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功率钬激光联合超微通道经皮肾镜手术(SMP)治疗2cm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大功率钬激光联合SMP治疗2cm肾结石27例,碎石能量设定为60W(3.0J/20Hz),其中左肾结石13例,右肾结石14例;上盏结石2例,中盏结石5例,下盏结石15例,肾下盏合并肾盂结石5例。结石累计最大直径2.1~4.0cm,平均2.8cm。结石CT值577~1 757HU,平均1 092HU。统计碎石时间、结石取净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27例均采用单通道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穿刺上盏、中盏、下盏分别为2、8、17例。手术时间30~84min,平均48min。术后第l天复查KUB结石清除率为88.9%(24/27),1例因残余结石较多行二期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另外2例给予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1个月后复查KUB或彩超结石清除率达100%。术后血红蛋白下降5~18g/L,平均8.9g/L,术后患者均无需输血。4例(14.8%)患者术后出现发热,无其他并发症。住院时间2~5d,平均3.3d。结论:大功率钬激光联合SM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作为治疗2cm肾结石的一种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使用Endurant支架的经验及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9例肾下腹主动脉瘤使用Endurant支架行腔内修复术的病例特点、术后并发症和近期随访结果.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其中9例为复杂解剖形态的病例.术中同时进行的肾动脉支架、髂内动脉栓塞和髂动脉扩张也均获得成功.术后无Ⅰ、Ⅲ和Ⅳ型内漏发生,4例残余Ⅱ型内漏留待观察.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30 d并发症主要包括血栓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心肌梗死合并心衰,伤口感染和血肿.全组随访1~12个月,无死亡病例.8例患者完成至少1次CT动脉重建(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5例动脉瘤体直径缩小,3例无改变.1例患者出现单侧髂腿延长支闭塞,行股股动脉转流.1例患者出现继发性ⅠB型内漏,继续观察.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使用Endurant支架安全,有效.Endurant支架增加了对于复杂解剖形态的病例的手术成功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随着1991年阿根廷Parodi医生首先采用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以来,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随着腔内治疗材料(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复杂、困难的EVAR术病例不断涌现,腹主动脉瘤适应证也在不断的扩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近期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比较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行CEA及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及1年内出现再狭窄及再发卒中的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72例,其中456例行CEA,116例行CAS。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伴随疾病等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CEA组和CAS组手术相关死亡(0.2%vs 0)、术后30 d内缺血性卒中(1.1%vs 1.7%)、急性心肌梗死(0.7%vs 1.7%)、局部血肿(0.4%vs 0.8%)、植入物感染(0.4%vs 0)、颅外神经损伤(1.1%vs 0)、过度灌注发生率(5.7%vs 3.4%)均无显著差异。CAS组术后持续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CEA组(12.9%vs 1.1%,P0.01)。1年随访结果显示,CAS组出现治疗侧颈动脉再狭窄(﹥50%)显著高于CEA组(6.9%vs 2.6%,P=0.026),但两组术后重度狭窄(﹥70%)(2.5%vs 1.1%)及同侧卒中发生率(0.9%vs 0.4%)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EA和CAS都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安全有效的措施,但CAS组术后持续低血压及治疗侧颈动脉1年再狭窄发生率高于CEA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治疗肾盂旁囊肿合并肾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肾盂旁囊肿合并肾结石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以行经皮肾镜治疗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以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治疗的22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52.75±13.58)min、术中出血量(16.80±4.27)m L及住院时间(5.16±1.03)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0.51±14.82)min、(54.63±25.80)m L、(7.85±1.2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囊肿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疗法对肾盂旁囊肿合并肾结石有显著治疗效果,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少,患者康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基因克隆入pEGFP-C2载体,探讨构建的质粒转染进非洲绿猴肾成纤维细胞COS-7株相关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蛋白分布部位的情况。方法从人肝癌细胞(HepG2)中获得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的cDNA,采用Xho I和BamH I双酶切,用T4连接酶将该cDNA连接pEGFP-C2质粒,将构建成功的pEGFP-C2-HDAC2质粒经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染非洲绿猴肾成纤维细胞(COS-7),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HDAC2的表达。结果双酶切鉴定可见HDAC2质粒片段,转染重组质粒后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PCR结果可检测到HDAC2 mRNA表达,同时Western blot可检测HDAC2蛋白和GFP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pEGFP-C2-HDAC2表达质粒,HDAC2蛋白可与绿色荧光蛋白在COS-7细胞中融合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输尿管镜取石(URS)、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四种治疗方法在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治疗中的疗效,探讨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最佳方法。方法分析了524例临床资料,根据四种不同决策对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治疗,分别从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 URS手术成功率达92.62%(301/325),结石取净率87.08%(283/325),24(7.38%)例改行其它手术(15例PCNL,9例开放取石);PCNL手术Ⅰ期成功率94.69%(103/113),6例改Ⅱ期手术全部成功,结石取净率92.92%(105/113),4例(3.54%)改开放手术;开放取石23例(10+9+4)全部成功。ESWL碎石效果差,成功率仅30.23%(26/86),多需改行URS或PCNL治疗,但ESWL可作为处理URS或PCNL后的残留结石有效手段。URS组出现输尿管穿孔3例(0.92%),PCNL组出现大量冲洗液外漏2例(1.77%)输尿管穿孔2例(1.77%),对症处理后均痊愈。余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输尿管上段嵌顿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X线平片及DR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肺透明膜病的新生儿84例,对比分析其X线平片及DR影像质量。结果:DR影像质量优于X线平片(P<0.05)。结论:DR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诊断效果优于X线平片,应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胸-腹主动脉型大动脉炎治疗目前已有了较大进展,腔内治疗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可选择的治疗方式。本文就胸-腹主动脉型大动脉炎腔内治疗指征掌握、治疗前后用药选择进行了总结,重点阐述在腔内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和误区,如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优劣判断、支架种类和型号选择的方式等,以期提高大动脉炎腔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正>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1908年由日本的Takayasu最早报道,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头臂型大动脉炎(bra-chiocephalic takayasu arteritis,BCTA)是TA患者最常见的类型,病变累及主动脉弓的分支血管,重症者出现严重的脑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