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 对不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成人HIV阳性患者启动ART(抗逆转录病毒治疗)1年过程中发生的机会性感染及病死率进行分析,探讨最佳治疗时机以指导治疗.方法 179例HIV感染者分为A组(CD4+≥350/μL),B组(200/μL≤CD4+<350/μL),C组(CD4+<200/μL)三组.使用ART治疗,观察时间为1年,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开始前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机会性感染及治疗过程中的病死率.结果 三组间机会性感染发生率:C组最高(62.50%),A组最低(6.52%),B组为(3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菌感染C组(15.28%),高于A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则C组(36.11%)高于B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启动ART治疗可以预防HIV感染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对于CD4+细胞数较低的患者,ART治疗的前3个月仍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机会性感染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患者细菌谱的分布、药敏试验和耐药性等特点,以期为指导临床有效治疗和预防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158例患者中段尿或尿路脓液行细菌培养后的病原体构成比例、分布特点、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特点、细菌耐药性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寻求尿路感染细菌谱的构成情况和敏感药物现状。结果:尿路感染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6.8%;其次为肠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常见菌株还有葡萄球菌、念珠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等敏感性较高,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氨曲南等敏感性较高,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肾脏积脓或尿液絮状物患者的脓尿普通培养结果细菌阳性率相对较低。结论:尿路感染菌株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治疗和预防应选择哌拉西林舒巴坦等敏感率相对较高的药物。留置尿管患者真菌感染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较高,及时更换尿管可有效减少和预防尿管并发感染。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产气肠杆菌类所致尿路感染,容易出现肾周脓肿和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3.
山莨菪碱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预后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兴柳  朱兴帮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11):1237-1237,1246
采用山莨菪碱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23例,结果复发次数,进展为肝硬化,并发用水,上消化道出血人数及病死率均较对照组少(P〈0.05),表明山莨菪碱可减轻或消除肝脏的进一步损害,稳定肝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证实adr和adw亚型NHBs核酸疫苗单独应用,或与HBc核酸疫苗联合免疫诱导H-2^b小鼠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方法:C57BL/6(H-2^b)小鼠随机分为4组:pJW4303组(P组,5只),pJW4303/MHBs/adw组(W组,6只);pJW4303/MHBs/adr组(R组,6只);pJW4303/MHBs/adr pJW4303/HBc组(R+C组,6只),免疫方法为各组小鼠每只每次注射相应的质粒DNA疫苗100μg(100μl),免疫程序为0,2,4w,小鼠血清抗HBs和抗HBc水平以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FN-γ和IL-4浓度用ELISA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增殖试验采用3H-TdR掺入法,计算刺激指数(SI),结果:W,R,R+C各免疫组在末次免疫后4w所有小鼠均产生抗-HBs,但各免疫组间无明显差异,抗-HBs以R+C组最早出现,R+C组小鼠在第1次免疫后2w抗-HBc即全部阳性,P组免疫后始终末出现抗-HBs和抗-HBc,核酸疫苗免疫的W,R,R+C各组免疫小鼠HBsAg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均高于P组(P<0.01-P<0.001),R+C(n=6)组小鼠脾淋巴细胞HBsAg特异性SI比R组显著升高(P<0.05),R+C免疫小鼠HBcAg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均≥2,与P组(其SI均<2)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W,R,R+C各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与HBsAg共培养的上清中IFN-γ的浓度比P组显著升高(P<0.001),而它们的IL-4 浓度比P组明显下降(P<0.001),R+C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与HBcAg共培养的上清中IFN-γ浓度也较P组明显升高(P<0.05),但其IL-4浓度与P组无差别(P>0.05),结论:adr亚型和adw亚型HBV外膜中蛋白(MHBs)核酸疫苗和HBcAg核酸疫苗能诱导H-2b小鼠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良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原性,MHBs核酸疫苗与HBcAg核酸疫苗联合免疫能加强MHBs核酸疫苗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所诱导出的辅助性T细胞免疫反应为Th1型。  相似文献   
5.
对496例腹泻住院患儿的大便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腹泻病以10岁以下儿童最多,占94.35%。发病季节以6~10月份最多,占69.35%。临床症状多有发热(76.2%)、腹痛(93.3%)、恶心呕吐(52.4%),偶有里急后重或伴发其他疾病。51.61%的患儿大便呈脓血便。大便中有脂肪球等不消化食物全为1岁以下婴儿。179例住院患儿大便培养阳性37例,阳性率20.67%。大肠杆菌12例,福氏痢疾杆菌19例,沙门氏菌3例,空肠弯曲杆菌2例,副伤寒乙1例。药敏试验结果: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对头孢三嗪、氟嗪酸、先锋必、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氨苄西林都有不同程度耐药,对磷霉素敏感,无耐药株。提示今后腹泻病尤其是菌痢的治疗应以磷霉素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比较双环醇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和各自单一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HBsAg、HBeAg、HBV-DNA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拉米夫定治疗组(A组)41例,拉米夫定100mg/d,po,qd,疗程12个月;双环醇治疗组(B组)45例,双环醇75mg/d,po,tid,疗程为12个月;拉米夫定和双环醇联合治疗组(C组)44例,拉米夫定100mg/d,po,qd,同时予双环醇75mg/d,po,tid,疗程为12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A组ALT、AST复常率分别为43.9%、48.8%;B组ALT、AST复常率分别为71.11%、71.11%,与A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C组ALT、AST复常率分别为90.91%、93.18%,与A、B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01和P<0.05);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BV-DNA的阴转率A、B、C 3组分别为60.98%、15.6%、79.5%,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在治疗前后其血液中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百分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双环醇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有协同作用,能加强拉米夫定抗病毒效果.双环醇和拉米夫定的抗病毒可能不是通过细胞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7.
黄芪联合HAART治疗艾滋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黄芪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艾滋病,与常规HAART治疗对比,观察其降低副作用及治疗艾滋病效果。方法研究组收集22例艾滋病患者黄芪联合HAART治疗24周,对照组收集20例艾滋病患者常规HAART治疗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药物副作用及抗艾滋病疗效对比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研究组在消化道反应、外周神经炎、皮疹、皮肤瘙痒及肝功能损害方面药物副作用较对照组发生少,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CD4+细胞数为256.80±102.58,对照组为240.26±9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联合HAART治疗可以减少HAART治疗副作用,增强患者免疫力,加速HAART治疗后的免疫重建。  相似文献   
8.
丁佩佩  何纲  谭雅仪  吴兴柳  甄沛林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393-1393,1420
目的观察黄芪联合HAART治疗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动态。方法收集62例艾滋病患者分为黄芪联合HAART治疗组30例和常规HAART治疗组32例,各治疗2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6个月时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经1、3、6个月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经3、6个月治疗后黄芪联合HAART治疗CD4+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常规HAART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单纯HARRT治疗而言,黄芪联合HAART治疗能更有效提高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强艾滋病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黄芪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艾滋病,与常规HAART治疗进行对比,观察其降低副作用及治疗艾滋病的效果。结论研究组收集22例艾滋病患者,用黄芪联合HAART治疗24周;对照组收集20例艾滋病患者,常规HAART治疗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药物副作用及抗艾滋病疗效对比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研究组在消化道反应、外周神经炎、皮疹、皮肤瘙痒及肝功能损害方面药物副作用较对照组发生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CD4+细胞数为(256.80±102.58),对照组为(240.26±9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联合HAART治疗可以减少HAART治疗的副作用,提高CD4+细胞数量,增强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分类树模型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和高危人群进行研究,建立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风险的分类树模型和简易风险评估表。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8年6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江门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分类树模型探索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和高危人群。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回归系数=0.035,P=0.001,OR=1.036)、肝肾综合征(回归系数=1.295,P=0.023,OR=3.650)和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回归系数=0.750,P=0.003,OR=2.117)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分类树模型提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和MELD评分、年龄有关。通过MELD评分和年龄可建立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风险的简易风险评估表。结论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分类树模型发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和MELD评分、年龄关系密切,根据这2个指标建立的分类树模型和简单风险评估表可用于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