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9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9篇
  1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典医籍中的痢后风特指于泄痢后期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症状的一类病症,主要发生于下肢关节,其临床表现与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关节病变类似。古代医家认为痢后风发病与外邪侵袭、痰瘀凝滞、痢后体虚有关,可采用祛风除湿、活血化痰通络、补脾肾、益气血等治法,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关节病变提供了一定的指导。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QRS-T夹角≥90°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合并心力衰竭者(A组)与无合并心力衰竭者(B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梗死部位、平面QRS-T夹角、监测指标等差异。结果两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梗死部位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A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计数(WBC)、B型脑钠肽(BNP)及N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的水平较B组均显著升高,且两组在平面QRS-T夹角上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WBC、BNP、NT-proBNP及QRS-T夹角≥90°对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灵敏度分别为62. 79%、72. 09%、65. 12%、95. 35%,特异度分别为71. 93%、57. 89%、64. 91%、89. 4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64、0. 62、0. 55、0. 94。结果显示,相比WBC、BNP及NT-proBNP,QRS-T夹角≥90°对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诊断效能最高(均P 0. 05)。结论不同QRS-T夹角对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其中QRS-T夹角≥90°时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因此可将该指标作为评估AMI合并心力衰竭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4.
5.
刘亚军  王旋  胡海  桂艳 《解剖学报》2019,50(6):713-717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中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表达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36只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瑞舒伐他汀预处理组,每组12只。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 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VSMCs中IL-1β、IL-6和TNF-α以及核因子κB(NF-κB)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再灌注24 h后,模型组VSMCs IL-1β、IL-6 以及TNF-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而给予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后,可明显抑制大脑中动脉VSMCs中IL-1β、IL-6和TNF-α 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同时也可发现,VSMCs中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减少。 结论 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可有效抑制大脑中动脉VSMCs中IL-1β、IL-6和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对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作用。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对IL-1β、IL-6及TNF-α的作用可能与其减少VSMCs中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以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核因子(NF)-κB为中心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正常组灌胃(ig)生理盐水2 m L·d-1],模型组(ig生理盐水2 m L·d-1),清肠化湿方低、中、高剂量组(ig清肠化湿方8,16,32 g·kg-1),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ig SASP 0.67 g·kg-1),SASP+双酚A-二甘氨酸醚(BADGE)组(ig SASP 0.67 g·kg-1+腹腔注射BADGE 20 mg·kg-1)及清肠化湿方中剂量+BADGE组(ig清肠化湿方16 g·kg-1+腹腔注射BADGE 20 m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以生理盐水灌肠外,其余组采用TNBS/乙醇灌肠造UC大鼠模型。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为阳性药物,同时联合使用PPAR-γ抑制剂双酚A-二甘氨酸醚(BADGE),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及结肠病理评分,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PPAR-γ,NF-κB的蛋白和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肠组织分泌蛋白黏蛋白2(MUC2)和三叶因子3(TFF3)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出现明显炎症和溃疡,提示造模成功。模型组PPAR-γ蛋白和基因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肠化湿方组和SASP组PPAR-γ表达均有所增加(P0.05);联用PPAR-γ抑制剂BADGE后两组PPAR-γ表达又显著降低(P0.05)。同时,模型组NF-κB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清肠化湿方各剂量组均能降低NF-κB的表达(P0.05),而清肠化湿方中剂量+BADGE组较清肠化湿方中剂量组NF-κB的表达又显著增高(P0.05)。此外,清肠化湿方组和SASP组能有效升高大鼠肠组织中MUC2和TFF3的表达,而当清肠化湿方或SASP联合使用BADGE时这一作用被减弱。结论:清肠化湿方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病变程度,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的激活,减轻炎症反应,并通过促进肠道黏膜MUC2与TFF3的分泌修复肠粘膜屏障有关,而这些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激活PPAR-γ信号通路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脾消癥方对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MTT法观察健脾消癥方对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增殖的影响,Hochest 33342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健脾消癥方对HepG2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作用,DCFH-DA探针法观察健脾消癥方对HepG2活性氧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健脾消癥方对HepG2的凋亡相关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表达的影响。结果:健脾消癥方作用HepG2 48h后,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出现典型的凋亡特点,细胞内活性氧浓度升高,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上调。结论:健脾消癥方对HepG2有较好的诱导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及下调Caspase-3、Caspase-9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8.
讨论式教学法在护理本科《医学免疫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免疫学理论深奥,机理复杂,专业知识横向面广纵向面深。为了加强护理本科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学习,在讲授完免疫学的基础免疫后,采用课堂讨论式教学,并对此进行课后调查。结果表明:讨论式教学法有助于解决教与学分离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并且启发学生将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和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的能力也得到了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大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首次同性性行为与相关行为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同伴推动抽样方法(RDS)和咨询检测等方式招募方便样本,一对一自填式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首次性行为状况及安全套使用信息。结果:成功招募了127名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SM),88.2%的调查对象首次性行为对象是男性,首次同性性行为发生的年龄中位数为19岁;当第一个男性性伴是校外人员时,首次同性性行为被引诱或被胁迫的比例占到28.8%;首次性行为的性伴是男性其自认为性取向是同性恋的比例更高(χ~2=13.49,P=0.00);首次同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70.1%,首次同性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调查对象最近一次肛交安全套使用比例更高(χ~2=7.72,P=0.05)。结论:首次同性性行为对青年学生的影响较大,应当关注学生首次性行为教育。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