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中使用纤维蛋白胶喷洒创面预防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因消化道肿瘤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行ESD治疗的连续病例纳入研究,2015年12月31日前的病例选入观察组,之后的病例选入对照组,观察组退镜结束操作前于手术创面喷洒纤维蛋白胶,对照组则无,对比分析2组的术后出血率、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出血率为7.45%(12/161),平均住院时间(9.09±2.65)d,平均住院费用(24 246±5 519)元;对照组的术后出血率为14.79%(25/169),平均住院时间(9.20±2.99)d,平均住院费用(25 214±6 258)元。观察组术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5),平均住院时间(P=0.744)及平均住院费用(P=0.13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同样显示术中使用纤维蛋白胶是ESD术后出血的保护因素。 结论 ESD术中使用纤维蛋白胶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出血,并且不会明显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是一种有效且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于胃肠道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两种类型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探讨其确诊方式的差异。方法:对2009年1月—2016年7月经病理学证实的119例原发于胃肠道的MALT淋巴瘤和DLBC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例患者中MALT淋巴瘤男女比为1.73∶1,DLBCL男女比≈1。两组发病中位年龄均为55岁。MALT淋巴瘤与DLBCL均主要累及胃部,前者以胃体多见,后者以胃窦多见。临床表现均以腹部不适为主,其次为体重减轻、消化道出血等。内镜下确诊率为74.8%。MALT淋巴瘤患者仅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内镜下黏膜整片切除术(EMR/ESD)确诊病例明显多于DLBCL患者(P=0.006),其余方式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内镜下常见表现:溃疡型、黏膜隆起型、浅表型、肿块或息肉样型,两组均以溃疡型最多见。MALT淋巴瘤患者中Ⅰ~Ⅱ期占73.2%,DLBCL患者中Ⅰ~Ⅱ期占42.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LBCL患者中乳酸脱氢酶(LDH)高水平者明显多于MALT淋巴瘤(P=0.002)。幽门螺杆菌总体检测率为63.0%,MALT淋巴瘤阳性率为53.1%,DLBCL阳性率为46.5%。结论:MALT淋巴瘤和DLBCL临床表现多样,内镜确诊率高,内镜确诊方式为组织活检、大块组织EMR或ESD,内镜下病变形态以溃疡型最多见。MALT淋巴瘤患者通过EMR/ESD确诊病例明显多于DLBCL患者,且临床分期MALT淋巴瘤多为早期,DLBCL多为晚期。而DLBCL患者中高水平LDH的多于MALT淋巴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乳香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乳香处理SGC7901细胞不同时间,噻唑兰比色法检测乳香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乳香对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乳香对SGC7901细胞中同源性磷酸张力蛋白(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PKB,亦称Akt)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影响,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裸鼠移植瘤实验验证乳香在裸鼠体内抑制肿瘤的效果。采用Graphpad Prism 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乳香能够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呈现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性。乳香诱导SGC7901细胞的凋亡,呈现剂量依赖性。乳香能够诱导SGC7901细胞中PTEN的表达,抑制p-Akt和COX-2的蛋白表达。此外,乳香能够抑制裸鼠体内胃癌移植瘤的生长。结论乳香可以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和迁移,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与PTEN/Akt/COX-2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癌(G-NEC)与胃间质瘤(GST)在多层螺旋CT下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9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G-NEC和GST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分为2组:G-NEC组(n=21)和GST组(n=34)。对比2组的临床资料及CT特征,包括肿瘤位置、肿瘤最长径、肿瘤生长方式、肿瘤数量、肿瘤形态等。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GST和G-NEC的独立鉴别因子。结果在一般资料中,G-NEC在男性多见,而GST在女性中多见,性别可以作为GST和G-NEC的独立鉴别因子(OR=0.02,P=0.015)。G-NEC组(60.9±10.7)岁和GST组(60.5±13.3)岁在年龄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CT表现分析,两组患者在肿瘤位置(P0.001)、淋巴结转移(P=0.012)、肝转移(P=0.006)、肿瘤生长方式(P=0.014)、肿瘤形态(P0.001)、黏膜完整性(P=0.001)和肿瘤边界(P0.001)是否清晰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后对以上特征进行多因素分析,性别(OR=0.02,P=0.015)和肿瘤形态(OR=18.61,P=0.022)可作为GST和G-NEC的独立鉴别因子,其中肿瘤形态是GST和G-NEC最显著的鉴别因子。结论 CT对于G-NEC和GST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扫描在鉴别胰腺神经内分泌癌(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carcinoma,PNEC)和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月10月收治的36例PNEC和60例PDA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特征。结果:PNEC和PDAC患者在年龄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在CT特征中,PNEC和PDAC在肿瘤边界、胰管扩张、CT平扫密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T扫描在鉴别PNEC和PDAC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