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提出期刊出版界、科技界和期刊评价方普遍认同的编委会运行机制优化指标体系,为期刊编委会创建、换届或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运行机制优化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结果】 构建由 “编委会组织优化指标体系(宏观)”和 “编委办刊贡献考核指标体系(微观)”组成的“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运行机制优化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集期刊出版界、科技界和期刊评价方的智慧,构建了“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运行机制优化指标体系”,将宏观层面优化和微观层面考核相结合,为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创建、换届或优化提供指南或参考,以期真正实现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的“专家办刊”,进而推动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作者贡献声明的重要意义与建设内容,为完善作者贡献声明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与网络调研方法,对作者贡献声明的产生、作用、研究实践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并提出建议。【结果】 作者贡献声明产生于署名制度危机并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学术期刊对作者贡献声明缺乏足够的重视。CRediT是一种重要的作者贡献规范,需要根据学科与知识贡献加以改进。进一步加强作者贡献要素标准化的研究,建立贡献要素权重与作者贡献大小的关系框架。【结论】 完善学术期刊作者贡献声明规范应明确作者贡献声明标注规范,建立分学科的作者贡献要素词表,建立基于作者贡献声明的科研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梳理我国科技学术期刊办刊模式,分析编委会运行现状,为更好地发挥编委会作用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以中国科学院科技学术期刊为例,通过问卷调研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 当前,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的运行模式仍以编辑部责任制为主,编委会在推动期刊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有可提升的空间。【结论】 结合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运行现状,从编委会组织、编委会成员办刊贡献以及编辑部与编委会互动3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调动编委会成员积极性,真正实现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的“专家办刊”,进而推动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梳理国外学者对科技期刊出版伦理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伦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内容编码法,对国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和提炼,梳理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结果】 国外已有的出版伦理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5个研究主题:出版伦理失范、出版伦理规范、出版伦理实施现状、作者和编辑对出版伦理的认知和态度、出版伦理治理。【结论】 国外关于科技期刊出版伦理的研究成果丰硕,特征明显,但也存在缺乏研究范畴界定和对伦理规范的系统分析等问题。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体系的建设应加强对国际研究成果的借鉴以及对规范文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中文科技期刊的定位和作用,为全方位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办刊能力,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思路与参考。【方法】 对中外文科技期刊的定位与作用、中外文期刊论文的认知维度和中外文科技期刊的差距进行比较分析,以澄清当前学界、业界相关认识误区。【结果】 中外文科技期刊和中外文期刊论文侧重于不同的范畴和维度,不能只从单一的维度进行简单比较与评价。【结论】 中文科技期刊应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服务国内科学研究,服务科技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在国际开放科学大势和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度关注并研究论文发表中客观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对于保障我国科研成果发表与学术交流中的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通过文献与网络调研等方法分析现状,厘清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论文信息安全的概念,对科技论文交流流程中的安全隐患与控制手段进行梳理。【结果】 指出我国科技论文在发表过程中存在一定信息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构建信息安全框架。【结论】 我国科技论文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需要得到重视。提出并构建论文发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审查与处理机制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难点与突破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学与专业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发展很快,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难点,主要体现在学科服务的规划与设计、确立学科服务的基点、学科馆员的角色、学科服务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学科服务考核方法等.为此,要从机制上寻求对这些难点的突破,重点是加强学科馆员团队建设,学科馆员工作要循序渐进,需要馆领导的强有力支持和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融入一线具有不可替代性,加强以用户满意度为中心的效果考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