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早期口服肠管益生菌及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神经降压素(NT)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早产儿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微量喂养组44例及混合喂养组(口服肠道益生菌及微量喂养组)48例。采用EL ISA法对3组早产儿生后24h、72h及生后7d晨9时喂奶之前采血取血清,测定GEF及NT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微量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GEF在生后24h、72h及生后7d呈持续上升趋势,混合喂养组生后7d GEF水平明显高于生后24h(P<0.01);微量喂养组生后24h与72h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72h与生后7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GEF在生后3d最低,7d时增高,组间24h、72h及生后7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在生后24h、72h及生后7d血清GEF含量不同(P<0.05)。3组NT在生后24h、72h及生后7d呈持续上升趋势,生后7d NT水平明显高于生后24h(P<0.01);微量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NT水平在生后24h、72h及生后7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使早产儿血清内EGF及NT明显增高,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而口服益生菌虽不能使NT大量分泌,但可以帮助胃肠管尽快建立正常菌群,适应胃肠内营养,两者结合可以使NEC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研究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过程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影响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延安市人民医院经CT、MRI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按手术时采用的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异丙酚组(n=43)和依托咪酯组(n=41).异丙酚组诱导依次采用异丙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依托咪酯组采用依托咪酯、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麻醉维持吸入异氟醚,间断追加异丙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2组患者均于术前、诱导后、手术开始1h和手术结束时抽静脉血离心提取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栓素(TX)、内皮素(ET)、前列腺素E(PGE)和降钙素(CA)水平.结果 2组患者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无麻醉相关死亡.2组患者术前血清MDA、SOD、IL-6、TNF、TX、ET、PGE和CA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后异丙酚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随手术时间推延,差异更明显(P<0.01).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采用异丙酚麻醉较依托咪酯能更有效地降低手术过程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影响机体的生化代谢,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高选择行β2受体激动剂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急性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是否差于丙卡特罗。方法93例诊断为小儿轻中度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硫酸沙丁胺醇组(实验组)42例,丙卡特罗组(对照组)51例。分别记录患儿用药前和用药后第3,7,10,14 d的肺功能。结果用药后实验组和对照肺功能指标(FEV1%,PEF%)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用药后第3,7,10,14 d肺功能指标FEV1%(P=0.36,0.72,0.52,0.63)和PEP%(P=0.50,0.59,0.62,0.8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急性轻中度支气管哮喘在改善肺功能方面并不差于丙卡特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干预过程中血清瘦素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动态检测23例AMI病人(AMI组)、20例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SAP组)以及20例健康对照志愿者(CN组)的外周血清瘦素水平.AMI组病人均采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PCI)治疗,并动态检测了溶栓后6及24 h瘦素水平的变化,并根据溶栓效果(主要通过ST段回落结果判断)分为溶栓成功组(ST回落≥50%,n=19)及不成功组(ST回落<50%组,n=4),分析溶栓前及后血清瘦素水平下降百分比与溶栓疗效的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血清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结果 AMI组血清瘦素水平为(13.48±3.41)μg/L,SAP组血清瘦素水平为(8.09±1.17)g/L,显著高于CN组的血清瘦素水平(3.62±1.16)μg/L(P<0.01);AMI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5).AMI组病人经PCI溶栓治疗后6 h血清瘦素、P选择素及E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24 h后显著下降;AMI组病人溶栓前血清瘦素水平高低与溶栓疗效有关,溶栓成功组术前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低于溶栓不成功组(P<0.01).溶栓24 h后血清瘦素水平下降程度与溶栓疗效相关,溶栓成功组的瘦素水平下降率为48.3%±6.2%,明显大于溶栓不成功组的瘦素水平下降率(10.5%±2.3%)(P<0.01);AMI病人血清瘦素水平与P选择素及E选择素水平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瘦素可能参与了AMI心肌损伤过程,动态检测血清瘦素水平有助于判断AMI疾病进程与疗效.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频超声易发现浅表软组织肿块,敏感性甚高,但特异性较低,判断其良恶性较难1。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与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PI)能显示浅表软组织肿瘤内的血流分布、形态等,本文应用CDFI或CDPI检查了85例浅表软组织肿块,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85例为我院2000年8月~2003年3月住院患者,其中男46例,女39例,年龄4~78岁,平均40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穿刺组织学证实。本组恶性肿块54例,包括软组织肉瘤31例(纤维肉瘤8例,脂肪肉瘤4例,腺泡状、滑膜、横纹肌、间质等其他肉瘤19例),…  相似文献   
8.
百草枯中毒的救治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百草枯为速效触杀性除草剂,由于其具有强大的除草作用,且对土壤无污染,对农作物无损害,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但中毒者也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9.
陈亦乐  唐迪红  刘珈  刘世平  刘艳琼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906-1909,1913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在妇科晚期难治性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自2000年9月至2005年8月采用HIFU治疗妇科难治性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33例,与未经HIFU治疗的类似病例29例进行对照,根据既往的治疗史两组按相同的治疗标准选择化疗或放疗或化、放疗联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疾病无进展期、生存期及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肿块消退情况:HIFU治疗组肿块消退有效率8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2%(P〈0.05)。临床症状改善:治疗前后KP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治疗组70.6分和76.0分,对照组68.9分和69.3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情况:两组治疗有效的病例中治疗组复发率42.8%,对照组8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至复发时的疾病无进展期治疗组平均12.7个月,对照组平均7.8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平均间隔时间延长了4.9个月(P〈0.05)。生存期的影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反应: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比治疗组的并发症严重,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晚期难治性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采用HIFU治疗,对肿瘤的局部“切除”或缩小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疾病无进展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其治疗安全、无创伤作为晚期患者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有一定的价值,由于HIFU治疗对亚临床转移灶及晚期病人远处转移无效,对生存期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9例,对照组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联合组行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比较2组稳定性分级、膝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情况、Lysholm评分变化及手术安全性。结果术前,2组间稳定性分级、屈曲受限角度、伸膝受限角度、萎缩指数、Lysholm评分无显著差异(P 0. 05);术后,联合组稳定性评估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2组屈曲受限角度、伸膝受限角度、萎缩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1、3、5个月,联合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关节稳定性、膝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情况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且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