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1,患儿女,5d.为足月顺产女婴,因生后反复肌阵挛抽动2d由外院转诊我院.患儿出生后3d从医院返家途中处于睡眠中,因街道噪音较大,母亲发觉患儿有反复的四肢抽动,持续约2 min后自行缓解,以后患儿反复出现肌阵挛发作,表现为四肢节律性抽动,双上肢抽动较多见,每次持续1 ~3 min不等,每天发作2~5次.发作时无口唇发绀,无躯体强直,均于睡眠时出现,噪音可诱发,均自行缓解.一般情况好.在当地县级医院儿科诊治,考虑新生儿惊厥,查颅脑CT,血常规、血糖、电解质均正常,给予苯巴比妥钠及地西泮治疗后无效,转入我院.母亲32岁,孕产期正常,家族中无癫(癎)病史及婴儿期惊厥史.入院时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稳定,头围:34.5 cm,反应好,哭声响,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肝脾无肿大,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正常引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57例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其临床表现、病原菌、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为11.52%(57/495)。感染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72.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长时间应用静脉营养、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及机械通气是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1.299、1.347、1.268。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长时间应用静脉营养、留置PICC及机械通气为高危因素。可通过缩短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减少有创操作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肺部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NICU的早产儿,收集其临床资料及血清25(OH)D检测结果 ;并根据平均血清25(OH)D水平将早产儿分为低维生素D组和高维生素D组,分析比较两组肺部疾病发生的差异。结果共纳入早产儿115例,平均胎龄为(29.9±1.9)周,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37.1±16.6)nmol/L。维生素D缺乏[25(OH)D50 nmol/L]、不足[25(OH)D在50~74.9 nmol/L]和正常[25(OH)D≥75 nmol/L]的比率分别为71.3%、17.4%和11.3%。低维生素D组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氧疗时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高于高维生素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产儿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增加RDS、BPD的发生率,并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出生的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及其出生胎龄、性别、产次、分娩方式、出生季节、出生体质量;母亲的年龄以及妊娠期并发症等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早产儿325例,平均胎龄(33.41±2.29)周,男女之比为1.32:1,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37.34±16.17)nmol/L。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发生率分别高达37.8%和41.8%。夏秋季节出生的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冬春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示,出生季节、母亲年龄可能是影响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发生率较高,影响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姜善雨  冯星 《苏州医学》2004,27(1):14-15
目的 通过对39例新生儿破伤风(NT)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改良早期鼻饲喂养法对的治疗价值。方法 15例患儿进行改良早期喂养法,24例进行静脉营养法,同时均采用综合治疗,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改良早期喂养组与对照组相比缩短了患儿脐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了低体温的发生,体重增长情况亦优于对照组,而痉挛窒息、呕吐窒息及肺炎、败血症的发生率未有增加。结论 改良早期鼻饲喂养法治疗NT安全、经济、疗效好,值得国内同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比较不同强度复苏的出生体重 < 1 500 g早产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20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生体重 < 1 500 g且胎龄 < 32周的早产儿,根据在产房接受的不同强度复苏措施,分为无气管插管组(n=1 184)、气管插管组(n=166)、全面心肺复苏(extensiv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组(n=116),比较3组患儿一般情况及临床结局等差异。结果 气管插管组、ECPR组母亲剖宫产率及产前激素使用率低于无气管插管组(P < 0.05)。气管插管组及ECPR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均低于无气管插管组(P < 0.05)。随着复苏强度的增强,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逐渐下降(P < 0.05),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0~3分新生儿比例逐渐上升(P < 0.05)。与无气管插管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和ECPR组患儿的病死率、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升高(P < 0.05);气管插管组患儿Ⅲ~Ⅳ级颅内出血、≥Ⅲ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升高(P < 0.05)。结论 对于出生体重 < 1 500 g早产儿,产房复苏强度高与较低的产前激素使用率、较小的胎龄及较低的出生体重有关;接受产房内气管插管、ECRP的患儿临床不良结局发生率上升。因此,加强围生期和产房复苏质量管理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失败因素。方法对自2004年4月~2008年10月我院应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襄竭127例中失败24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应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时,失败的因素为:X线提示Ⅲ~Ⅳ级NRDS;NCPAP治疗中出现气胸;NCPAP后1~2h血气分析示:PaCO2≥60mmHg或PH〈7.25。结论NCPAP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为Ⅲ~Ⅳ级NRDS、并发气胸、上NCPAP后1~2h的血气分析PaCO2≥60mmHg或pH〈7.25。对有呼吸衰竭症状的新生儿选用NCPAP治疗时,需严密观察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8年9月住院的新生儿气胸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是气胸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症状轻重不一,X线检查可明确,根据病情采用镇静、头罩吸氧或胸穿抽气、闭式引流,插管通气治疗,NCPAP者停用NCPAP,治愈21例,死亡2例。结论新生儿突然出现气促、紫绀加重,应高度警惕气胸的发生,及时行胸部X线检查,一旦发生气胸,应及时积极处理,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NICU、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按是否患BPD分为BPD组(41例)和对照组(219例),分析25(OH)D水平与BPD的关系。结果 BPD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7±17 nmol/L vs 47±20 nmol/L;P0.05);维生素D缺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2%vs 74.0%,P0.05)。血清25(OH)D水平与BPD发生率呈负相关(r=-0.201,P=0.001)。结论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BPD发病有关,但需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