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阐明黄芪、三七及其配伍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9只、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9只,替普瑞酮组9只,黄芪组9只,三七组9只,黄芪+三七组9只.运用幽门弹簧配合高盐热淀粉糊灌胃法制备萎缩性胃炎模型,治疗期共1mo,治疗期间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2mL/d灌胃;黄芪组予黄芪水煎剂3.5g/(kg.d)灌胃;三七组予三七粉冲剂0.7g/(kg.d)灌胃;黄芪+三七组予黄芪三七溶液灌胃[其中黄芪3.5g/(kg.d),三七0.7g/(kg.d)];替普瑞酮组治疗期予200mg/(kg.d),治疗结束后,各组取3只,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胃黏膜中Hsp70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测定Hsp70/Hsp72蛋白表达量,余大鼠HE法观察胃黏膜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其胃黏膜体积构成比明显下降(P<0.01);替普瑞酮组较模型组胃黏膜体积构成比明显升高(P<0.01),黄芪组、三七组和黄芪+三七组与模型组相比,可以明显提高胃黏膜体积构成比(P<0.01),与替普瑞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黄芪组、三七组、黄芪+三七组之间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黄芪组、三七组胃黏膜中Hsp70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各组Hsp70/7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三七及其配伍可以明显改善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的萎缩状态.诱导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可能是黄芪、三七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短暂和过度的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黏膜屏障损伤等因素导致胃内容物反流造成食管和食管外不适的一种疾病,目前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且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抗焦虑抑郁药物是现在治疗此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研究发现,脑-肠-菌轴与胃食管反流病、抑郁症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以导致情志的改变,加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伴抑郁主要与肝、脾密切相关,从肝、脾之气机入手,中医药治疗可以良性调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抑郁症状,且还可维护肠道内环境的稳态和菌群的种类及丰度,改变胃肠道相关激素的水平。本文旨在从中医病因病机、脑-肠-菌轴作用机制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伴抑郁的发病机制,收集整理近年来肠道菌群以及中医药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式及效果,为未来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郁病发病率不断增加,郁病的治疗倍受重视,《伤寒论》《金匮要略》对郁病的治疗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者将其分类整理并结合临床治疗经验,提出自己的见解,倡导重视经方的运用,并重视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调中化湿汤联合四联用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p阳性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四联用药根除H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调中化湿汤(黄芪30 g,党参15 g,苍术15 g,柴胡10g,升麻10 g,陈皮15 g,姜半夏15 g,茯苓30 g,木香15 g,白豆蔻15 g,炙甘草10 g,生姜10g,桑枝15 g,姜黄15 g,吴茱萸6 g,黄连3 g)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根除率比较,观察组根除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P0.05)。结论:调中化湿汤联合四联用药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调中化湿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脾胃病科门诊2017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调中化湿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2组疗效差异。[结果]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及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随访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用药物莫沙必利片治疗基础上加用调中化湿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患者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及焦虑、抑郁症状,且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6.
正气虚感冒是临床上常见的外感类型,其发病与脾胃密切相关,病机实质是脾胃不足,中气下陷,正气内伤,导致机体御邪无力,外邪乘虚而入而得外感病。李东垣曰:"饮食伤胃,劳倦伤脾。"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增加,人们的作息习惯发生变化,加上饮食不规律等,导致脾胃损伤的情况比比皆是,越来越多的人呈现虚火体质。虚火内盛,复感外寒,而医者不辨虚实寒热,动辄使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之药,使"冰伏邪气",导致脾胃更加损伤,感冒迁延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大鼠消化道动力学及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探索该疗法改善胃肠动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模型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各30只,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每日固定22min,并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日固定22min,不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并比较4组大鼠胃电图、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Cajal间质细胞分布数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模型治疗组在胃电主频率和平均振幅、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Cajal间质细胞数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2)模型对照组与模型治疗组、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胃电主频率和平均振幅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3)模型对照组与模型治疗组、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胃内残留率显著升高,小肠推进比率显著降低(P0.01);(4)模型对照组与模型治疗组、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Cajal间质细胞数量得以显著降低(P0.01)。结论 "以俞调枢"法具有较好的改善胃肠动力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调节Cajal间质细胞的表达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左金丸及其拆方治疗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左金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建立CAG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自然恢复、替普瑞酮、黄连、吴茱萸、左金丸组,设立空白和假手术组,治疗1mon后,检测血清前列腺素E2和胃泌素的表达及病理学观察。结果:①各治疗组PGE2含量提高,除吴茱萸组外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②各治疗组胃泌素含量提高,与自然恢复组比较有显著差异;③病理显示左金丸组模型病变缓解最明显。结论:左金丸有明显的治疗CAG的作用,其效果不低于西药组以及单味药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CBM、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18年2月,收集指针疗法(或联合内服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评价员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实验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 3. 0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116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指针疗法组(或联合内服药物)与对照组(内服药物)相比,在8项研究中的总有效率(RR=1. 17,95%CI 1. 11~1. 24,P 0. 00001)及在4项研究中的不良反应(RR=0. 16,95%CI 0. 04~0. 60,P=0. 007)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内服药物),且显著减少食管酸反流。但在提高食管括约肌压力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分析结果显示,指针疗法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且安全手段,但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的限制,该结论仍需更严谨的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消化急腹症之一,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凶险,致死率高等特点。疾病早期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后期可向重症急性胰腺炎发展,损害长期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该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至今尚未被完全阐述清楚。AP的产生和发展与多种信号通路的共同参与密不可分。其中,Toll样受体4(TLR4)作为一种跨膜信号转导受体,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在AP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医药可以多靶点,多效应,多给药方式等特点调控TLR4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而有效干预AP的进展,已逐渐成为防治AP的新热潮。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防治AP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可通过调控TLR4信号通路,加强免疫抵抗和防御,抑制炎症反应而有效治疗AP,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目前仍缺乏对中医药调控TLR4信号通路治疗AP的全面综述。故文章就近年来关于中医药调控TLR4信号通路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梳理阐述,以期为AP的治疗及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