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人脂肪来源干细胞与Ⅰ型胶原支架体外复合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体外人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与Ⅰ型胶原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0.125%Ⅰ型胶原酶体外分离人ADSCs,按每只培养瓶1×104个细胞/ml接种,80%融合时进行传代,培养至第3代,将其与Ⅰ型胶原支架体外复合培养(5×105个/cm2胶原支架),细胞计数法检测黏附率,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及增殖.将ADSCs用DⅡ荧光标记并与胶原支架黏附,检测黏附率并与转染前进行比较,检测DII标记后对ADSCs的黏附能力是否有影响.结果 体外成功分离得到ADSCs,与Ⅰ型胶原支架能够很好地黏附,在支架上增殖生长状态良好,DⅡ标记前后黏附率分别为(91.9±2.3)%和(90.5±2.0)%,两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SCs与Ⅰ型胶原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Ⅰ型胶原支架可作为脂肪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诊治的耳廓瘢痕疙瘩患者150例。其中50例患者采用曲安奈德治疗,为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低浓度5-氟尿嘧啶(1.0mg/ml)联合曲安奈德治疗,为低浓度联合治疗组;另50例患者采用高浓度5-氟尿嘧啶(5.0mg/ml)联合曲安奈德治疗,为高浓度联合治疗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高浓度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2.00%)高于低浓度联合治疗组(74.00%)、对照组(60.00%)(均P<0.05)。治疗前,3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耳廓瘢痕疙瘩疼痛和瘙痒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VSS、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高浓度联合治疗组患者VSS、VAS评分明显低于低浓度联合治疗组、对照组(均P<0.05)。高浓度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低浓度联合治疗组(24.00%)、对照组(26.00%)(均P<0.05)。结论与采用单纯曲安奈德及采用低浓度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相比,采用高浓度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治疗耳廓瘢痕疙瘩患者临床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改善耳廓瘢痕疙瘩患者疼痛和瘙痒程度,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探讨和寻求疗效最佳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笔者医院2011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352例腋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方法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手术方法分为微线形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和微梭形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微线形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190例中,切口中位愈合时间为11.6天,愈合天数11.2±0.6天,手术切口1期愈合170例,1期愈合率89.5%,远期疗效治愈188例(98.9%),显效2例(1.1%)。微梭形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162例,手术切口中位愈合时间为18.5天,愈合天数18.3±0.4天,手术切口1期愈合125例,1期愈合率77.2%,远期疗效治愈158例(97.5%),显效4例(2.5%)。微线形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和微梭形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线形切口治疗腋臭较微梭形切口治疗腋臭其创口愈合快,1期愈合率高且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线形切口直视下修剪顶泌汗腺治疗腋臭可以作为治疗腋臭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复合血管基质片段细胞(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cells,SVFs)细胞疗法对移植颗粒脂肪组织血管化的影响,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术式.方法 取患者植皮术后废弃的皮下脂肪,提取SVFs.用DiI染色观察SVFs染色标记情况,锥虫蓝染色观察SVFs活性.将0.3 ml待移植的脂肪颗粒分别与0.2 ml下列细胞混合:①复合有VEGF的SVFs(A组);②SVFs(B组);③DMEM完全培养基(C组).按照随机化原则将3组脂肪组织混合物分别注射移植于裸鼠背部皮下,每只裸鼠背上注射3个点(共12只).观察移植物外形、成活情况、湿重、直径,HE染色及CD31染色镜下观察并计数毛细血管密度.使用SPSS 16.0进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 新鲜提取的SVFs可被DiI标记染色,加用VEGF仍能保持较好的细胞活性,移植术后2个月3组移植脂肪的湿重为:A组(191.90 ±9.81)mg、B组( 177.01±10.50)mg、C组(92.05±8.30)mg,A组>B组>C组(P<0.01).移植物直径为:A组(0.49±0.24)cm、B组(0.40±0.26) cm、C组(0.32±0.28) cm,A组>B组>C组(P<0.01).CD31染色镜下,每高倍镜视野微血管密度:A组(14.58±2.06)个、B组(11.55±2.18)个、C组(7.87±1.55)个,与B组和C组比较,A组较少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坏死凋亡细胞.结论 结合VEGF因子的SVFs辅助脂肪移植是一种临床可操作性强、简便可行的较理想的细胞疗法,比单纯SVFs更能有效地促进移植脂肪血管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切口皮脂腺囊肿囊腔摘除术治疗感染期皮脂腺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7例皮脂腺囊肿感染患者。术前予抗炎治疗,采用微切口皮脂腺囊肿囊腔摘除术,术后视切口愈合情况对症治疗。结果:本组127例皮脂腺囊肿感染患者中,治愈120例(94.49%),显效6例(4.72%),无效1例(0.79%),有效率为99.21%。随访3个月后复发1例(0.79%)。结论:微切口皮脂腺囊肿囊腔摘除术治疗感染期皮脂腺囊肿疗效显著,术后愈合良好,切口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种子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的关键因素,寻找合适的种子细胞一直是学术界努力的方向.血管基质片段(SVF)细胞是从新鲜人体脂肪提取的混合细胞群,内含丰富的新鲜脂肪干细胞等多种细胞,与以往学术界研究较多的脂肪干细胞相比,不需经过2~3周的体外培养、操作中间环节少、安全性高、不存在伦理问题、临床可应用性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A型肉毒素注射方式对治疗咬肌肥大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单纯性咬肌肥大患者36例,其中15例为单次注射组,21例为连续注射组,分别于注射后1、3、6、9、12、18个月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的咬肌厚度变化。 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A型肉毒素连续注射与单次注射后,其咬肌厚度变化趋势存在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8.91,P<0.001);单次注射组治疗前咬肌厚度为(14.80±0.18) mm,治疗后1、3、6、9、12、18个月,咬肌厚度分别为(11.21±0.18) mm、(10.54±0.19) mm、(9.62±0.18) mm、(10.21±0.22) mm、(12.63±0.18) mm、(13.79±0.35) mm,咬肌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55.59、1 503.4、2 239.03、1 183.99、384.87、70.39,均P<0.001);连续注射组治疗前咬肌厚度为(14.93±0.18) mm,治疗后1、3、6、9、12、18个月后,咬肌厚度分别为(11.41±0.16) mm、(10.62±0.18) mm、(10.00±0.18) mm、(9.50±0.25) mm、(9.33±0.25) mm、(10.44±0.24) mm,咬肌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差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 184.58、3 724.88、1 610.48、3 105.48、3 665.60、1 948.86,均P<0.001)。 结论 连续注射A型肉毒素18个月内治疗单纯性咬肌肥厚效果优于单次注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