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多级图像对比度放大技术在膝关节摄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评价膝关节摄影中多级图像对比度放大技术(MUSICA)参数设定的成像效果,为实际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随机抽取膝关节侧位软拷贝图像70例,以骨皮质、骨小梁、肌间隙、髌上囊、皮下脂肪为比对目标,由三位观察者对其显示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USICA处于较小值(0~2)时,适合于软组织显示,但图像锐利度欠缺;处于较高值时(4~6)适合于观察骨皮质、小梁等细节信息,但较多地出现伪影,共25例;处于2~4时整体影像对比度适中,如实反映人体密度结构。结论:作图像处理时应将MUSICA为2~4设定为常规,实际应用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该处理方法,但应根据具体要求适当调整MUSICA参数值。  相似文献   
2.
咽旁间隙在头颈部肿瘤MRI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移位方向及肿瘤MRI信号特点对病变定位、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累及咽旁间隙肿瘤76例,其中恶性肿瘤51例,良性肿瘤25例。结果扁桃体肿瘤和鼻咽癌使茎突前间隙外移,腮腺肿瘤使茎突前间隙向前内移位,或(和)颈动脉鞘区后移。颈动脉鞘区交感神经鞘瘤使颈内动、静脉向前外侧移位,迷走神经鞘瘤使颈内动、静脉明显分离,颈动脉体瘤使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增大,颈静脉球瘤使血管向前外侧移位,转移淋巴结使颈内动、静脉向前内侧移位。25例良性肿瘤边界清楚,其中9例信号均匀;51例恶性肿瘤中,19例边界模糊,15例信号欠均匀。茎突前间隙脂肪消失或不连续6例均为恶性肿瘤,肿瘤边界较清但颈部淋巴结肿大符合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2例及颈内动、静脉被肿瘤包绕3例,病理证实亦为恶性肿瘤。结论咽旁间隙移位方向及肿瘤MRI信号特点对头颈部肿瘤的定位、定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高心律患者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窄窗扫描技术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80例心率在80~100次/min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R- R间期30%~50%进行前瞻性窄窗扫描3个心动周期,对照组按R- R间期30%~80%进行常规扫描3个心动周期,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采用4级评分法评分,辐射剂量值由设备自动计算。结果可评价血管段和优良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总节段、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LAD)和旋支(LCX)的质量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RCA和LCX与心律波动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 =0.41、0.47)。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7.63±3.29)和(12.85±2.71)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4,P<0.05)。结论窄窗扫描技术可应用在心律波动不大的高心率患者,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而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袁建华  丁忠祥  陈方宏  李玉梅  毛德旺  狄幸波  郑劼 《浙江医学》2007,29(11):1145-1148,F0003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脑梗死患者中对病变侧与对侧脑不同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和平均扩散系数(ADC)的检测价值。方法对17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8名正常成人(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分别测量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后角旁、内囊前肢、膝部、后肢、豆状核、胼胝体膝部、压部及梗死灶中心感兴趣区的FA、ADC值。结果正常对照组左右侧FA、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死组病变侧与"正常侧"不同部位FA比较,除梗死灶中心、内囊后肢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各个部位FA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死组病变侧与"正常侧"不同部位ADC比较,梗死灶中心与对侧AD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个部位AD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组与梗死组"正常侧"不同部位FA、ADC比较,侧脑室后角旁、内囊膝部F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脑室后角旁AD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梗死侧的对侧镜像区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正常侧"。对脑梗死进行定量研究时,不能简单地以对侧镜像区为参照,而应该以大样本的志愿者建立正常对照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胆道系统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B超对胆囊及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性高,但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性尚不够满意[1-2]。虽然1.5T及以下的磁共振成像仪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胆总管结  相似文献   
7.
丁忠祥  赵卫 《云南医药》2002,23(3):244-246
甲亢是常见病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Graves病 )占 85 %~ 90 %[1] 。甲亢的传统治疗方法有药物、手术和放射性13 1Ⅰ治疗。但对于药物毒副作用或药物治疗病情反复而又无手术或放射性13 1Ⅰ治疗指征、以及巨大甲状腺手术切除困难者 ,用传统方法均难以处理。通过栓塞双侧甲状腺上动脉或加上一侧下动脉 ,可达 70 %~ 80 %的栓塞体积 ,达到非外科切除甲状腺的目的[2 ] 。现就介入栓塞治疗甲亢的解剖学基础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一、解剖学基础(一 )甲状腺的血供 甲状腺由双侧甲状腺上、下动脉供血 ,少数人有甲状腺最下动脉存在。甲状腺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起搏器置入患者行640层容积CT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和伪影,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和适用性。方法 24例拟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起搏器置入病例根据使用设备的不同分为A组(640层CT组)与B组(64层CT组)两组,请两位有经验的评价者双盲评价冠脉15个节段的图像质量以及各种伪影对冠脉节段的影响,同时记录辐射剂量和患者一般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之间的身高、体重等一般影响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尽管A组的心率显著高于B组(A组的心率:71±16次/分;B组的心率:61±4次/分;P<0.001),但A组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B组(A组的ED:13.8±1.53 mSv;B组的ED:9.14±5.65 mSv;P<0.001)。在起搏器置入患者冠状动脉图像可诊断率(1级+2级)的比较上,A组与B组间有统计差异(A组:99.06%,B组:93.27%,连续校正χ2=6.572,P<0.05)。影响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伪影有运动伪影、阶梯伪影、金属伪影、数据缺失等,各种伪影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程度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连续校正χ2=5.009,P<0.05)。其中,A组的冠状动脉图像伪影以不影响诊断的轻度伪影为主,占94.3%,中重度伪影节段仅占伪影节段总数的5.78%,而B组的冠状动脉中重度伪影节段占伪影总数的31.8%。结论起搏器置入患者行CT冠状动脉造影时,640层容积CT与64层螺旋CT均能提供优秀的图像质量,但640层容积CT以较高的图像可诊断率和较轻的伪影干扰而比64层螺旋CT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超急性脑梗死的弥散加权与扩散张量成像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弥散加权(DW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颅脑MRI、DWI及DTI检查.测量梗死灶中心区、边缘区及对侧镜像区的ADC值(DWI序列)或DCavg、FA值(DTI序列),并得到DWI图、ADC图(DWI序列)或DWI图、DCavg图、FA图、彩色编码FA图及皮质脊髓束图(DTI序列).结果 DWI序列比DTI扫描速度快.DTI序列获得的DWI图、DCavg图显示19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的位置、大小与DWI序列获得的图像结果一致.而且,DTI序列还可以获得FA图、彩色编码FA图.超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灶中心区DCavg值与对侧镜像区有统计学差异,边缘区DCavg值与对侧镜像区无统计学差异,与ADC值结果一致.白质纤维束三维重建显示皮质脊髓束为无受累、部分受累、完全受累,其临床肌力分别表现为无减退、治疗后肌力恢复或大部分恢复、无恢复.结论 DWI比DTI具有检查时间上的优势,而DTI能为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算法(3D AIDR)对超重患者640层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连续80例疑似冠心病的超重患者(30kg/m2≥BMI≥25.0kg/m2)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A组以120 kV管电压扫描,原始数据分别以FBP(A1组)和3D AIDR(A2组)重建图像;B组以100 kV管电压扫描,原始数据以FBP(B1组)和3D AIDR(B2组)重建图像。2位放射科医师以5分法评价15个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比较A组和B组各亚组间的噪声(SD)及平均CT值(SI)、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和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B组有效辐射剂量较A组减少了46%。A组和B组各亚组间的图像质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1与B2组的图像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亚组间SD、SNR、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各亚组间SD、SNR、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2组与A1组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D AIDR联合100kV低剂量扫描在保持适合诊断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同时能大幅度降低CTA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