速率,尿酸、高脂血症是否是肾功能迅速恶化的高危因素临床尚无统一定论。  相似文献   
3.
意识障碍类型多样,致病机制复杂,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尤为重要。医学研究常借助于动物模型以突破以人作为实验对象的局限性,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因此,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将有助于实验研究的进行。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意识障碍动物模型的建模方法和模型评价。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从全基因组层面对大麻(Cannabis sativa)TIFY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与功能分析,为解析大麻TIFY家族基因功能及其对大麻素等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调控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已有大麻基因组数据,通过NCBI,PlantTFDB,MEME及TBtools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鉴定大麻中的TIFY家族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及组织差异表达模式等进行分析和可视化作图。结果:该研究共鉴定到大麻TIFY家族基因成员14个(CsTIFY1~CsTIFY14),分属于TIFY,JAZ,ZML和PPD共4个亚家族,其核酸序列长度为365~1 369 bp,编码氨基酸长度为118~442 aa,等电点为4.64~9.96。14个CsTIFYs不均匀的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预测其蛋白均定位细胞核中。CsTIFYs基因的启动子区具有多种非生物胁迫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可参与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调控。转录组表达热图分析表明,CsTIFYs在不同大麻品种的雌花及同一品种的花、苞片、茎、叶中均存在表达差异。结论:该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到大麻CsTIFY家族转录因子14个,并对其结构特点和表达模式进行研究,预测大麻CsTIFYs可能在大麻的JA信号转导通路、非生物胁迫及大麻素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将对大麻中TIFY家族的基因功能研究以及大麻优质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金属螺钉与聚氨酯橡胶压迫的慢性脊髓损伤(CSCI)大鼠模型的优劣,探索适合CSCI研究的大鼠模型。方法: 10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完全随机分组为假手术组(n=36)、金 属螺钉组(n=36)和聚氨酯橡胶组(n=36),记录造模术前及术后2.5 h、7 d、14 d、21 d、28 d各组下肢行为学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SEP),取C5段脊髓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 法(HE)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结果:BBB评分:金属螺钉组与聚氨酯橡胶组较假手术组均明显降低(金属螺钉组比假手术组,t=9.671,P<0.000 1;聚氨酯橡胶组比假手术组,t=4.997, P=0.002 5),且金属螺钉组评分低于聚氨酯橡胶组(t=2.705,P=0.035 3),金属螺钉组持续下降,聚氨酯橡胶组则于术后21 d降至最低后开始上升。SEP:金属螺钉组与聚氨酯橡胶组较假手术组均出 现潜伏期延长(金属螺钉组比假手术组,t=18.02,P<0.000 1;聚氨酯橡胶组比假手术组,t=10.82,P<0.000 1)和波幅下降(金属螺钉组比假手术组,t=145.5,P<0.0001;聚氨酯橡胶组比假手术组, t=3.97,P= 0.007 4),且金属螺钉组潜伏期延长时间长于聚氨酯橡胶组,金属螺钉组波幅降低幅度先大于聚氨酯橡胶组,后较之略低。HE染色:金属螺钉组与聚氨酯橡胶组均出现脊髓损伤的病理表现 ,且金属螺钉组从腹侧到背侧渐进性加重,聚氨酯橡胶组则表现为一致性。TUNEL染色:金属螺钉组与聚氨酯橡胶组较假手术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金属螺钉组比假手术组,t=4.722,P=0.003 2 ;聚氨酯橡胶组比假手术组,t=8.263,P=0.000 2),且主要集中于脊髓灰质前角。金属螺钉组在术后第7天阳性细胞数达到最高,之后明显减少,聚氨酯橡胶组在术后逐渐增加至术后21 d达到最高。结 论:两种模型均有效地模拟了CSCI,金属螺钉CSCI模型适合损伤程度逐渐加重的CSCI研究,聚氨酯橡胶CSCI模型则适合压迫程度稳定的CSCI研究。  相似文献   
9.
孙伟 《临床荟萃》2020,35(9):792-795
目的 本研究旨在验证CHA2DS2 VASc评分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无复流现象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接受原发性PCI治疗的300例STEMI患者分为两组:将27例无复流患者作为第一组,将其余27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计算每例患者CHA2DS2 VASc风险评分。结果 CHA2DS2 VASc评分与无复流相关性的多变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2DS2 VASc评分中各个成分对无复流预测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中,较高的CA2DS2 VASc评分与无复流现象风险和住院病死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孙伟教授从事肾脏病研究逾30年,由长期临床实践,结合基础研究,提出"肾虚湿(热)瘀"理论。近年来,以该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取得令人信服的结果,证实了该理论在肾脏病诊治中的实用性。本文系统回顾该理论的建立、发展,并介绍我们运用该理论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