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翔  周云海  姚路斌 《肿瘤学杂志》2015,21(11):908-912
摘 要:[目的] 研究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1(poly (C)-binding protein 1,PCBP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法)检测140例CRC组织及相对应140例癌旁肠黏膜组织中PCBP1的表达情况,使用卡方检验分析PCBP1的表达与CRC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及Cox多因素分析PCBP1的表达对CR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PCBP1在CRC组织的阳性率为37.1%(52/140),明显低于癌旁结直肠组织的52.1%(73/140);PCBP1的表达情况与肿瘤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BP1表达、TNM分期及术后辅助治疗与CRC的预后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表明PCBP1低表达的病例预后较高表达的病例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CBP1在CRC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失调与CR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同时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的表达及其与血清IL-6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L-6的水平,采用Beckman蛋白测定系统检测CRP,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CD31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胃癌患者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01),并与肿瘤病理分期有关,肿瘤切除后血清IL-6水平明显降低(P < 0.001);VEGF的阳性细胞百分数和CD31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均随病理分期增高而升高,且均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6?VEGF?CD31的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并提示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67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病因、治疗及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中良性溃疡50例(74.6%),恶性溃疡17例(25.4%);平均住院(16.4±12.5)d,平均输血量(558.9±263.2)ml.无术后再次出血病例,有2例出现吻合口瘘,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胃癌组织中hsa-miR-124a基因启动子区的DNA甲基化状态与Rb和CDK6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手术切除的30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的hsa-miR-124aDNA甲基化状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Rb和CDK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hsa-miR-124a总体甲基化率为73.3%(22/3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0.0%(3/30)(P〈0.05),其甲基化状态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侵犯程度等临床病理因素有关(P〈0.01)。hsa-miR-124a甲基化与Rb蛋白和CDK6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hsa-miR-124a处于高甲基化状态,这种高甲基化可能通过增强Rh及CDK6蛋白的表达来促进胃癌的恶性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与三叶因子(TFF-1)、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其表达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胃癌及癌旁对照组织中COX-2、TFF-1、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织(P<0.05),TFF-1、E-cad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织(P<0.05).COX-2的表达强度与二者均成负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OX-2高表达与TFF-1、E-cad的低表达相关.三者表达异常可能在胃癌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腹股沟疝三种手术修补方式的综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综合评价腹股沟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537例(556侧)腹股沟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传统疝修补术组221侧,无张力疝修补术组252侧,腹腔镜疝修补术组83侧。结果:手术时间分别为传统疝修补术组43.4±14.3min,无张力疝修补术组38.7±11.1min,腹腔镜疝修补术组55.7±19.8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传统组38h,无张力组26h,腹腔镜组21h;术后切口疼痛需用镇痛剂例数传统组83例,无张力组51例,腹腔镜组9例;术后切口肿胀感、异物感病例传统组57例,无张力组51例,腹腔镜组0例。术后复发率分别为传统组9.5%,无张力组4.4%,腹腔镜疝组0%。尿潴留传统组24例,无张力组13例。阴囊血肿传统组3例,无张力组1例。血肿传统组1例,无张力组1例,腹腔镜组3例。结论:3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上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外科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1例残胃癌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特点、预后情况、首次手术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男性占2/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首次手术以因胃溃疡行BillrothⅡ式吻合为主。21例中,62%残胃癌发生在吻合口,62%为中低分化腺癌。行非根治性手术7例,根治性手术14例。根治性手术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42.9%、21.4%。结论残胃癌高危人群应加强定期随访,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外周血微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癌细胞微转移.结果 60例胃癌中,41例(68.3%)胃癌组织Survivin表达阳性,Survivin阳性肿瘤的MVD计数(43.5±18.3)显著大于Survivin阴性肿瘤f(22.6±11.7),P<0.011;60例胃癌中,21例(35.0%)周围静脉血中CK19 mRNA表达阳性.Survivin阳性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阳性率(43.9%)显著高于Survivin阴性胃癌患者(15.8%,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的增加与胃癌组织血管化程度及周围静脉血微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对疝手术均沿用了传统修补术的方法,如Bassini法,Mcvay法,Halsted法等。这些方法操作繁杂、分离多、损伤大,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使患者术后产生伤口剧烈疼痛,恢复时间较长。而且术后复发可达10%~15%。1993年被称为疝手术的里程碑。。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解决了传统手术的许多缺陷。1997年我国开始开展此类手术,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好评。我院从1999年2月~2003年3月用此新手术方法治疗72例腹股沟疝患者,疗效满意。定期随访1个月至1年,无一例复发。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钬激光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附39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39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47条肢体,采用钬激光治疗结合下肢浅静脉高位结扎及钬激光治疗同时行曲张团块及交通支切除。结果:39例患者术后随访2~6个月,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大隐静脉主干均发生血栓性闭塞,所有病例在术后3~4周内均出现曲张静脉消失,色素减轻。结论:腔内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近期(6个月以内)疗效明确,损伤小,术后恢复快,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