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4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288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68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399篇
口腔科学   76篇
临床医学   1619篇
内科学   917篇
皮肤病学   107篇
神经病学   246篇
特种医学   4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869篇
综合类   2895篇
预防医学   1260篇
眼科学   147篇
药学   1238篇
  9篇
中国医学   981篇
肿瘤学   2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490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575篇
  2011年   682篇
  2010年   678篇
  2009年   603篇
  2008年   640篇
  2007年   606篇
  2006年   624篇
  2005年   527篇
  2004年   536篇
  2003年   459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364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217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了解开封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和流行特征,为献血招募、降低输血途径传播HIV及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和核酸试剂对2013—2020年间539 015例献血者标本进行HIV初筛,结果呈阳性者送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实验室确证。分析和比较不同特征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和流行特征。结果 539 015例献血者标本中,HIV初筛阳性120例(2.23/万),经确证HIV阳性53例(0.98/万)。2013—2020年男性献血者HIV阳性率和献血者HIV总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确证后标本HIV阳性率男性(1.34/万)高于女性(0.39/万),首次献血(3.17/万)高于重复献血(0.38/万),全血(1.05/万)高于单采血小板(0.22/万),外地户籍(2.39/万)高于本市户籍(0.91/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6~35岁(1.52/万)HIV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HIV阳性献血者中,单纯HIV阳性41例(77.36%),HIV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者12例(22.64%)。结论 2013年以来开封地区献血人群HIV阳性率呈下降趋势,HIV感染者主要发生于青年男性、捐献全血、首次献血、低学历、公司职员及外地户籍献血人群。加强献血前征询及建立低危/稳定的献血队伍可降低/避免输血传播HIV风险。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巡回护士工作程序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7月31日1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将2019年8月1日~2020年6月30日1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在手术配合中使用巡回护士工作程序表。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依从性、手术时间、术中护士在位率、物品准备合格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巡回护士工作程序表能够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手术配合效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促进医护配合默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癌痛管理信息平台在癌症疼痛病人院外疼痛控制和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18例癌症疼痛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癌痛管理信息平台干预,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变化及随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1个月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1个月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1个月后生理状况、情绪状态、功能状况、社交能力与家庭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随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癌痛管理信息平台应用于癌痛病人院外疼痛控制和随访可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同时改善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提高随访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式学习(PBL)教学法在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为拓展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性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本地区某中学初一年级2个班102名中学生,分别设置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干预组采用PBL教学法。干预前后采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仅在“艾滋病全称”等6项知识(χ2=6.029~9.434,P=0.004~0.028)的知晓率与“应将艾滋病病人进行隔离(χ2=17.275,P<0.001)”、“应对艾滋病病人关心同情(χ2=5.696,P=0.017)”2个条目的态度正向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干预组在各项知识知晓率与态度正向率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χ2=3.840~23.520,P均<0.001~0.05)。干预前,两组在知识知晓率及态度正向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在“艾滋病的全称”等9项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943~10.183,P=0.026~0.001),仅在“对艾滋病病人具有恐惧感”的态度正向率高于对照组(χ2=11.330,P=0.001)。结论 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PBL教学法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在传统课堂教授法的基础上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混合性有机物职业暴露所致健康危害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预测混苯作业职业暴露所致职业病危害的风险,为实施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选取某涂料生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考虑苯、甲苯、二甲苯及乙苯在人体内代谢的交互作用,基于PBPK模型模拟上述化学物质混合物同时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求解结果。结果 通过计算得到长期混苯作业有关苯的终生致癌风险值:水性涂料生产线工人7.43×10-3,溶剂型涂料生产线工人1.21×10-4,两者致癌风险均高于可接受风险水平1×10-4;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非致癌风险指数(HI):水性涂料生产线工人1.45~19.06,溶剂型涂料生产线工人0.15~1.69;混苯作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风险较高,尤其是水性涂料生产线风险极高。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工作场所混苯作业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方法可预测苯致癌风险及混合有机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非致癌风险范围,为混合性有机物职业暴露所致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方法 以2021年1—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接诊的精神疾病门诊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间段内在相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要求与病例组家庭人口数大致相当、性别相同、年龄±0.5岁、婚姻状态相同且无无精神疾病病史或严重躯体疾病,符合条件的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家庭功能和家庭教养方式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家庭功能和家庭教养方式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为785名。病例年龄18~71岁,以60~71岁所占比例最高,占42.17%,居住地以城市为主,占79.11%。婚姻状态以未婚所占比例最高,56.31%。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居住地、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人群的受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功能之中的沟通(β'=-0.103)、角色(β'=-0.032)、情感反应(β'=-0.111)、家庭教养中的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β'=-0.203)、母亲偏爱被试(β'=0.081)、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β'=-0.237)、父亲过分干涉(β'=0.181)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因素。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精神卫生工作者可从家庭功能和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着手,以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外感病是感受六淫、疫毒等外界因素引起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致病因素为细菌或病毒。在以肉身体验为主要认知手段的古代,中医学家不可能发现细菌或病毒的存在,因而中医学家往往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来把握认知外感病。由于外感病的发病与传播受到外界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尤与人体的内环境密切相关。有鉴于此,本文从“环境隐喻”的立场出发,对外感病发病的因机证治进行分析。外界的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容易被人们感受,而对于古代无法观察人体的内环境,作者借助《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祸起萧墙”的故事,对人体内环境为何与外感病的发病关系密切作以阐释,并通过人参败毒散、达原饮等方证的案例式说明,揭示清理人体内外环境而达治疗外感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嗅觉障碍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行鼻内镜手术的CRSwNP患者43例,根据术前T&T嗅觉识别阈值分为嗅觉丧失组(24例)与嗅觉减退组(19例),对可能影响CRSwNP嗅觉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Lund-Mackey评分、嗅裂前区评分(anterior olfactory cleft score, AOCS)、嗅裂后区评分、上鼻甲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数、上鼻甲黏膜嗅觉标记蛋白(olfactory marker protein,OMP)阳性细胞数在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AOCS是CRSwNP患者嗅觉障碍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上鼻甲黏膜OMP阳性细胞数越多,CRSwNP患者嗅觉障碍加重的风险越小。结论 AOCS、上鼻甲黏膜OMP阳性细胞数与CRSwNP患者嗅觉障碍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