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预后及复发的临床病理影响因素。方法口腔鳞癌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3年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预后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获得随访,除了年龄因素(χ2=2.30,P〉0.05)和病灶位置(χ2=1.22,P〉0.05)因素之外,病理分级结果(χ2=6.68,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χ2=12.21, P〈0.05)等因素均是影响口腔鳞癌治疗预后的因素。结论低分化、术前已经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患者具有较差的治疗预后,在治疗计划的拟定过程中需加强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微种植体支抗精准植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系统, 准确标定微种植体植入的位置和方向。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5例(共30颗)需行微种植体植入术的患者, 其中男6例, 女9例, 年龄(17.1±6.3)岁。术前患者拍摄锥形束CT(CBCT), 输出采集的DICOM数据格式。对患者术前分析模型进行3D扫描, 获取模型扫描的STL文件。通过3Shape Implant Studio软件将CBCT数据和模型数据拟合匹配处理, 对导板的厚度、倒凹补偿的量、关键部件套环尺寸等进行设计。使用3D打印机调整尺寸后进行打印。采用助攻法植入微种植体, 术后拍摄CBCT, 将术前设计与术后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将术后CBCT与设计微种植体的CBCT拟合发现, 微种植体与术前设计一致, 与邻牙牙根保持安全距离且平行, 不损伤上颌窦等部位, 术后1、3个月未见微种植体支抗脱落。应用助攻型微种植体支抗3D导板可靠, 植入的位置和方向准确, 可植入口腔内绝大多数部位。结论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系统制作助攻型微种植体支抗3D导板, 可以精准定位微种...  相似文献   
3.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heterogeneous acellular dermal matrix,H-ADM)与其他生物材料相比,以细胞支架的形式移植到受区部位,引导细胞生长和血管化,起到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且无明显的机体排斥反应,临床应用日益增多。本研究选取我院31例口腔肿瘤患者,实施H-ADM修复术后较大范围组织缺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 1(nucleotide bindingoligomerizationdomain1,NOD1)对甲状腺癌细胞 BPCPA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通过 siRNA技术干扰甲状腺癌细胞株 BPCPA中 NOD1的表达水 平,转染空载体质粒 NCsiRNA的细胞命名为 siNC组,转染 NOD1干扰质粒 NOD1 siRNA的细胞命名为 siNOD1组。 采用 qRT PCR和 Westernblot验证干扰效果;采用 EdU增殖实验检测 NOD1表达下调后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 术检测 NOD1表达下调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 NOD1表达下调后细胞运动能力的变化;Tran swell实验检测 NOD1表达下调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干扰 NOD1对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 果:转染 NOD1siRNA后,siNOD1组细胞中 NOD1的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 siNC组明显下降(0.194±0.059vs 1.00±0.000,t=19.220,P<0.001;0.073±0.020vs0.352±0.040,t=8.852,P<0.001);siNOD1组细胞的 EdU阳 性率高于 siNC组(76.41% ±3.75% vs28.75% ±3.79%,t=4.751,P<0.001);相较于 siNC组细胞,siNOD1组 G1 期细胞比例下降(66.23% ±4.28% vs55.38% ±3.11%,t=2.902,P=0.044),S期和 G2/M期细胞比例增加 (22.41% ±2.87% vs36.00% ±3.49%,t=4.249,P=0.013;6.84% ±0.50% vs10.92% ±1.08%,t=4.859,P= 0.010);siNOD1组和 siNC组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7% ±0.61% vs8.74% ±1.03%,t=0.322,P= 0.763);siNOD1组细胞划痕愈合距离显著多于 siNC组[(609.33±41.11)μmvs(316.63±24.05)μm,t=8.691,P= 0.001];siNOD1组侵袭细胞数量为(545.3±24.5)个,显著多于 siNC组(392.3±17.6)个(t=5.060,P=0.007);si NOD1组细胞的 P38和 ERK磷酸化水平较 siNC组高(1.196±0.045vs0.357±0.030,t=21.961,P<0.001;0.764± 0.039vs0.219±0.038,t=14.265,P<0.001)。结论:NOD1通过 MAPK信号通路抑制甲状腺癌细胞 BPCPA的增殖和转移,可能是甲状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妊娠中期因子(MK)在舌鳞状细胞癌(简称舌鳞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其与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57例手术切除的舌鳞癌组织中MK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情况,并对其与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K在舌鳞癌组织中有表达,其中舌鳞癌细胞的细胞质及细胞膜均见表达。MK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随着肿瘤临床分期不同MK和MVD的表达不同;MK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5)。在MK表达阳性组织的MVD均值高于MK表达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MK在舌癌组织中过表达,且与血管生成具有相关性,两者可联合作为一组有价值的肿瘤标记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种植二期手术同期应用3D打印临时冠在单颗非游离后牙种植修复中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行单颗后牙种植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3D打印临时冠组15例应用3D打印临时冠, 另15例归入传统Ⅱ期手术组。传统Ⅱ期手术组男、女各8、7例, 年龄25~40(30.35±3.33)岁;3D打印临时冠组男、女各10、5例, 年龄24~41(31.21±3.45)岁。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修复完成后种植牙的稳定性、食物嵌塞评分、咀嚼效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统计学处理方法包括Fisher确切概率法、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正式种植修复完成后的1、3、6个月, 3D打印临时冠组食物嵌塞评分分别为(2.01±0.33)、(1.01±0.12)、(1.21±0.32)分, 均显著低于传统Ⅱ期手术组(均P<0.01)。正式修复后, 3D打印临时冠组的咬合力与咀嚼效率为(130.11±8.54)lbs、(1.43±0.11), 均显著高于传统Ⅱ期手术组(均P<0.05)。在龋病、牙周炎、牙松动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09(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09,CD10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SCC组织中CD109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CD109表达与临床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OSCC组织中,CD10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CD10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9)、远处转移(P=0.007)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癌症分期(P=0.031)相关;多因素分析证实CD109表达水平是OS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与CD109低或无表达的OSCC患者相比,CD109高表达的OSCC患者总生存期更短(P=0.004)。结论:CD10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判断OSCC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14例,采集相应临床标本进行细菌的培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中抗菌药物使用、误吸、是否发生感染及感染部位等,分析术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214例口腔颌面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29例(感染率为13.55%),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及手术切口。29例感染患者的临床标本共分离出4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1.43%,主要菌种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及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42.86%和71.43%;革兰阳性菌占29.35%,主要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为57.14%,对万古霉素敏感;真菌占6.1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抗菌药物使用及误吸等为口腔颌面术后感染发生相关因素。结论口腔颌面术后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且对抗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年龄、手术时间、术中抗菌药物使用及误吸为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可为口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