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患者男,54岁。进行性吞咽困难1个月。胃镜检查示:于食管下段距门齿40cm贲门处有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食管贲门癌。于2007年4月28日在全身麻醉下经左侧开胸,行全胃切除+弓下空肠食管吻合+空肠侧侧吻合术,手术顺利。术后第1d突感剧烈胸痛,剧烈咳嗽后胃管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液体,失血量〉100ml/h,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在此期间给予输血、止血、药物冲管、静脉滴注止血药物均未控制出血,急诊行胃镜检查,于空肠食管吻合处左侧可见渗血,用1:10000肾上腺素加用血凝酶局部喷洒止血,出血停止后撤管。术后第5d,胃肠减压管再次引流出血性液体,共约500ml,胃镜检查见食管下段吻合口左侧有一活动性出血灶,呈喷射状,用1:10000肾上腺素喷洒,释放止血夹后,出血停止。术后第7d,坐起后晕倒,解大量黑便,考虑再次出血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
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4型:Ⅰ型28例分布在胰头部;Ⅱ型30例在胰体部;Ⅲ型1例在胰尾部;Ⅳ型7例在胰头、胰体、胰尾部主胰管.10例(Ⅰ型4例,Ⅱ型5例,Ⅳ型1例)经镇痛、抑酸、应用生长抑素、抗感染等治疗.10例(Ⅰ型)行内镜取石术.Ⅰ型14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部分切除术;Ⅱ型25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术;Ⅲ型1例行胰尾部+脾切除术;Ⅳ型6例行Puestow-Gillesby和胰颈部离断+胰管探查取石+胰管两断端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 62例随访2个月至15年,Ⅰ型术后结石复发4例,Ⅱ型2例,Ⅲ型0例,Ⅳ型3例.结论 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确诊后应争取早日手术治疗,根据结石分布范围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正确的术前及术中诊断、分型及个体化处理在预防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外科治疗后结石复发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在诱导胆管癌细胞上皮-间叶样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将转染的胆管癌细胞(QBC939)分成空载体对照组和HCVc基因实验组,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 分别检测两组细胞中HCVc、上皮性标志物上皮性钙黏附素(E-cadherin)、间叶性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转染HCVc基因的实验组细胞能够较好地表达该基因,而空载体对照组未见其表达,实验组细胞E-cadherin的mRNA表达水平(0.44±0.03)较对照组(0.56±0.03)明显下降(P<0.05),而其Vimentin(0.61±0.01)、Fibronectin(0.58±0.05)表达水平较对照组(0.38±0.02)、(0.42±0.03)明显增加(P<0.05).两组细胞各标志物蛋白表达差异明显,转染HCVc基因的实验组细胞较空载体对照组细胞E-cadherin表达明显缺失,Vimentin、Fibronectin明显增高.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可能诱导胆管癌细胞发生了上皮-间叶样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内镜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7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药物+内镜(生长抑素+内镜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组34例,内科保守治疗(生长抑素+普洛奈尔)组39例,观察两组止血有效率和再出血率。结果药物+内镜治疗组止血有效率94.12%,再出血率5.88%;内科保守治疗止血有效率74.36%,再出血率27.27%。两组止血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内镜治疗组再出血率发生率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去氧胆酸钠诱发香猪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模型 ,观察粉防己碱、清胰汤对 SAP香猪血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 用 32只贵州香猪 ,雌雄不拘 ,随机分为 4组 :生理盐水 (NS)对照组 ;粉防己碱 (tetrandrine,Tet)组 ;中药清胰汤 (chinese medicine qing yitang,CMQ)组 ;Tet+ CMQ联合组。各组受试动物术前禁食 12 h,禁水 6 h,无菌手术行门静脉、腔静脉插管 ,经胰管逆行加压推注 5 %去氧胆酸钠 (0 .5 ml/ kg体重 )复制 SAP模型 ,制模后 1h静脉滴注 NS或相应药物、胃管推注 NS或相应药物。分别于制模前 ,制模后 1h、6 h、12 h、2 4 h、4 8h、72 h、96 h同时采门静脉血和中心静脉血 ,分离血浆或血清 ,用放免法检测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 ;记录观察时间内 (96 h)各组动物的死亡率 ;取第 96小时动物的胰腺、十二指肠 ,作常规病理检查。 结果 与 NS组相比 ,粉防己碱、清胰汤均可降低 SAP香猪 96 h内的死亡率 ;可显著降低各时间点门静脉、中心静脉(除制模前、制模后 1h外 )血清胃泌素的浓度 (P<0 .0 1) ,可增加血浆胃动素的浓度 (P<0 .0 1) ;作用效果二者相当 (P>0 .0 5 ) ,而联合组的作用更为显著 (P<0 .0 1或 P<0 .0 5 )。用药组的胰腺、十二指肠病理变化也较 NS组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清胰汤对香猪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内毒素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用16只贵州香猪,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NS)组;中药清胰汤(Chinese Medicine Qingyitang,CMQ)组.)推注5%牛磺脱氧胆酸钠(0.5ml/kg体重)复制SAP模型.分别于制模后不同时间采门静脉血和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浆中内毒素、胃动素浓度和血清中胃泌素、IL-1β、IL-6浓度.光镜下,观察胰、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CMQ可减轻SAP猪的胰腺及胰外器官的病理性损伤,可减轻胰出血、坏死程度和胰外器官组织细胞结构破坏,显著降低各时间点(除制模前、制模后1h外)门静脉、中心静脉血浆内毒素浓度和血清胃泌素、IL-1β、IL-6的浓度(P<0.01 );增加血浆胃动素的浓度(P<0.01).结论清胰汤可通过促进胃动素的分泌,增加肠蠕动,促进肠内毒物的排泄;从而减轻内毒素血症,抑制内毒素对全身各器官、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清胰汤对香猪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内毒素血症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清胰汤对香猪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内毒素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用16只贵州香猪,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NS)组;中药清胰汤组。推注5%牛磺脱氧胆酸钠(0.5ml/kg体重)复制SAP模型。分别于制模后1h、6h、12h、24h、48h、72h、96h同时采门静脉血和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浆中内毒素、胃动素浓度和血清中胃泌素、IL-1β、IL-6浓度。光镜下观察胰、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清胰汤可减轻SAP猪的胰腺及胰外器官的病理性损伤,可减轻胰出血、坏死程度和肢外器官组织细胞结构破坏,显著降低各时间(除制模前、制模后1小时外)点门静脉、中心静脉血浆内毒素浓度和血清胃泌素、IL-1β、IL-6的浓度(P<0.01);增加血浆胃动素的浓度(P<0.01)。结论 清胰汤可促进胃动素的分泌,增加肠蠕动,促进肠内毒物的排泄;从而减轻内毒素血症,抑制内毒素对SAP猪全身各器官、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抑制层黏素受体(LNR)过表达下调Fas配体基因表达在胆管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过表达层黏素受体的胆管癌细胞QBC939,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层黏素受体RNA干扰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各6 μg至过表达层黏素受体的胆管癌细胞QBC939中,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未转染组、阴性组和阳性组QBC939细胞Fas配体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分选后的QBC939细胞层黏素受体的表达率高达95%,继续转染层黏素受体RNA干扰质粒后,其FasL基因表达水平较未转染组和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组明显降低.结论 LNR过表达在胆管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可能是通过Fas-FasL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从加强临床技能培训、提高法律观念、普及人文素质教育、加强自我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探讨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医疗风险教育,为医学生将来安全行医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白俊清  刘艳阳  朱琳  高占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3):1914+1916-1914,1916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终身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承接阶段。在我国目前存在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两种毕业后再教育模式,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剖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探讨两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思路,对完善我国临床能力培训体系,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临床医师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