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研究膜结合型透明质酸酶(PH-20)mRNA表达与消化道肿瘤侵袭能力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预测肿瘤侵袭危险度的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9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原发癌、癌旁组织、淋巴结转移癌(其中13例)及4例消化道良性病变和各种细胞系(SGC-7901、BGC823、LS-174-T、HCT8、95-D、A549、HFL、HEPG2、L-02)中PH-20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H-20mRNA在上述组织中均有表达,消化道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消化道肿瘤PH-20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有关,浸润性肿瘤的PH-20mRNA表达量高于浅表性肿瘤(P<0.01)。结论PH-20mRNA表达改变可能与消化道肿瘤的发展有关,高表达PH-20mRNA的肿瘤细胞具有高侵袭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小鼠生后不同时相海马以及丘脑组织中三叶因子3(TFF3)的表达。方法:取生后P0、P1、P3、P5、P7、P9、P11、P13、P15、P17、P19、P21、P23、P25、P27及成年昆明种小鼠全脑,参照小鼠脑图谱,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厚6μm、H-E染色和TFF3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另取不同时相小鼠海马组织液氮冻存,提取组织总RNA,RT-PCR检测TFF3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TFF3在海马CA1、CA2、CA3、CA4及齿状回神经元的胞质与胞核中均有表达,随生后发育,胞质阳性信号增强,P15开始胞核呈阴性表达,且CA1~CA4区阳性神经元减少;丘脑内侧背核、外侧背核、缰内侧核、外侧膝状体背核、丘脑后核、丘脑腹后内侧核、外侧核、中央内侧核等也呈TFF3免疫反应阳性,且表达趋势与海马相似。随着个体的发育,P15后海马组织中TFF3 mRNA的表达量与P1~P13相比逐渐减少;海马CA2、CA3区TFF3平均光密度在P1~P15水平较高,P15最高,P15之后逐渐下降,成年最低。结论:小鼠海马和丘脑TFF3生后发育的变化,提示TFF3可能参与海马和丘脑各核团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丹参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刺激肾脏系膜细胞后的影响。方法:浓度为(0~10-5mol/L)AngⅡ刺激系膜细胞,以及浓度为10-6mol/L的AngⅡ在不同时间(0 min~24 h)刺激系膜细胞,分别用氯沙坦和丹参注射液干预。用实时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细胞Wnt-1、β-catenin、PAI-1mRNA与蛋白水平,用ELISA方法测定细胞上清中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含量。结果:AngⅡ使系膜细胞Wnt-1、β-catenin、PAI-1表达增加,FN水平升高,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浓度为150 mg/mL的丹参注射液干预后,Wnt-1、β-catenin、PAI-1表达以及FN水平明显下降,与ARB作用相当。结论:AngⅡ通过刺激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活化致肾小球硬化,而丹参能通过抑制AngⅡ诱导的系膜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活化进而下调PAI-1表达与FN合成而发挥抗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该文旨在研究黄精多糖对高脂血症小鼠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黄精多糖低、中、高剂量组(200,400,800 mg·kg^-1·d^-1),连续给药14 d后,腹腔注射75%新鲜蛋黄乳剂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给药结束后测定血清中TC,TG,LDL-C,HDL-C的含量;采用Real-time PCR法测定肝脏组织中PPAR-α,PPAR-β,PPAR-γ,SREBP-1c,IL-6,TNF-α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法分析检测黄精多糖对脂代谢相关基因(PPAR-α,PPAR-β,PPAR-γ,SREBP-1c,IL-6,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黄精多糖的降血脂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黄精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均能降低血清中TC,TG,LDL-C的含量,以中、高剂量组多糖效果最为显著(P<0.01),同时,黄精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均能升高血清中HDL-C的含量,以中、高剂量组多糖效果最为显著(P<0.01);此外,黄精多糖中、高剂量组可显著上调肝脏中PPAR-α,PPAR-βmRNA和蛋白表达量(P<0.05),下调肝脏中PPAR-γ,SREBP-1c,IL-6,TNF-αmRNA和蛋白表达量(P<0.05)。以上研究表明黄精多糖具有抑制肝脏脂质氧化,调节与脂类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作用,进而起到防治高脂血症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板蓝根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2013年1—4月选取健康小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CCl4组(B组)、低剂量板蓝根组(C组)和高剂量板蓝根组(D组)各10只,A、B两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1次/d;C组腹腔注射板蓝根剂20 ml/kg,1次/d;D组腹腔注射板蓝根剂80 ml/kg,1次/d,四组均注射10 d。末次给药2 h后,B、C、D三组均腹腔注射1 ml/L的CCl4花生油溶液10 ml/kg建立急性CCl4小鼠肝损伤模型。比较四组小鼠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血清ALT、AST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空泡变性、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情况A组分别为0、0、0只,B组分别为8、10、10只,C组分别为7、6、7只,D组分别为5、4、5只。SOD、MDA水平A组分别为(36.24±3.12)U/mg、(5.20±1.93)nmol/mg,B组分别为(19.21±5.67)U/mg、(8.96±2.65)nmol/mg,C组分别为(25.72±4.35)U/mg、(8.65±2.22)nmol/mg,D组分别为(34.61±4.66)U/mg、(5.98±2.15)nmol/mg。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两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LT、AST水平A组分别为(39.06±15.42)、(42.34±16.27)U/L,B组分别为(129.46±39.01)、(144.14±30.51)U/L,C组分别为(100.68±29.36)、(106.54±30.36)U/L,D组分别为(74.25±25.87)、(81.73±20.21)U/L。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两组ALT、AST的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板蓝根对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H)是一种罕见的由于先天性肝内乙醛酸代谢异常导致的遗传性肾结石/肾钙质沉着症,既往多关注1型和2型PH,PH3的致病基因HOGA1发现较晚,报告不多。 目的:总结PH3临床表型,探讨不同种族人群的PH3热点变异。 设计:病例系列报告。 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经HOGA1基因变异确诊为PH3的连续病例。从住院病史中采集临床和生物学检测信息,在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PH3病例的中、英文文献,采集病例来源(国家)、例数、性别、起病年龄、诊断年龄、起病临床表现(尿石症、肾钙质沉着症、高钙尿症、高草酸尿症)、随访时间、肾功能(慢性肾脏病2期、3期、4~5期)、随访年龄、尿路结石转归 (活动性结石、无症状结石或结石消失)、HOGA1基因变异位点。 主要结局指标:临床表型和不同种族人群的热点变异。 结果:纳入8例PH3患儿,男7例,女1例;起病年龄中位数10月龄,诊断年龄中位数16月龄。3例以肉眼血尿起病,5例以泌尿道感染起病。影像学均提示肾结石,均无肾钙质沉着表现。3例检测了24 h尿草酸,1例提示高草酸尿症;6例检测了尿钙,5例提示高钙尿症。1例失访,7例随访中位时间25个月,肾小球滤过率均维持稳定,3例肾结石消失。8例均检出HOGA1基因变异(共10个变异位点),其中复合杂合变异5例,纯合变异3例,经ACMG分级判定6个位点为可能致病变异,4个位点为致病变异。中英文数据库共检索到82篇文献,筛选后23篇文献中321例PH3患者进入本文分析,中国36例(包括本文8例),欧美293例。中国和欧美PH3患者:起病表现为尿石症的比例分别为83%(30/36)和85%(195/230),肾钙质沉着症分别为3%(1/29)和8%(20/261),高草酸尿症分别为90%(26/29)和96%(66/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钙尿症分别为44%(11/25)和23%(3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肾功能:中国1例PH3患者25岁时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欧美2例PH3患者分别在8岁和33岁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活动性结石:中国和欧美PH3患者分别为13%(3/23)和37%(2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PH3患者热点变异为c.834G>A (splice site)、c.834_c.834+1GG>TT (splice site)和c.769T>G (p.C257G),分别占28%(20/72)、21%(15/72)和11%(8/72);欧美PH3患者热点变异为c.700+5G>T (splice site)和c.944_946delAGG(p.E315del),分别占40%(236/586)和12%(73/586)。 结论:PH3起病年龄和诊断年龄较早,整体预后较PH1和PH2良好,中国与欧美PH3患者HOGA1基因突变可能存在不同的热点变异位点。  相似文献   
7.
8.
Elekta Synergy VMAT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基本三大要素分别是加速管、微波源和电子枪,当枪灯丝通电发热后,发射出电子,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灯丝会逐渐老化、断裂。维修时,电子枪灯丝的更换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保持良好的真空环境来延长灯丝的寿命,更换后还需要对设备进行质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年6月14日),查找关于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随机对照实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文章按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按文章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为A组、B组、C组。结果:肾康注射液能够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肌酐,升高肌酐清除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肾康注射液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较低,有待样本量更大、质量更高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改善儿童肾移植长期预后的管理模式,尤其是术前、术后多学科管理在儿童肾移植中的意义。方法: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科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合作开展器官捐献供肾-儿童肾移植,对肾移植患儿采用术前-术中-术后闭环管理模式。本研究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该模式的特点和效果,重点讨论术前、术后管理在儿童肾移植中发挥的作用。结果:(1)一般资料:129例终末期肾衰竭患儿接受器官捐献供肾移植,肾移植受者年龄10.6±3.8岁,其中最小移植年龄21月龄,最小移植体重9 kg。供体中104例(80%)为儿童供体,儿童供体中位年龄1.5岁(11月~3岁)。(2)术前管理:原发病诊断方面,儿童肾脏科与泌尿外科、分子诊断中心等多学科合作,使得86%患儿原发病诊断明确,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AKUT)及遗传性肾病为其主要病因,占28.6%和27.9%;移植前肾替代治疗方面:96%患儿移植前接受透析治疗,中位透析时间1.3(0.7~2.0)年;移植前慢性肾脏病相关并发症纠正情况:肾性贫血控制率70%,血钙控制率77%,血磷控制率65%,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控制率66%,严重左心室肥厚(LVH)控制率80%。(3)术后管理:129例肾移植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0(1.1~4.8)年。随访期间感染情况:63例(48%)肾移植受者发生感染,病原菌中以细菌感染最多见(54%),其次为病毒感染(42%),病毒感染中半数以上为巨细胞病毒(CMV);排斥情况:14例(10.8%)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原发病复发情况:1例(0.8%)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原发病复发。(4)肾移植预后:受者1年、3年、5年、7年存活率均为96.6%,移植肾1年、3年、5年、7年存活率均为87%。末次随访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为81.2±29.8(ml/min/1.73 m^2)。16例移植肾失功,其中13例(81%)移植肾丢失发生在移植后1月内,移植肾血管栓塞是主要失功原因。结论:多学科闭环管理下的儿童肾移植受者预后良好,该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