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一线化疗2周期前后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水平变化率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4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治疗的广泛期SCLC患者68例,经2周期化疗后评估患者疗效,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疾病控制(DC)组和疾病进展(PD)组。运用广义线性模型和线性趋势检验评价化疗前后ProGRP水平变化率与化疗疗效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ProGRP水平变化率预测患者化疗疗效的效能。结果 2周期化疗后DC组57例,PD组11例。广义线性模型和线性趋势检验均显示ProGRP水平变化率与广泛期SCLC患者化疗疗效PD呈正相关(均P<0.01)。ProGRP水平变化率预测化疗疗效的AUC为0.925(P<0.01),ProGRP水平变化率最佳阈值为18.07%,灵敏度为0.818,特异度为0.983。结论 广泛期SCLC患者一线化疗2周期前后ProGRP水平变化率可以有效预测化疗疗效,可作为影像学评价的重要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成的GP方案与长春瑞滨(去甲长春花碱)联合顺铂组成的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性。方法 通过GP和NP两个联合化学治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 8例。结果 GP组和NP组有效率分别为4 7.2 %和4 3.8%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与去甲长春花碱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高且相似。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结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采用鸦胆子油乳结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结果治疗组客观疗效(CR+PR)达64.2%,对照组45%,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脑转移发生率11.9%,对照组脑转移发生率30%,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提高生活质量、保护免疫和骨髓功能方面优于化疗组,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及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结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客观疗效,可防止脑转移,并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护免疫功能及骨髓功能。  相似文献   
4.
奥沙利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L OHP)与氟尿嘧啶(5 FU)、亚叶酸钙(CF)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 0 0 2年6月至2 0 0 4年6月2 4例晚期胃癌患者入组本次临床试验。入组病例接受L OHP联合5 FU及CF治疗方案:d1,L OPH 130mg·m-2 ,ivgtt;d1~5 ,CF 2 0 0mg·m-2 ,ivgtt;d1~5 ,5 FU 5 0 0mg·m-2 ,ivgtt×6h ,2 1d为一个周期,至少完成3周期。分别观察其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近期疗效判定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不良反应按实体瘤(1981年)NCI分级标准。全组2 4例患者总有效率(CR +PR)为5 0 % (12 / 2 4 ) ;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 L OH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能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卡培他滨联合方案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77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组,卡培他滨联合组(36例)接受奥沙利铂(L—OHP)加卡培他滨方案化疗,OLF组(41例)接受L-OHP加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U/CF)方案化疗,观察对比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卡培他滨联合组的有效率为41.67%,肿瘤控制率(临床受益率)为77.78%,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7.9个月。OLF组的有效率为39.02%,肿瘤控制率为75.61%,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7.2个月。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均无严重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卡培他滨联合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较OLF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卡培他滨联合方案与OLF方案疗效相仿,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卡培他滨口服给药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卡培他滨联合方案不失为一种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治疗方案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奥沙利铂(L-OHP)加吉西他滨(GEM)方案与顺铂(DDP)加吉西他滨(GEM)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方法对78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45例)接受L-OHP加GEM方案治疗,对照组(33例)接受DDP加GEM方案治疗,观察并比较其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结果近期疗效:实验组的有效率为(CR PR)37.8%,肿瘤控制率(临床受益率CR PR SD)为77.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39.4%,肿瘤控制率为69.7%。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相似。周围神经毒性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生率高,但无较严重运动神经损害且为可逆转。消化道反应实验组较对照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生存质量: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对老年晚期NSCLC患者,L-OHP加GEM方案与DDP加GEM方案疗效相仿,但具有较为满意的疾病控制率,较低的消化道反应,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是老年晚期NSCLC患者较为合适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肺癌所致大咯血是内科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内科治疗常常难以奏效。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chial arteries embolization,BAE)现已成为肺癌大咯血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的首选方法,也是唯一快速有效控制出血的治疗措施。现将我院自1994年来急诊收治肺癌伴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与同期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者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晚期肝癌伴门脉癌栓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例晚期肝癌伴门脉瘤柱的介入治疗疗效和肝动脉栓塞的安全性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3例经加用碘油或明胶海绵栓塞肝动脉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缩小,在抗癌药物加碘油、明胶海绵栓塞的肝动脉组中,9例门脉显影者仅1例ALT和AST升高,而3例门脉未显影者全部升高。作者认为:对伴有门脉癌栓的晚期肝癌,只要间接门静脉造影显示门静脉,应加用碘油和明胶海绵栓塞肝动脉;但对门脉未显影者,用碘油栓塞较为安全,不宜用明波海绵栓塞。应用该法治疗后,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急诊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肝动脉栓塞 (TAE)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抢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35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 ,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 2组 :TAE组 2 3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 1 2例。结果 TAE组 2 3例腹腔动脉造影 ,有 1 4例可见造影剂外渗 ,其余是肿瘤血供染色明显 ,止血有效率91 3% ,一年生存率为 4 7 8%。内科保守治疗组止血有效率 33 3% ,一年生存率为 0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结论 TAE是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急诊止血的有效、安全措施。对可切除的肝癌患者 ,TAE后择期手术切除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脱氧吡啶啉(uDPD)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意义。方法182例肺癌患者分骨转移组和未发现骨转移组,进行uDPD/尿肌酐(uCr)比值、尿钙(uCa)/uCr、血清钙(sCa)、血清碱性磷酸酶(sAKP)比较,并对其在肺癌骨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作比较。同时,对其中80例肺癌未发现骨转移患者进行6个月的追踪观察。结果肺癌骨转移组uDPD/Cr为[(12.35±2.65)nmol/mmol],高于肺癌未发现骨转移组[(7.76±2.11)nmol/mmol,t=2.46,P〈0.01];其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4%和70%;80例肺癌无骨转移患者初测uDPD/uCr比值正常组6个月后骨转移率为17.4%,初测uDPD/uCr比值升高组6个月后骨转移率为5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5,P〈0.01)。结论uDPD对肺癌骨转移诊断和与监测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