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比较机器人、腹腔镜、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4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肝段切除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3例,同时纳入腹腔镜手术(20例)、开腹手术(25例)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比较3组患者基本临床信息、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情况、肝门阻断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肝功能、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与腹腔镜组相近,均长于开腹组;由于机器人装机消耗一定时间,去除装机时间以后,机器人组实际手术操作时间与开腹组相近。术中出血方面,机器人组出血量最少,腹腔镜组次之,开腹组最多。全肝门阻断方面,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的肝门阻断比例明显低于开腹组。此外,机器人与腹腔镜在促进术后恢复方面整体优于开腹手术,包括术后住院时间更短、肛门通气更快、术后进食更早、下床活动更快以及VAS更低。3组患者的术后肝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机器人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减少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手术出血量,降低全肝门阻断率,促进术后恢复。尤其在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出血量、加快术后出院方面,机器人手术明显优于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订肝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方案,探讨实施效果。方法按照入院时间将93例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活动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下床活动循证实践方案,通过检索数据库获取最佳证据及整合证据,制定肝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实践方案及流程。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内下床活动率、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活动量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疼痛控制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早期活动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最佳实践方案的实施,可加快肝癌患者术后康复,促进患者安全(并不增加患者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膜截流分子量对新型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支持系统免疫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D氨基半乳糖静脉滴注比格犬建立肝功能衰竭模型.急性肝功能衰竭犬根据BAL隔离膜截流分子量的大小分为两组:A组:200 kD组;B组:1200 kD组.两组均接受新型2次BAL治疗,每次6h.观察各组体内IgG、IgM、50%补体溶血单位(CH50)变化及反应器内抗体漏过情况.结果 在第一次BAL治疗后两组的IgG和IgM水平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在第2次治疗后第7天,1200 kD组的IgG和IgM水平明显升高,200 kD组IgG和IgM水平仍未出现明显上升或下降.在第一次BAL治疗后,两组CH50都出现暂时性的下降,在治疗后1h达到最低值,而后缓步上升,在7d后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反应器内培养液中IgG、IgM及CH50检测结果显示,1200 kD组在治疗结束后IgG、IgM及CH50含量显著高于200 kD组.结论 膜截流分子量可能是影响BAL异种免疫排斥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是第五大常见肿瘤,由于早期诊断不及时,疾病进展速度快,可切除率低;即使手术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也仅18%,患者总体预后较差,因此需要进行精准有效的转化治疗来提高患者生存率.目前,针对HCC的治疗不再局限于传统方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HCC的治疗中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机器人与传统开腹手术行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ICC患者27例,其中9例接受机器人手术,18例接受传统开腹肿瘤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 两组均完成肿瘤根治术;机器人组和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198±32)分对(215±74)分】、术中出血量【200(100,250) ml对(275(200,300)ml】和术中输血次数(0次对2次)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机器人组和开腹组患者肿瘤直径【4.0(2.5,5.5) cm 对6.3(3.9,6.5) cm】、R0切除率(100.0%对88.0%)和淋巴结转移率(44.4%对3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2(1,2.5)d和7(4,8)d,显著短于开腹组【分别为3(1.8,3.5)d和11(8,12)d,P<0.05】,机器人组住院费用为11.3(9.1,13.5)万,与开腹组的10.1(8.8,11.5)万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和27.8%,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开展机器人肿瘤根治术治疗ICC患者安全,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训练免疫(trained immunity,TI)是不依赖T、B细胞的,区别于传统固有免疫特征的一种记忆性固有免疫应答,在机体初次感染后对相同或不同病原体再次感染表现高反应性。训练免疫作为一种新兴的观点,具体机制涉及固有免疫、代谢及表观遗传之间的交互作用。基于此,本文总结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激素等刺激对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先天免疫细胞以及非经典免疫细胞的表观遗传和代谢修饰的影响,并探讨了调节训练免疫在炎症、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新冠肺炎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通过对根治性肝切除患者术前临床指标综合分析构建术前预测模型,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是否合并微血管侵犯(MVI),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 对2017年3月至2022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79例肝切除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模型组279例和验证组300例。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临床指标影响MVI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评分模型,通过ROC曲线判断MVI的诊断价值,并在验证组中进行独立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5 cm(OR=8.356,95%CI 3.950~17.675,P<0.001)、肿瘤数目为多个(OR=8.652,95%CI 3.213~23.302,P<0.001)、肿瘤包膜强化(OR=4.636,95%CI 2.266~9.483,P<0.001)及AFP>400μg/L(OR=8.938,95%CI 4.182~19.105,P<0.001)为MVI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ROC曲...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了解UW器官保存液(简称UW液)感染对肝移植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4月期间南京鼓楼医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共68例,将供肝保存液UW液感染后的病例划为阳性组,未被感染的划为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肝移植术后第1、3、7、10天肝功能的恢复未见明显差异(P>0.05)。阳性组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为45.7%,阴性组18.1%,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28)。阳性组中UW液培养见两种细菌和(或)真菌的患者术后血培养及腹水培养较阴性组有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1、0.039)。结论 UW液感染后可增加术后AKI的发生,其中UW液培养见两种细菌和(或)真菌会增加术后血液感染及腹腔积液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肝大部切除术后肝衰竭的病死率极高,是非常危重的肝脏手术并发症,并且尚无有效治疗手 段,目前仍然以控制症状为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因免疫调节、减轻炎症反应 能力被广泛研究。此外,MSCs具有促增殖和抗凋亡的特性,可以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再生。综上,MSCs移 植成为治疗肝大部切除术后肝衰竭的研究热点,本文对MSCs的治疗效果及其促进肝脏修复的机制作一综 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