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考证《履巉岩本草》收载刺酸草的基原,以便深入研究其药性药理,同时更深入挖掘地方本草资源。[方法]通过古今文献和植物学形态比较研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药物名称、植物特征、产地分布、功效主治等因素进行考证。[结果]通过比较本草文献和植物学形态特征,发现《履巉岩本草》中刺酸草的药图所绘主体特征符合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但也带有同属植物刺蓼Polygonum senticosum (Meisn.) Franch. et Sav.的部分特征。结合实地考察,杠板归与刺蓼所处生境普遍,分布较广,常见于《履巉岩本草》所绘药图取材范围内;两者植物形态相似,性味功效相近,药物名称等方面均与刺酸草的特点相符。[结论]《履巉岩本草》中所载的刺酸草为蓼科植物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同属植物刺蓼Polygonum senticosum (Meisn.) Franch. et Sav.亦可一起作为刺酸草的民间用药资源拓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关于颧骨"L"形截骨降低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该术式在生物力学方面的特点。方法:采集高颧骨畸形患者术前头颅螺旋CT,将数据导入相应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对颧骨复合体及手术相关区域进行分体三维重建、手术模拟,应用有限元软件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通过CT扫描灰度值的转换,对各部分材质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参数进行赋值,再模拟术中对颧骨、颧弓的施力,分析颧骨复合体生物力学情况。结果:建立了颧骨"L"形截骨降低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其几何相似性、力学相似性高。运用三维有限元法生物力学分析,术中按压颧骨复合体,颧弓根部出现一个明显的应力集中,颧骨颧弓产生向内侧的形变。结论:在颧骨"L"形截骨降低术术中按压颧骨复合体,是能够在颧弓根部造成预期的青枝骨折,使颧骨产生内收、降低的形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应用自体下颌角区骨质游离移植隆颏术的可行性。方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动物实验:将小型猪的下颌角截除,并用截除的下颌角骨质移植到颏部,用钛钉固定,术后用三维CT进行效果评定。第二部分,临床应用,在46例应用双侧下颌角截骨术治疗方脸畸形的同时,应用下颌角骨质进行隆颏术,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动物实验中游离移植的骨质完全被吸收。临床病人中73.9%的患者吸收率达到50%以上。结论: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观察,我们认为临床中应用下颌角截除的自体骨游离移植隆颏术需要谨慎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严重颅面外伤后中线位颅骨缺损伴额窦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1例中线位颅骨缺损伴额窦损伤的患者行额窦刮治术,以游离颞肌筋膜封闭额窦顶部,10例患者同时行钛修复体植入修补颅骨缺损,1例行二期颅骨缺损修补.结果 9例患者植入钛修复体修复颅骨缺损后恢复良好,1例患者二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后恢复良好,1例患者因额窦炎感染取出颅骨缺损修复体,并行额窦鼻腔吻合手术.结论 对于颅骨缺损伴额窦损伤的患者,如无明显感染或轻度感染,可以一期刮除残留额窦黏膜,以游离颞肌筋膜封闭额窦顶部,同时行颅骨缺损修补;对于伴有严重感染的额窦残窦炎,需彻底刮除残留额窦黏膜,以游离颞肌筋膜封闭额窦顶部,二期再行颅骨缺损修补.  相似文献   
5.
<正>落枕是临床常见病,笔者自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采用针刺配合动气针法治疗落枕4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41例均为我诊所门诊患者,其中男19例,女22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86岁,平均(46±12)岁;病程最短3h,最长3天,平均(24±8)h;右侧21例,左侧20例。一般无外伤史,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后所致。多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  相似文献   
6.
汤丽  金晓青  顾秋金  俞冰 《中国现代中药》2020,22(11):1784-1786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浙江省通过调查整理发现3种地理新记录,经鉴定为海南山蓝Peristrophe floribunda (Hemsl.) C.Y.Wu et H.S.Lo、福建竹叶草Oplismenus fujianensis S.L.Chen et Y.X.Jin和弓果黍Cyrtococcum patens (L.) A.Camus。这些类群的新分布,对丰富和补充浙江省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相关文献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古籍及现代文献,对淡豆豉的历史演变、古今发酵工艺对比和关键环节控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并总结了淡豆豉的品质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以期为淡豆豉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经分析后发现,在淡豆豉的发酵过程中,发酵菌种、杂菌、温度和湿度等均为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后酵”过程的条件控制更是被历代本草重点关注。此外,古代认可的“香美之豉”是以霉菌为优势菌发酵而成,发酵霉菌的选育和使用应是解决淡豆豉品质问题的要点。因此,基于历代本草所载 “香”和“美”的评价指标深入研究和优化菌种、温度、湿度等工艺条件对提高淡豆豉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履巉岩本草》山楝青的基原,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和植物学形态比较研究,综合植物形态特征、分布与生境、物候期、名称及功效主治等因素,结合野外实地考察综合分析考证。结果表明《履巉岩本草》中山楝青的原植物为木犀科植物小蜡Ligustrum sinense Lour.;《履巉岩本草》山楝青药图是小蜡现存的第一幅植物彩图,将小蜡的文献始载从1848年提前至1220年,并首次记载小蜡的药用部位及功效,为小蜡的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挖掘本草古籍中的中药资源,搞清其药物基原,对重续药史、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药学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石荠苧抗流感药效物质的多靶向作用机制.方法 以石荠苧中化学成分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及其衍生物(MF1,MF2,MF3)为候选药物,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研究其与流感血凝素蛋白(HA)、流感神经氨酸酶(NA)、炎症靶点环氧合酶-2(COX-2)和炎症靶点磷酸二酯酶4(PDE4)受体的对接程度.结果 在各候选药物与相关蛋白的对接中,木犀草素与HA活性位点的匹配度最高;鼠李柠檬素与NA和PDE4活性位点的匹配度最高;槲皮素与COX-2活性位点的匹配度最高;其中MF1,MF2,MF3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匹配.结论 石荠苧中化学成分与流感病毒蛋白靶点和炎症相关蛋白靶点具有一定的结合和抑制效应,从而具多靶向抗流感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裘昌林教授诊疗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方法]通过复习相关中医文献、跟师临证、整理医案等方式,总结TTH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裘师的治疗思路、用药特色,并举验案一则以示临床应用。[结果]裘师认为,TTH的发生虽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但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肝之阴血不足,肝体失柔是导致头痛反复发作的内在病理基础;临床辨证分为肝血不足型、肝脾不调型、风痰上扰型、肝阳上亢型、肝火炽盛型5型;临证时分别以养血柔肝、调和肝脾、健脾化痰,平肝息风以及滋阴潜阳,平肝息风和清热平肝为治则,分别以四物汤、逍遥散、半夏白术天麻汤、滋水清肝饮、龙胆泻肝汤加减辨证治疗;用药上注重疏肝与柔肝并举,清肝与平肝合用,适时选用引经药,久病入络配伍虫药。所举验案属风痰上扰型头痛,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健脾化痰、平肝息风,取得较好疗效,充分体现了裘师治疗本病的辨证诊疗思路。[结论]裘昌林教授从肝论治TTH,疏肝与柔肝并举,清肝与平肝合用,中医理论依据充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