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个体化营养治疗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消化系统手术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择期行消化系统手术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将存在营养风险、筛选合格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231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115)和对照组(n=116),分别给予个体化营养治疗和非个体化营养治疗15 d(术前5 d至术后9 d)。采集基线数据,分别于入组时及营养治疗第5天、第9天、第15天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量患者BMI、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淋巴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217例(研究组112例、对照组105例),中途退出14例(6.1%)。(1)组内比较:研究组患者在入组时及营养治疗第5天、第9天、第15天时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P均<0.05),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均<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患者在入组时及营养治疗第5天、第9天、第15天时血清白蛋白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0.05),血清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P均<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余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前1 d(营养治疗第5天)研究组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但术后第9天(营养治疗第15天)研究组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组间比较的结果表明时间因素不影响营养和免疫相关指标(P>0.05)。结论 个体化营养治疗有利于改善存在营养风险的消化系统手术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个体化营养治疗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消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案将纳入研究的217例消化系统疾病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2例,行个体化营养治疗)和对照组(105例,行非个体化营养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0%(9/112)vs 17.1%(18/105),P=0.042],而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并发症、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2%(17/112)vs 22.9%(24/105)、7.1%(8/112)vs 5.7%(6/105),P均>0.05];研究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NRS 2002评分和营养方式是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手术类型、NRS 2002评分和营养方式是总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P均<0.01),年龄、营养方式和感染性并发症是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P均<0.05);手术类型、营养费用和总住院时间是总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P均<0.05);营养方式和总住院时间是营养费用的影响因素(P均<0.01).两组出院前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58.9±17.1)分vs(56.3±18.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但研究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疲乏症状评分和经济困难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恶心呕吐症状评分劣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个体化营养治疗有利于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对胃肠肿瘤病人术后的影响.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和Pub Med数据库的文献资料,评价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通过Meta分析显示,益生菌能降低胃肠肿瘤术后病人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WMD=-9.74,95% CI(-18,19,-1.29)(P=0.02)]、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WMD=-0.04,95% CI(-0.04,-0.03)(P< 0.000 01)]、病人术后感染率[OR =0.27,95% CI (0.17,0.43)(P<0.00 001)]、病人术后发热时间[WMD=-1.24,95% CI(-2.02,-0.46)(P=0.002)]和抗生素治疗时间[WMD=-1.23,95%CI(-1.68,-0.78)(P <0.000 01)].益生菌还有降低病人体内TNF-α的趋势[WMD=-6.14,95%CI(-13.80,1.53)(P=0.12)]和减少病人住院时间的趋势[WMD=-0.72,95% CI(-1.57,0.14)(P=0.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益生菌能有效地改善胃肠肿瘤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超速离心法获取牛奶外泌体的最适离心力,探讨牛奶外泌体在体外消化模型中的稳定性及消化后的牛奶外泌体对大鼠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体外消化模型消化牛奶,不同离心力超速离心分离牛奶外泌体,用Western印迹法、动态光散射、扫描电镜对消化前后获取的外泌体进行表征,CCK8实验分析外泌体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牛奶消化后外泌体蛋白浓度明显降低,外泌体标记蛋白CD63和CD9在消化前后的分离产物中均为阳性。消化后的外泌体粒径大于未消化组,且粒径随离心力的升高而降低。扫描电镜下观察,消化前后的牛奶外泌体形态差别不大。用50μg/mL外泌体培养IEC-6细胞,结果显示牛奶消化前后的外泌体均对IEC-6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消化后离心(130000×g)获得的外泌体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结论 130000×g是获取牛奶外泌体的最适离心力。牛奶消化前后的外泌体在标记蛋白、形态上相似,表明牛奶中的外泌体能耐受体外消化模型的消化,牛奶消化后的外泌体仍能促进IEC-6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膳食因素对中国居民胃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检索4个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检索、Pub Med数据库)的文献资料,评价纳入的研究,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霉变食品[OR =3,55,95%CI(2.00,6.29) (P <0.0001)],腌制食品[OR=1.86,95%CI(1,45,2.38) (P< 0.00001)]和饮酒[OR=1.81,95%CI(1,13,2.88) (P =20.01)]OR值均大于1,为胃癌的危险因素.高盐饮食OR值大于1,但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OR=1.18,95% CI(0.73,1.93) (P=20.50)].结论 霉变、腌制食品和饮酒均为中国居民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高盐饮食对居民胃癌的影响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